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批量生产鳝鱼苗种开口活饵料水蚯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4033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批量生产鳝鱼苗种开口活饵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池的大小为20~30m×8~12m×0.2~0.25m;所用饲料为育肥猪的未腐熟的新鲜猪粪;引种时间为4月或11月为宜,引种用量为0.25~0.5kg/m2;第二天全池均匀泼洒新鲜猪粪,并灌3~5cm的水,以后每隔8~10天补充猪粪一次;培养期间要进行擂池翻动池底、维持培养池合适的水温、水深;培养池接种30天后开始采收水蚯蚓,以后每隔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10次;采收在夜晚进行。按照本方法,可使水蚯蚓的产量提高20%~30%左右,年产量可达2500~3500kg/667m2,可满足规模化生产鳝鱼种苗对鲜活饵料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渔业科学应用

技术介绍
鳝鱼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名优鱼类之一,其主要养殖产区遍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鳝鱼养殖已成为这些区域水产养殖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在鳝鱼规模化人工养殖过程中,人工繁育的苗种十分短缺,目前投入的种苗以野生鳝鱼苗种资源为主。养殖野生鳝鱼种苗,在生产上存在着养殖存活率低,野生种苗的数量以及来源等方面也均不能满足鳝鱼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鳝鱼种苗的人工繁育技术在近期虽有所突破,但在人工孵化出鳝苗后,从稚鳝培育到鳝种的过程中苗种的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大量的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鲜活动物饵料,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鳝鱼种苗对鲜活饵料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使水蚯蚓的产量提高20% 30%左右,以满足规模化生产鳝鱼种苗对鲜活饵料的需要。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1)、活饵料水蚯蚓培养池的建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浅的稻田作为水蚯蚓培养池来修建;培养池的长为20 30m,宽为8 12m,深为O. 2 O. 25m ;将培养池的池底修整平,在培养池的较高一端设有进水口、在较低一端设有排水口 ;并在培养池的沿池四周挖有深20cm的排水沟。(2)、培育饲料的选择与贮存选用未腐熟发酵的新鲜猪粪为培育水蚯蚓的饲料;为防止猪粪在存放过程中发酵腐熟,猪粪应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贮存,土池顶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止雨水淋入,并且土池底面要渗水强,以保证猪粪内水能正常渗出,以防猪粪长期被水浸泡而发酵腐熟。(3)、水蚯蚓的引种和接种水蚯蚓种苗可以采集污水沟、排污口以及码头河湾等处的天然水蚯蚓,也可从市场上购买鲜活水蚯蚓;引种时间选择在气温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种前将培养池内的水放干,然后将水蚯蚓种苗以O. 25 O. 5kg/m2的用种量均匀地撒布在培养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4)、水蚯蚓的生长管理接种之后,日常管理工作是获取高产的极为重要环节之一,其管理措施为①、培育饲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种后,第二天开始施用培育饲料,每亩80 100kg,全培养池均匀泼洒,将池底均匀覆盖一薄层,保证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匀;在以后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8 10天补充施用一次培育饲料,每次每亩80 100kg。②、擂池用“T ”形木耙将培养池池底全面擂动,将青苔、杂草埋入培养池的培养基质中,其作用是防止培养基板结、驱除水蚯蚓的代谢废物以及饲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以及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及培养基表面水流的平稳畅通;擂池的时间间隔,视培养池的具体情况,如水温、水流、水蚯蚓生长以及采收情况等而定,通常在5 8月生产旺季每隔8 10天搅动一次,其他季节15天搅动一次。③、培养池水深及池温的调控培养池的水深调控在3 5cm ;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可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可预先在培养池的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 (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养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及时采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为采收在夜晚进行;采收前先向培养池中加注低温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团后,此时乘机采收;用“!'”形木耙将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拢后,用40目的乙纶网布做成的网袋将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暂养池中。由于捕出的水蚯蚓带有大量泥和粪,还需要进一步分离;分离方法是保持暂养池的池水长期流动,每隔I小时将群集成团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捞出,5 6次可全部收获完毕;培养池在水温25°C 28°C的自然条件下,接种30天后日产水蚯蚓可达O. 5kg/m2。每个培养池每隔30天收获一次,一年收获10次,鲜活水蚯蚓的总产量可达2500 3500kg/667m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育肥猪的未腐熟的新鲜猪粪为培养水蚯蚓的培育饲料以及新的培育和采收水蚯蚓的方法,使水蚯蚓的产量提高20% 30%左右,可满足规模化生产鳝鱼种苗对鲜活饵料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I)、活饵料水蚯蚓培养池的建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浅的稻田作为水蚯蚓培养池来修建;将稻田分隔成长为20 30m,宽为8 12m,深为O. 2 O. 25m的若干个培养池;将培养池的池底用机械翻耕后,用“T”形木耙尽量推平,在培养池的较高一端设有进水口、在较低一端设有排水口 ;并在培养池的沿池四周挖有深20cm的排水沟。