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挝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675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线路电杆拉线补打及新立电杆拉线组装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挝线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卡线柱、开口销、从动轮、固定臂、主动轮和转动臂,底座上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连接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转动臂,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臂,底座的另一侧设有开口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在预制拉线过程中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解决了钢绞线韧性强、难以弯曲成型的问题,在电杆补打拉线预制钢绞线的工作中可普及使用该工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线路电杆拉线补打及新立电杆拉线组装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挝线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线路逐年老化,电杆拉线锈蚀日益严重,重新更换拉线成为线路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而且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新架设线路增多,拉线组装的工作量增大。但人工制作拉线,效率低、制作不够标准,而且有被钢绞线弹伤的危险。特别是GJ-100型钢绞线,韧性强,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将其弯曲成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挝线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卡线柱、开口销、从动轮、固定臂、主动轮和转动臂,底座上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连接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转动臂,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臂,底座的另一侧设有开口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在预制拉线过程中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解决了钢绞线韧性强、难以弯曲成型的问题,在电杆补打拉线预制钢绞线的工作中可普及使用该工具。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底座1、卡线柱2、开口销3、从动轮4、固定臂5、主动轮6、转动臂7。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包括底座1、卡线柱2、开口销3、从动轮4、固定臂5、主动轮6和转动臂7,底座I上设有主动轮6和从动轮4,主动轮6连接从动轮4,所述的主动轮6连接转动臂7,底座I的一侧设有固定臂5,底座的另一侧设有开口销3。使用时,作业人员只需利用开口销3将钢绞线卡在从动轮4与卡线柱2之间,一手握住固定臂5,一手握住转动臂7,通过旋转转动臂7,钢绞线随主动轮6弯曲到相应曲率。然后打开开口销3,轻松将钢绞线取出。前后过程耗时时间短,是预制钢绞线的有效工具。此工具全部材料采用铝合金制作,易于携带;主动轮与从动轮路口与GJ-100型钢绞线等径,可将GJ-50到GJ-100之间的不同拉线弯曲成型,直径越粗、操作难度越大的钢绞线使用该工具所达到的效果越明显。转动臂和固定臂上标有刻度,可衡量预制钢绞线的长度,而且人性化设计,两力臂均长60cm,是人机工程学中最适合操作的长度。卡线柱在底座底部配有螺帽,保证在钢绞线弯曲时,卡线柱受力时的稳定。开口销操作灵活方便,只需轻拧螺帽,就可将钢绞线固定与卸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挝线器,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卡线柱(2)、开口销(3)、从动轮(4)、固定臂(5)、主动轮(6)和转动臂(7),底座(1)上设有主动轮(6)和从动轮(4),主动轮(6)连接从动轮(4),所述的主动轮(6)连接转动臂(7),底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臂(5),底座的另一侧设有开口销(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挝线器,其特征是包括底座(I)、卡线柱(2)、开口销(3)、从动轮(4)、固定臂(5 )、主动轮(6 )和转动臂(7 ),底座(I)上设有主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森马宏泽李晓鹏韩梅马广俊杨义志吕咸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