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828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55
目的在于在照明装置中抑制亮度不均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其是光源;导光构件(19),其中LED(17)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定位部(23),其能使导光构件(19)在其面方向上定位,在导光构件(19)中的LED(17)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定位部(23)插通的插通凹部(24),该插通凹部(24)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这样的话,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 ;光源,其收纳在底座内;以及光学构件(扩散片等),其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并使光源发出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在该背光源装置中,已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使光学构件在其面方向上的定位的内容。根据该内容,在支承光学构件的支承构件上设置定位销,使该定位销插通形成在光学构件中的插通孔,由此在面方向上实现光学构件的定位。现有技术文献_4]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139572号公报_6]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内容涉及在光学构件的正下方配置光源的、所谓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而对于具备导光构件且在其端部配置有光源的、所谓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则未充分地进行考虑了该构成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亮度不均。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构件,上述光源相对于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定位部,其能使上述导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侧的端部,形成有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凹部,该插通凹部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这样的话,使定位部插通在导光构件中形成的插通凹部,由此能使导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由此,能使导光构件与光源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因此,能使从光源向导光构件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实现稳定化,因而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优选的。而且,在本技术中,形成在导光构件中的光源侧的端部的插通凹部设为朝向远离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在此,当假定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朝向插通凹部内时,在插通凹部的界面发生反射(包括全反射)、折射等,因此,在导光构件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而成为不均匀的光,由此例如导光构件的一部分局部地成为光量较少的暗部,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关于该点,根据本技术,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因此,在导光构件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难以产生偏差,因而能防止在导光构件中产生暗部,即亮度不均。优选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下面的构成。(I)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在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上述光源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来自沿着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的光源的光向导光构件的端部有效地入射。定位部和插通凹部在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光源离开的位置,因此,来自光源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由此能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2)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这样,如果在相邻的光源之间配置定位部和插通凹部,则对例如无法确保在导光构件中的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插通凹部的空间的情况等是优选的。而且,插通凹部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即使缩窄相邻的光源之间的间隔,也能维持来自光源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的状态。能通过缩窄光源之间的间隔来提高光源的设置密度,因此,能实现闻売度化等。(3)设为相邻的各上述光源与配置在其之间的上述定位部及上述插通凹部的距离相等。这样的话,来自相邻的各光源的光分别难以进入配置在其之间的插通凹部,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4)上述插通凹部相对于经过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这样的话,将插通凹部设为线对称形状,由此相邻的各光源相对于插通凹部的界面的位置关系成为同等。由此,对抑制亮度不均是更进一步优选的。(5)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以相互成组的方式各设有多个,相邻的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的组之间的间隔设为比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间隔大。这样的话,设置多组定位部和插通凹部,由此导光构件的定位变得更可靠。而且,将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和定位部配置为比光源疏,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6)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侧。这样的话,在光源的并列方向的端侧配置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因此,与假定在光源的并列方向的中央侧配置了插通凹部的情况相比,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7)上述插通凹部分别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两端侦U。这样的话,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且导光构件的定位变得更可靠。(8)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光出射面的光学构件,在上述光学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这样的话,使定位部插通插通凹部和第2插通凹部,由此光学构件也能与导光构件一起实现定位。(9)上述第2插通凹部成在上述光学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光学构件的孔状,其孔缘能被上述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这样的话,当使定位部插通第2插通凹部时,第2插通凹部的孔缘被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即,能由定位部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因此,即使在例如光学构件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也难以因为光学构件本身的重量而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因而,能更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10)上述第2插通凹部形成在上述光学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这样的话,能由定位部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因此,难以在光学构件的竖直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11)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和上述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这样的话,对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光源,由此能实现高亮度化。换言之,即使在该照明装置实现了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充分的亮度,对大型化是优选的。(12)上述插通凹部为朝向上述光源侧开口的形态。这样的话,与假定插通凹部在整个外周成闭合的孔状的情况相比,易于对插通凹部插通定位部,因而组装作业性优异。(13)上述插通凹部为向上述光源侧的开口宽度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的形态。这样的话,来自光源的光进一步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14)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的界面相对于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由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15)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成为对称形状,因此,对例如在夹着插通凹部的位置配置了 2个光源的情况等是优选的。(16)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梯形。这样的话,在插通凹部的界面包括相对于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的部分,因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17)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圆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的界面成圆弧状,由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18)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椭圆形。这样的话,能根据光源和插通凹部的位置关系来将插通凹部的界面的形状容易地设为适当的形状。(19)上述插通凹部为在上述导光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导光构件的形态。这样的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11 JP 2010-0548761.一种照明装置, 具备光源; 导光构件,上述光源相对于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 定位部,其能使上述导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 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侧的端部,形成有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凹部,该插通凹部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在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上述光源离开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设为相邻的各上述光源与配置在其之间的上述定位部及上述插通凹部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相对于经过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以相互成组的方式各设有多个, 相邻的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的组之间的间隔设为比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间隔大。7.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分别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两端侧。9.根据权利要求1、2、3、4、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光出射面的光学构件, 在上述光学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2插通凹部为在上述光学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光学构件的孔状,其孔缘能被上述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2插通凹部形成在上述光学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和上述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为朝向上述光源侧开口的形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为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水泰守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