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51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此条状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对在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条状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固定部,而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在固定部内形成卡榫孔及卡榫条,且卡榫孔的宽度大于活动部的宽度;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朝向第一端,由此,当条状本体的活动部穿过卡榫孔后,勾型结构可与卡榫条卡合以达到固定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束带,特别是一种具有勾型结构的束带。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束带应用范围广泛,生活中常常有利用束带来固定或捆绑物品的场合,而因束带的使用方式简单、易于携带或存放、操作时安全性高等因素,对束带的使用需求广受社会大众的肯定。公知的束带可分为固定式束带与可退式束带两种类型,基本概念皆为利用束带的卡合槽内的齿状结构与带体上的凸齿的结构相互啮合,以将束带内待捆绑物束紧固定,而方便被捆绑物的收纳之用。一般可退式束带是指具有可将原本啮合于卡合槽内的带体顺利退出的结构。因此,可退式束带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一般使用于待捆绑物的单纯收纳,例如电源线的收纳坐寸ο固定式束带则是其不具有可将原本啮合于卡合槽内的带体退出的结构。因此,使用固定式束带时,其束带的带体一旦穿入卡合槽而彼此啮合之后,束带的带体将会越拉越紧,惟有依靠剪断或破坏手段才可解除束带的束紧固定的功能,因此,固定式束带仅限单次使用。为了因应市场对束带的大量的需求,束带的重点除了固定效果佳、易于收纳使用、让使用者能便利使用之外,设计构形单纯并且能方便大量生产等条件也十分重要,然而现在市面上的束带,当束紧固定待固定物后,往往会有多出的束带部分,使束带无法整齐的收纳且影响美观更造成固定物品时的困扰,如果希望剪除这些多出的束带部分,还需利用剪刀或其他工具有才能完成,大大了降低使用者操作时的方便性。同时,部分市面上的束带设计结构复杂,还有需其他零件才能组装使用的情形,且束带制作成本也一直无法确实降低,种种问题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据此,如何兼顾束带完好的固定效果,进而降低使用者操作时的困扰,并进一步提升束带使用后整体收纳时的质量,是现有束带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现有束带既有的缺点与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束带。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此条状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条状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固定部,而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在固定部上形成卡榫孔及卡榫条,且卡榫孔的宽度大于活动部的宽度;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一固定方向,由此,当条状本体的活动部穿过卡榫孔后,至少一勾型结构与卡榫孔卡合,以达到固定效果。其中,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一端。其中,所述束带为一热压合束带。其中,所述束带)的材质为可挠性的塑料。其中,所述活动部具有一平滑表面。其中,穿过所述卡榫孔的所述条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的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与未穿过所述卡榫孔的所述条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的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彼此勾合。其中,所述卡榫孔的宽度大于所述活动部的宽度。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条状本体的宽度。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带,此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固定方向,由此,当条状本体穿过卡榫孔后,勾型结构可与卡榫孔卡合,使束带通过单一结构就能达到完整束紧待捆绑物的效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带,此束带包括一条状本体,其中,条状本体的凸起部具有勾型结构,且勾型结构的尖端朝向固定方向,而条状本体的第一表面可反折,且配置于第一表面的各凸起部,其勾型结构彼此可相互勾合,由此使用者可将束带超出卡榫孔过多的部分将以反折并与此束带未超出卡榫孔的部分加以重迭结合,使其不至于有多余的束带产生,加强束带使用时的安全性及整齐度。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合制成束带,,使其在制造时可快速大量生产以降低制作成本。