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4798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手腕部、手掌部、手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部采用导电纱,所述导电纱,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导电纤维16%-50%;功能性聚酯纤维10%-40%;腈纶纤维15%-45%。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手感柔软、导电性能优异,不易起球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21世纪触屏电子元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机、ATM机、电视机等电容式触屏电子元件的应用。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人们通过手指触屏,可以控制智能手机、ATM机、电视机。然而,触摸屏与人体中间若存在一个绝缘体,那么电容器就会失效,人体就不能控制触屏机。所以当人们戴上手套时,触屏机就不能工作。为不摘掉手套也能实现控制触屏机,人们设计了一种导电功能的触屏手套。目前,适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的触屏手套,其原理均是在丝织物手套中掺入导电的金属丝,如中国专利201110241042.0的一种触摸手套的加工工艺,中国专利201220003563. 2的电容屏触摸手套,中国专利201220053559. 7的一种电容屏幕触摸手套。这样的触屏手套,由于手套中掺入了金属丝一如常用的银丝,这样,掺入了金属丝的手套与人的手指形成通路,从而来控制电容触摸屏产品。但金属丝织物手套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金属丝是参杂与纤维中被编织进去的,裸露的金属丝在使用时容易擦坏触屏,从而使智能手机、ATM机、电视机等电容式触屏电子元件易被破坏,影响外观效果。同时该类触屏手套面料受织物原料和编织工艺的限制,易起球,保暖性差,并随织物厚度的增加,用户体验效果变差。所以,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手感柔软、导电性能优异,不易起球的触屏导电手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包括手腕部、手掌部、手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部采用导电纱,所述导电纱,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 导电纤维16%-50% 功能性聚酯纤维 10%-40% 腈纶纤维15%-45%。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手指部的手指指尖部分采用导电纱织成。手指部的宽度为O. 8cm-l. 2cm,其中,手指部的指尖部分长度为O. 5cm_0. 8cm。所述的导电纤维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的导电纤维,长度为38mm-51mm,细度为2D-3D,断裂强度彡2. OcN/tex,强不匀彡6. 0%,断裂伸度40_90%,表面电阻率IO4-1O8 欧姆。所述的功能性聚酯纤维为吸湿快干、抗起球、抗紫外线功能型聚酯纤维,抗起球性能彡3. 5级,抗紫外能力UPF > 50,(UVA)透射比O. 1%。所述的腈纶纤维纤维细度为1. 5D-3D,纤维长度为38mm-51mm,断裂强度彡2. 7cN/tex的腈绝纤维。所述手腕部的材料采用聚酯绒纱线或混纺纱线,织物组织采用针织物罗纹组织。手掌部的材料为聚酯绒纱线或羊毛纱线或功能性聚酯纱线或混纺纱线,织物组织为针织物纬平组织或提花组织。所述混纺纱线,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 腈纶纤维 20%-50% 聚酯纤维 15%-30% 功能性纤维15%-30% 羊毛纤维 10%-40% ; 所述的腈纶纤维为纤维细度为1.OT-3D,纤维长度为38mm-51mm,断裂强度彡2. 7 cN/tex的腈纟仑纤维; 所述的聚酯纤维为纤维细度1. 5D-2D,纤维长度为38mm的聚酯纤维; 所述的功能性聚酯纤维为抗起球、抗紫外线功能型聚酯纤维,抗起球性能> 3. 5级,抗紫外能力UPF > 50,(UVA)透射比O. 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前述触屏导电手套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导电纱的制备 将导电纤维功能性聚酯纤维腈纶纤维按重量百分比25% 35% :40%配置,纱线捻度为600捻,捻向为Z捻;纱支细度为21S或21S/2或32S/2 ;纺纱工艺按照传统纺纱工艺,在环锭纺纱机上纺制出导电纱; (2)、触屏导电手套制备 将聚酯绒纱线、混纺纱线和导电纱在纬编横机上织造,直接纺制成触屏手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导电纤维细度为2D-3D,而且纤维与金属导电纤维相比,手感柔软,无刺痒感,不会划伤触屏电子产品,更容易保护触屏电子产品的屏幕。2、导电混纺纱针织成的指尖部分,组织结构紧密,组织纹路不会发生歪斜现象,触屏灵敏度好。3、所用功能性聚酯纤维的纵深空隙结构使纤维表面摩擦系数大大提高,增加了纱线中纤维的抱合力,从而使织物抗起球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聚酯纤维表面微孔可存储大量空气,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极易清洗。