(2)、培育饲料的选择与贮存选用大型养猪场育肥猪的未腐熟发酵的新鲜猪粪为培育水蚯蚓的饲料;为防止猪粪在存放过程中发酵腐熟,在水蚯蚓培养池附近先修建猪粪存放土池,猪粪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贮存,土池顶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止雨水淋入,并且土池底面要渗水强,以保证猪粪内水能正常渗出,以防猪粪长期被水浸泡而发酵腐熟。(3)、水蚯蚓的引种和接种水蚯蚓种苗从市场上购买鲜活水蚯蚓;引种时间选择在气温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种前将培养池内的水放干,然后将水蚯蚓种苗以O. 25 O. 5kg/m2的用种量均匀地撒布在培养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4)、水蚯蚓的生长管理接种之后,日常管理工作是获取高产的极为重要环节之一,其管理措施为①、培育饲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种后,第二天开始施用培育饲料,每亩80 100kg,全培养池均匀泼洒,将池底均匀覆盖一薄层,保证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匀;在以后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8 10天补充施用一次培育饲料,每次每亩80 100kg,保证水蚯蚓能长时间均匀摄食。②、擂池用“T”形木耙将培养池池底全面擂动,有意识地将青苔、杂草埋入培养池的培养基质中,其作用是防止培养基板结、驱除水蚯蚓的代谢废物以及饲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以及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及培养基表面水流的平稳畅通;擂池的时间间隔,视培养池的具体情况,如水温、水流、水蚯蚓生长以及采收情况等而定,通常在5 8月生产旺季每隔8 10天搅动一次,其他季节15天搅动一次。③、培养池水深及池温的调控培养池的水深调控在3 5cm ;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可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可预先在培养池的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养池接种30天后进行采收,采收方法为采收在夜晚进行;采收前先向培养池中加注低温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团后,此时乘机采收;用“T”形木耙将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拢后,用40目的乙纶网布做成的网袋将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暂养池中。将捕出的水蚯蚓与其附带的泥粪分离,方法是保持暂养池的池水长期流动,每隔I小时将群集成团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捞出,5 6次可全部收获完毕;培养池在水温25V 28°C的自然条件下,接种30天后日产水蚯 蚓可达O. 5kg/m2。具体日产蚓量的高低与接种量的大小、饲料的质量、日常管理以及距第一次采收日期的长短相关。每个培养池每隔30天收获一次,一年收获10次,鲜活水蚯蚓的总产量可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批量生产鳝鱼苗种开口活饵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活饵料水蚯蚓培养池的建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浅的稻田作为水蚯蚓培养池来修建;培养池的长为20~30m,宽为8~12m,深为0.2~0.25m;将培养池的池底修整平;(2)、培育饲料的选择与贮存:选用未腐熟发酵的新鲜猪粪为培育水蚯蚓的饲料;为防止猪粪在存放过程中发酵腐熟,猪粪应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贮存;(3)、水蚯蚓的引种和接种:水蚯蚓的引种时间选择在气温低于20℃的10~11月或3~4月;引种前将培养池内的水放干,然后将水蚯蚓种苗以0.25~0.5kg/m2的用种量均匀地撒布在培养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5cm;(4)、水蚯蚓的生长管理:①、培育饲料的施用:水蚯蚓引种后,第二天开始施用培育饲料,每亩80~100kg,全培养池均匀泼洒,将池底均匀覆盖一薄层,保证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匀;在以后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8~10天补充施用一次培育饲料,每次每亩80~100kg;②、擂池:用“T”形木耙将培养池池底全面擂动,将青苔、杂草埋入培养池的培养基质中;擂池的时间间隔,在5~8月生产旺季每隔8~10天搅动一次,其他季节15天搅动一次;③、培养池水深及池温的调控:培养池的水深调控在3~5cm;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可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5)、水蚯蚓的采收:新建的培养池接种30天后可进行采收,采收在夜晚进行;采收前先向培养池中加注低温井水,待水蚯蚓大部分在水面群集成团后,此时乘机采收;用“T”形木耙将群集在水面的水蚯蚓集拢后,用40目的乙纶网布做成的网袋将其捕出,迅速放入用水泥修建的暂养池中;将捕出的水蚯蚓与其附带的泥粪分离,方法是:保持暂养池的池水长期流动,每隔1小时将群集成团在水表面的水蚯蚓用手捞出,5~6次可全部收获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量生产鳝鱼苗种开口活饵料水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活饵料水蚯蚓培养池的建造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淤泥浅的稻田作为水蚯蚓培养池来修建;培养池的长为20 30m,宽为8 12m,深为0. 2 0. 25m ;将培养池的池底修整平; (2)、培育饲料的选择与贮存 选用未腐熟发酵的新鲜猪粪为培育水蚯蚓的饲料;为防止猪粪在存放过程中发酵腐熟,猪粪应放在高于地面的土池中贮存; (3)、水蚯蚓的引种和接种 水蚯蚓的引种时间选择在气温低于20°C的10 11月或3 4月;引种前将培养池内的水放干,然后将水蚯蚓种苗以0. 25 0. 5kg/m2的用种量均匀地撒布在培养池的池底上,并灌水3 5cm ; (4)、水蚯蚓的生长管理 ①、培育饲料的施用 水蚯蚓引种后,第二天开始施用培育饲料,每亩80 100kg,全培养池均匀泼洒,将池底均匀覆盖一薄层,保证全池水蚯蚓吃食均匀;在以后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8 10天补充施用一次培育饲料,每次每亩80 IOOkg ; ②、擂池 用“T”形木耙将培养池池底全面擂动,将青苔、杂草埋入培养池的培养基质中;擂池的时间间隔,在5 8月生产旺季每隔8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国良杨代勤袁汉文陈芳苏应兵杨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