本技术所提出的束带相较于已知的束带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提出的束带可达到完整束紧待捆绑物的效果,能提升保存待捆绑物的便利性及收纳时的质量,用户可将束带超出卡榫孔过 多的部分将以剪除或反折并与此束带未超出卡榫孔的部分加以重迭结合,使其不至于有多余的束带产生,加强束带使用时的安全性及整齐度,同时利用热压合制成,可使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与待捆绑物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反折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束带I待捆绑物2条状本体11第一表面111凸起部1111勾型结构1112第二表面112第一端113固定部1131卡榫孔1132卡榫条1133第二端114活动部1141具有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有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束带的上视图及侧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束带I包括一条状本体11,此条状本体11具有第一表面111例如上表面及相对于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112例如下表面,在第一表面111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1111,这些凸起部1111的宽度及高度可视需要调整,且各个凸起部1111间可相距一指定距离,而此指定距离可视实际设计需求改变;条状本体11的第一端113具有一固定部1131,而且相对于第一端113的第二端114具有一活动部1141,其中,在固定部1131内形成一卡榫孔1132及位于卡榫孔1132内的一卡榫条1133,且卡榫孔113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活动部1141的宽度,而实际应用时,若卡榫孔1132的宽度有所改变,活动部1141的宽度也随的变更,只是卡榫孔1132的宽度不可超过固定部1131的宽度。另外,本实施例中所显示的固定部1131的宽度大于条状本体11的宽度,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固定部1131与条状本体11的宽度可为相同。接着,请继续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I的侧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束带I的条状本体11的多个凸起部1111的末端具有一勾型结构1112,且每一勾型结构1112的尖端都朝向一固定方向,此固定方向为配合本束带I对于物品的束缚效果而设定,使得具有这些勾型结构1112的束带I能轻易穿过卡榫孔1132,但无法逆向退回;由此,当束带I的条状本体11的活动部1141穿过卡榫孔1132后,勾型结构1112可与卡榫孔1132内的卡榫条1133卡合以达到固定,并达到一次性固定束紧待捆绑物的效果;本技术的束带I其材质为可挠性的塑料,但本技术不对束带I的材质加以限制。此夕卜,本技术的束带I的条状本体11、固定部1131及活动部1141均为一体成形,亦即第一表面111上的凸起部1111及其勾型结构1112均为在条状本体11成形时,即一体形成。请再参阅图3及图4,其为本技术同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束带I的组合及捆绑示意图。当束带I要捆绑物体时,需将束带I弯折使得束带I的活动部1141穿过卡榫孔1132并同时让第一表面111位于外侧,;在此说明,前述的束带I的勾型结构1112的尖端朝向的固定方向为指向条状本体11的第一端113,亦即勾状结构尖端朝向第一端113,而当具有这些勾型结构1112的束带I通过活动部1141穿过卡榫孔1132时,因勾型结构1112是朝向相反于其尖端所指方向而嵌入卡榫孔11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束带(1),包括:一条状本体(11),所述条状本体(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表面(111)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1111),且所述条状本体(11)的一第一端(113)具有一固定部(1131),相对于所述第一端(113)的一第二端(114)具有有一活动部(1141);其中,在所述固定部(1131)上形成一卡榫孔(1132)及一位于所述卡榫孔(1132)内的所述卡榫条(1113);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1111)具有有一勾型结构(1112),且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1112)的尖端朝向一固定方向;由此,当所述活动部(1141)穿过所述卡榫孔(1132)后,至少一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1112)与所述卡榫条(1133)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1 TW 1012174841.一种束带(1),包括 一条状本体(11),所述条状本体(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表面(111)上设有呈规则排列的多个凸起部(1111),且所述条状本体(11)的一第一端(113)具有一固定部(1131),相对于所述第一端(113)的一第二端(114)具有有一活动部(1141); 其中,在所述固定部(1131)上形成一卡榫孔(1132)及一位于所述卡榫孔(1132)内的所述卡榫条(1113);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的多个凸起部(1111)具有有一勾型结构(1112),且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1112)的尖端朝向一固定方向;由此,当所述活动部(1141)穿过所述卡榫孔(1132)后,至少一所述的多个勾型结构(1112)与所述卡榫条(1133)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带(I),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诚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