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触屏导电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手腕部、2为手掌部、3手指部、4为指尖部。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触屏导电手套,包括手腕部1、手掌部2、手指部3。其中 手腕部I的材料采用聚酯绒纱线,本实施例中雪尼尔纱——花式纱,织物组织采用针织物罗纹组织。这种材料和组织结构具有手感柔软,绒感强,保暖性能优异的特点。为了提高保暖性和使用方便,可以将手腕部I设置为弹性结构或拉伸结构,如通过在手腕部I的外表设置若干并排的拉伸带或弹性带,在拉伸带收缩力的作用下,可以让手套能够贴紧双手,不容易滑手掉落, 同时起到好的保暖作用。手掌部2的材料为聚酯绒纱线或羊毛纱线或功能性聚酯纱线或混纺纱线组成,织物组织为针织物纬平组织或提花组织。作为较佳实施例 手掌部2及部分手指部3 (手指部3指尖部分仍采用导电纱)采用混纺纱线,其优点是一方面手感柔软,绒感很强,保暖性能优异;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和抗起毛起球功能。所述混纺纱线,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 腈纶纤维 20%-50% 聚酯纤维 15%-30% 功能性纤维15%-30% 羊毛纤维 10%-40%。所述的腈纶纤维为纤维细度为1. 5D-3D,纤维长度为38mm-51mm,断裂强度彡2. 7cN/tex的腈绝纤维。聚酯纤维为纤维细度1. OT-2D,纤维长度为38mm的聚酯纤维。所述的功能性聚酯纤维为抗起球、抗紫外线功能型聚酯纤维。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生产的吸湿快干、抗起球、抗紫外线功能型聚酯纤维,该纤维具有独特的微观形态和接近天然纤维的触感,兼具天然纤维和聚酯的优点,抗起球性能> 3. 5级,抗紫外能力UPF > 50,(UVA)透射比 O. 1%。羊毛纤维为市场上常规的羊毛纤维。手指部3的全部或部分采用导电纱材料,本实施例中,仅手指指尖部分采用导电纱,这样为了同时获得良好的导电性能和使用舒适性,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将手套手指尖部分的导电纱颜色标记为灰白色或深灰色或彩色,以与手套其他部分区别开来。手指部3的宽度为O. 8cm-l. 2cm,其中,手指部3的指尖部分长度为O. 5cm_0. 8cm,通过横机编织而成。所述用于编织指尖部分的导电纱是采用导电纤维纺织而成,或者采用导电纤维、聚酯、腈纶纤维混纺而成。根据使用效果统计当导电纤维的用量在16%-50%之间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触屏灵敏度。因此,考虑到一方面有利于触屏手套的导电纤维导电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控制生产成本,选择导电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而成的导电纱,为较佳实施例。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导电纱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电纱,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 导电纤维16%-50% 功能性聚酯纤维 10%-40% 腈纶纤维15%-45%。其中,所述的导电纤维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包括手腕部、手掌部、手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部采用导电纱,所述导电纱,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导电纤维??????????16%?50%功能性聚酯纤维????10%?40%腈纶纤维??????????15%?45%。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包括手腕部、手掌部、手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部采用导电纱,所述导电纱,包括按重量百分比的下述组成导电纤维 16%-50%功能性聚酯纤维 10%-40%腈纶纤维 15%-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部的手指指尖部分采用导电纱织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于手指部的宽度为O.8cm-l. 2cm,其中,手指部的指尖部分长度为O. 5cm_0. 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纤维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的导电纤维,长度为38mm-51mm,细度为2D-3D,断裂强度彡2. OcN/tex, 强不匀彡6. 0%,断裂伸度40-90%,表面电阻率IO4-1O8欧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性聚酯纤维为吸湿快干、抗起球、抗紫外线功能型聚酯纤维,抗起球性能> 3. 5级,抗紫外能力UPF > 50, (UVA)透射比 O.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腈纶纤维纤维细度为1. 5D-3D,纤维长度为38mm-51mm,断裂强度彡2. 7 cN/tex的腈纶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屏导电手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明军朱俊伟李翠萍杨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