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为圆角长方体;所述鸡舍的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一产蛋层;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产蛋层之间的舍围上设有1个栖息层入口和与该栖息层入口相配合的网盖,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顶部之间的舍围上设有至少1个产蛋层入口;所述鸡舍为由柳条编制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鸡舍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及便于移动等优点,同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造型新颖,原生态无污染等特点,是当地牧民开展草原牧鸡活动的最佳选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技术背景在人们潜意识里,草原就是放牧家畜的场所,牧民增收需要依靠牲畜的数量。然而,过度放牧直接诱发了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退化、土壤沙化、沙尘暴等生态灾害。进入21世纪以来,草原牧区为解决牲畜饲草不足问题,在草原上开采地下水发展高产饲草基地,这虽解了一时之急,但终非长久之策,因为在干旱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带来新的生态灾难。实践证明,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草原上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不仅效益低下,草原退化的趋势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遏制。虽然围封禁牧能够恢复植被,但禁牧区管理相当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为牧民找到一条替代生计的好方法。面对草原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困局,科学家提出了 “草原牧鸡”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草地上牧鸡,利用草原上夏季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旺盛、昆虫较多的特点,在草原上放养鸡群,既能防控害虫,又能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禽产品。草原牧鸡无疑是草原传统畜牧业的有益补充。2008年以来,在内蒙古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巴音胡舒嘎查科研人员开展了草原牧鸡试验示范项目,目前项目已成功推广至内蒙古自治区多个旗(县)。第一代鸡舍一般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容纳3000只鸡以上,不可移动、防兽能力差、鸡棚内的鸡容易因惊吓起垛,造成鸡的出栏率低(60%);另外,由于鸡的习性是在距离鸡舍30米以内的范围内活动,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的嫩叶、草籽、昆虫,还对散养棚周围的植被产生严重破坏,对草地的刨挠导致土壤的沙化。另外,鸡棚的篷布只能使用一个养殖周期,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为2. 0元。第二代鸡舍可容纳50只成年鸡栖息,成功克服了鸡棚的缺点。但这种形状的鸡舍耗费材料多、结构不稳定、抗风能力差,遇到大风时容易被刮倒损坏。另外,这种小鸡舍平均使用寿命为两个养殖周期,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为2. 0元。第三代鸡舍(专利申请号201210033022. 9):高106厘米,有效底面积2.1平方米,可容纳100只成年鸡栖息。较之前两代鸡舍优点突出便于移动,保护动物福利,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装简单。每套的成本在500元以下,可使用5年以上,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在1. 0元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其为圆角长方体;所述鸡舍的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一产蛋层;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产蛋层之间的舍围上设有I个栖息层入口和与该栖息层入口相配合的网盖,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顶部之间的舍围上设有至少I个产蛋层入口 ;所述鸡舍为由柳条编制而成。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底部上设有若干个支杆,所述支杆向远离所述鸡舍的顶部方向延伸,使用时,可使所述鸡舍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便于收集鸡粪。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从其底部至其顶部之间呈收缩状,以便半成品鸡舍可以摞起方便运输。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高可为1. 2米 1. 5米;所述鸡舍底部的长可为1. 8^2. 0米,宽可为0. 5米、.8米。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产蛋层入口可为I飞个,用于产蛋鸡的进出;所述产蛋层入口的大小为(2(T30cm) X (2(T30cm);所述栖息层入口的大小为(25 35cm) X(25 35cm),便于鸡的进出。