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及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005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及箫,箫管的上方沿直线开设7个音孔,经除料的圆柱形木塞插入箫管的上端形成吹口,在箫管的下方靠近吹口处开设后音孔,为控制本普及箫的尺寸及量度,所述箫管为去节中空、长度330mm、内径14mm的竹制管,所述后音孔为开设在距离吹口处7mm的方形孔,方向与音孔相对,吹奏时,从吹口处吹气,引起箫管与后音孔振动发音,不同音调的发音由音孔的开合来控制,由于采用经除料的木塞取代传统的顶端竹节,不仅能有效控制成本,还能降低加工的难度,确保了箫的生产效率,适当减小了箫身及内径尺寸,量度值适中,方便初学者练习使用,且由于尺寸的减小,还能起到方便携带及运输的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及箫
本技术涉及一种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普及箫。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箫大多由一根竹管加工而成,竹管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 中空,上端竹节边缘开设有吹口,由此处吹气发音,竹管外壁开设有音孔,如此结构的箫, 需保留上端竹节,并在上端竹节边缘开设吹口,且箫长度一般不低于600mm,竹管内径约为 16 18_,对于原材料要求颇高,无形中增加了箫的制作成本,同时由于箫的长度过长,不利 于携带及运输;箫音域的宽窄,除了取决于制作工艺的优良与否,还同管乐器的量度有关, 管乐器的量度是指管乐器吹奏一端的内径同管长的比值,量度值越低,高音就越容易被激 发,音域也越宽,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还没有彻底掌握箫的吹奏方式,普通箫对于他们而 言难以驾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竹管加工制造的普及箫,加工 过程中不保留竹管顶端的竹节,改用木塞的结构取代竹节,降低原材料成本和加工难度,整 体结构精简、小巧精致、上手容易,且整体尺寸适中,方便携带及运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所述的一种普及箫,箫管的上方沿直线开设7个音孔,经除料的圆柱形木塞插入 箫管的顶端形成吹口,在箫管的下方靠近吹口处开设后音孔。所述箫管为去节中空、长度330mm、内径14mm的竹制管。所述圆柱形木塞在轴向上以15度角除料,插入箫管内时形成外大内小的吹口。所述后音孔为开设在距离吹口 7mm处的方形孔,方向与音孔相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木塞取代顶端需开设吹口的竹节,不仅降低了 箫的加工难易程度同时也节约了原材料成本,增长了箫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利于工业化 批量生产,且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及运输,同时由于箫身长度和内径都适当的减小,量度值 居中,对于初学者而言,在还没彻底掌握吹奏方法之前,也利于他们练习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虚线部分剖视图。图中1-吹口、2_木塞、3_首孔、4_后首孔、5_箫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普及箫,所述箫管5的上方沿直线开设7个音孔3,经除料的圆柱形木塞2插入箫管5的上端形成吹口 1,在箫管5的下方靠近吹口 I处开设后音孔 4。为控制本普及箫的尺寸及量度,所述箫管5为去节中空、长度330mm、内径14mm的 竹制管。所述圆柱形木塞2在轴向上以15度角除料,插入箫管5内时形成外大内小的吹口 1,从吹口 I处吹气发音。所述后音孔4为开设在距离吹口 I处7mm的方形孔,方向与音孔3相对。吹奏时,从吹口 I处吹气,引起箫管5与后音孔4振动发音,不同音调的发音由音 孔3的开合来控制,由于采用经除料的木塞2取代传统的顶端竹节,不仅能有效控制成本, 还能降低加工的难度,确保了箫的生产效率,适当减小了箫身及内径尺寸,量度值适中,方 便初学者练习使用,且由于尺寸的减小,还能起到方便携带及运输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普及箫,其特征在于:箫管(5)上沿直线开设7个音孔(3),箫管(5)顶端插入经除料的圆柱形木塞(2)形成吹口(1),箫管(5)下方开设有后音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及箫,其特征在于箫管(5)上沿直线开设7个音孔(3),箫管(5)顶端插入经除料的圆柱形木塞(2)形成吹口(1),箫管(5)下方开设有后音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及箫,其特征在于所述箫管(5)为去节中空、长330_、内径14mm的竹制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厚槐
申请(专利权)人:玉屏县刘昆山萧笛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