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
,具体涉及到一种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人类面对能源危机时,利用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丰富和最可靠的方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为了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结构,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使得美国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日本福岛核事故和随之而来的电网中断后,屋顶太阳能公寓则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市场。而对中国来说,每年新增的建筑房顶面积即可提供光伏发电10GW,因而中国在新能源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必须着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具有不占土地,传输损耗小,有利于降低峰电压力等优点,但是由于建筑屋顶面积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面积内获取更多的电量输出是推动屋顶太阳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常规太阳能发电技术大部分采用固定晶硅电池板发电,其效率一般在15%左右,为了在有限面积内获得更多电量,采用效率可超过30%的聚光加多结太阳能技术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屋顶上直接采用这种聚光发电方式则会存在几个大的问题I)高转换效率的获取必须要在聚光条件下,因此相比较常规固定晶硅电池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撑架(2)、用于安装聚光发电模块(3)的倾斜状中心撑杆(701),所述支架上具有用于朝向南北的倾斜支架中心轴线和用于朝向东西的聚光单元中心轴线两个旋转中心线,倾斜支架中心轴线和聚光单元中心轴线构成时角坐标系,该时角坐标系以地心为原点,所述倾斜支架中心轴线为极轴线,所述聚光单元中心轴线为赤纬轴线;所述支架通过围绕极轴线旋转用于追踪太阳东西方向的时角变化,通过围绕赤纬轴线旋转用于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撑架(2)、用于安装聚光发电模块(3)的倾斜状中心撑杆(701),所述支架上具有用于朝向南北的倾斜支架中心轴线和用于朝向东西的聚光单元中心轴线两个旋转中心线,倾斜支架中心轴线和聚光单元中心轴线构成时角坐标系,该时角坐标系以地心为原点,所述倾斜支架中心轴线为极轴线,所述聚光单元中心轴线为赤纬轴线;所述支架通过围绕极轴线旋转用于追踪太阳东西方向的时角变化,通过围绕赤纬轴线旋转用于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撑杆(701)、支撑架(2)和屋顶天台水平面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中心撑杆(701)和屋顶天台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为当地纬度角Θ,聚光发电模块(3)与极轴(I)成赤纬夹角纬度角Θ和赤纬夹角乃均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进行联动调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安装在屋顶主梁上从而能够承受比较大的压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状中心撑杆(70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聚光发电模块(3)同时南北翻转从而改变赤纬夹角3的赤纬联动杆(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角联动杆(7),所述倾斜状中心撑杆(701)的数量为至少2根,倾斜状中心撑杆(701)之间互相平行,时角联动杆(7)则带动多根倾斜状中心撑杆(701)上的聚光发电模块(3)同时东西转动,形成时角联动追踪,赤纬联动杆(4)和时角联动杆(7)为联动机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赤纬联动杆(4)和时角联动杆(7)之间由步进电机带动减速机构与涡轮蜗杆进行联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状中心撑杆(701)的数量为至少2根,倾斜状中心撑杆(701)之间互相平行,倾斜状中心撑杆(701)之间的间距L符合以下公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顶端通过极轴(I)与中心撑杆(701)联接,极轴(I)与中心撑杆(701)不在同一轴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华,温成龙,曾火根,王双保,吕辉,张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凹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