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 的底部与所述支杆的游离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为12 15cm。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柳条的直径可为lcnT2cm。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舍围的网眼大小可为(0. 5 1. 5cm) X(0. 5^1. 5cm);所述鸡舍的底部的网眼大小可为(2 4cm) X (2^4cm),以便于鸡粪下落和防兽;所述产蛋层的网眼大小可为(1.5 3cm)X (1. 5 3cm),以便于为产蛋鸡安放产蛋草窝。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可为80 100cm。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柳条可为黄柳柳条或红柳柳条;黄柳(Salixgordejevii),是杨柳科柳属的ー种旱中生灌木,具有耐寒、耐热、抗风沙、易繁埴、生长快、耐沙埋等特点;小红柳是黄柳的主要伴生树种之一,常常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低湿地。分布于中国的辽宁、吉林、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本技术所提供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具有以下特点该鸡舍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及便于移动等优点,同时具有制作エ艺简单,造型新颖,原生态无污染等特点,是当地牧民开展草原牧鸡活动的最佳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鸡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鸡舍的透视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底部、2顶部、3产蛋层、4舍围、5栖息层入口、6产蛋层入口、7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为圆角长方体,且该鸡舍从其底部I至其顶部2之间呈收缩状;该鸡舍由直径为lcnT2Cm左右的黄柳柳条或红柳柳条编制而成,其舍围的网眼大小为(0. 5 1. 5cm) X (0.5 1. 5cm);该鸡舍的高为1. 2米 1. 5米,底部I的长为1. 8 2.0米,宽为0.5米、.8米,可为100只左右的鸡提供栖息空间;该鸡舍的底部I与顶部2之间设有一产蛋层3 ;该底部I与产蛋层3之间的舍围4上设有I个栖息层入口 5和与该栖息层入口 5相配合的网盖(图中未示),晚上用该网盖遮盖栖息层入口 5,白天敞开即可;该栖息层入口 5的大小为30cmX 30cm,便于鸡的进出;该底部I的网眼大小为(2 4cm) X (2^4cm),以便于鸡粪下落和防兽;产蛋层3与底部I之间的间距为8(Tl00cm,该产蛋层3与顶部2之间的舍围4上设有1_5个产蛋层入口 6,其大小为(25 35cm) X (25 35cm),用于产蛋鸡的进出;该产蛋层的网眼大小为(1. 5 3cm) X(1. 5^3cm),以便于为产蛋鸡安放多个产蛋草窝;鸡舍的底部I上设有若干个支杆7,支杆7向远离鸡舍的顶部2方向延伸,且底部I与支杆7的游离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 15cm,使用时,可使底部I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便于收集鸡粪。使用上述鸡舍时,按生产需求将鸡舍放置于草场内,根据当地风向选择南北向或东西向,鸡舍门应朝向背风向;鸡苗经过脱温处理后,于夜晚抓捕放入鸡舍栖息层内认窝,第二天清晨打开栖 息层入口,由鸡自行出外觅食、活动;当傍晚鸡进入该鸡舍后,关闭入口,防止野兽侵袭。产蛋层入口保持开放,内铺垫干草等物便于鸡坐窝下単。鸡舍顶部可长期或仅雨天覆盖防雨材料。当需要调整牧鸡草场时,可于夜晚鸡进入该鸡舍后由饲养人员搬至目的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鸡舍为圆角长方体;所述鸡舍的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一产蛋层;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产蛋层之间的舍围上设有1个栖息层入口和与该栖息层入口相配合的网盖,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顶部之间的舍围上设有至少1个产蛋层入口;所述鸡舍为由柳条编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鸡舍为圆角长方体;所述鸡舍的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一产蛋层;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产蛋层之间的舍围上设有I个栖息层入口和与该栖息层入口相配合的网盖,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顶部之间的舍围上设有至少I个产蛋层入口 ;所述鸡舍为由柳条编制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鸡舍的底部上设有若干个支杆,所述支杆向远离所述鸡舍的顶部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鸡舍从其底部至其顶部之间呈收缩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鸡舍的高为1.2米 1. 5米;所述鸡舍底部的长为1. 8^2. O米,宽为O. 5米 0. 8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鸡舍,其特征在于所述产蛋层入口为Γ5个;所述产蛋层入口的大小为(2(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庚,苏华,许宏,刘伟,张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