暴聋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58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口服丸剂,更具体的是指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等的中药复方制剂。暴聋,又称特发性突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传统中医理论君臣佐使,阴阳相辅理论治疗暴聋症。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中药复方丸剂,使其具备符合中医理论,纯天然配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另外药材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可大量生产满足病患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药材及配比:把上述12味药物按配比研细,均匀搅拌制成丸剂或片剂。每次口服1.5-2克,每日三次,饭后用温开水吞服,连服七到十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口服丸剂,更具体的是指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等的中药复方制剂。
技术介绍
暴聋,又称特发性突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喝的感觉神经性耳聋。目前对突发性耳聋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加类固醇治疗的作用而提高突发性聋的治愈率,也间接说明了突发性聋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二、循环障碍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药材及配比:把上述12味药物按配比研细,均匀搅拌制成丸剂或片剂,每次口服1.5?2克,每日三次,饭后用温开水吞服,连服七到十天。FSA000008374277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药材及配比连翘15%石菖蒲15%牛蒡子10%柴胡10%黄芩10%桔梗10%甘草6%白芷6%野菊花6%赤芍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荣胡宝山陆培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东高星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