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自激振动引起的损伤的防雷设备。防雷设备的电荷发散器(10)具备:立设于保护构造物的支柱(11);设于支柱(11)的顶端并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突针(12);以与突针(12)交叉的方式配置并跨两个以上的突针(12)而固定的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及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空中发散离子而缓和空中电场,并在落雷中保护构造物的防雷设备,更详细地说,涉及防雷设备中的电荷发散器。
技术介绍
如果由于带电的雷云的接近,在雷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场,并且该电场強度慢慢升高,则最终将破坏大气绝缘,并在雷云和大地之间引起放电。这就是落雷。周知通过在想要从该落雷中保护的构造物(建筑物等)或其周边设置电荷发散器(也称离子发散器、离子发生器(Ionizer))而将与雷云下部极性相反的离子发散到上空,从而缓和构造物上空的电场,并推迟落雷的发生的防雷设备(參照专利文献1、2)。以往的电荷发散器中,有伞型电荷发散器、碗型电荷发散器、发散引线等,它们都是利用遭到雷击时作为自然现象的顶端放电现象,将对保护构造物、大地等感生的电荷发散出去,而缓和电场,由此防止剧烈的电荷移动等,防止直击雷引起的伤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 — 3945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504352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这些电荷发散器由细线径的金属针、即突针构成,所以存在由于结冰现象、积雪现象等其自身的受风面积增大的环境、或者、发生强风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自激振动的发生,容易损伤电荷发散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造的,其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自激振动引起的损伤的防雷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立设于构造物或者地面的支柱、设于所述支柱的顶端并以放射状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导电性针状物、以及以所述导电性针状物交叉的方式配置并跨两个以上的所述导电性针状物而固定的加固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使用在由于结冰现象等多个导电性针状物的受风面积增大的环境、或者发生强风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自激振动引起的导电性针状物的损伤,并有助于稳定的直击雷伤害的防止。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防雷设备的模式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设置状态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3是从横向观察图1的设置状态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4是示出图3的紧固件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支柱和多个突针进行铝热接合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X方向观察图5的焊块以及喇叭管的部分破断放大图。图7是示出电荷发散器的树脂涂层区域的图,是从与支柱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图1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8是示出电荷发散器的树脂涂层区域的图,是从支柱的顶端侧观察图1的电荷发散器的图。符号说明1:防雷设备;10 :电荷发散器;11 :支柱;12 :突针(导电性针状物);13 :纬线方向加固部件(加固部件);14 :经线方向加固部件(加固部件);15 :紧固件;16 :焊块;C :树脂涂层区域;S :保护构造物(构造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同一结构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防雷设备>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防雷设备。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防雷设备的模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防雷设备1,是防止向保护构造物(例如,建筑物)S的落雷的设备,具备多个电荷发散器(也称为离子发散器、离子发生器)10、接地部20、导电线(例如,铜股线)30。多个电荷发散器10在保护构造物S的侧壁上向斜上方立设,分别设于多个电荷发散器10的多个突针12 (參照图2),经由导电线30与接地部20电气连接。由雷云产生的负电场在电荷发散器10的突针12 (參照图2)的顶端极度升高,由此大气发生电离,产生正电离的正离子而向着上空放出(顶端放电现象、所谓的电晕放电)。电荷发散器10通过接地部20而与保护构造物S周边的地面电气性连接,正电荷从地面向电荷发散器10供给,所以在上空有雷云并形成负的电场的期间,电荷发散器10从突针12持续放出正离子。即,能够考虑聚集在接地部20周边的地面的正电荷,通过导电线30向设置于保护构造物S的电荷发散器10移动,并作为正离子放出。电荷发散器10放出正离子期间,电荷发散器10上部周边的空间的电场被削弱,所以电场相对强的空间变成雷的路径。因此,电场弱的电荷发散器10周边的空间,与电荷发散器10设置前相比,难于变成雷的路径,防雷设备1发挥难以形成落雷的防雷效果。く电荷发散器〉接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荷发散器10的构造。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设置状态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3是从横向观察图1的设置状态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4是示出图3的紧固件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将支柱和多个突针进行铝热接合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X方向观察图5的焊块(nugget)以及喇叭管的部分破断放大图。图7是示出电荷发散器的树脂涂层区域的图,是从与支柱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图1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图8是示出电荷发散器的树脂涂层区域的图,是从支柱的顶端侧观察图1的电荷发散器的图。如图2及图3所示,电荷发散器10是所谓的碗型电荷发散器,具备支柱11、多个突针12、多个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多个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和多个紧固件15。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多个紧固件15。支柱11是金属制(例如,SUS钢)的棒状部件,其基端通过托架或螺栓等固定于保护构造物S。多个突针12,是设于支柱11的顶端的导电性的针状物,以至少I根突针12朝向上方的方式,从支柱11的顶端放射状地延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线径2. 6mm的SUS钢制成的32根突针12,以均匀地分布在以支柱11的顶端为中心的外径1. 2m的半球内的方式,放射状地延设。多个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是在以支柱11的顶端为中心的半球的纬线方向上延设的呈环形形状的金属制(例如SUS钢)导电性部件,在与突针12交叉的位置上,通过紧固件15固定于突针12。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径不同的4个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是以支柱11的顶端为中心的半球的经线方向上延设的呈圆弧形状的金属制(例如SUS钢)导电性部件,在与突针12交叉的位置上,通过紧固件15固定于突针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以互相正交的方式配置。如图4所示,多个紧固件15,是通过与突针12以及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或者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 (在图4中,为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填缝固定,固定突针以及加固部件13、14的金属制(例如,SUS钢)导电性十字紧固件。如图5及图6所示,电荷发散器10还具备焊块16和喇叭管17。焊块16是将支柱11的顶端和多个突针12通过铝热熔接而接合时形成的扩径部。喇叭管17是由多个突针12的基端插通的呈圆筒形状的金属制部件(例如,铜制),喇叭管17的顶端侧,呈越向顶端越是扩径的楔形。此外,如图7及图8所示,多个突针12的除顶端的部分、多个纬线方向加固部件13、多个经线方向加固部件14、多个紧固件15以及喇叭管17,被树脂衬膜以及防水性衬膜覆盖着(图7及图8的树脂涂层区域C)。<电荷发散器的制造方法>接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荷发散器1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5及图6所示,通过铝热熔接接合支柱11的顶端和被束住的多个突针12的基端。即,将支柱11的顶端和束住的多个突针12的基端以相接的状态配置在树脂制的模内,例如,用火药加热并熔化包含铜以及锡的粉末的铝热剂并使之流入相接部位,通过铝热熔接接合支柱11的顶端和多个突针12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雷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立设于构造物或者地面的支柱;设于所述支柱的顶端、以放射状延长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导电性针状物;以及以与所述导电性针状物交叉的方式配置、跨两个以上的所述导电性针状物而固定的加固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87111.一种防雷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立设于构造物或者地面的支柱; 设于所述支柱的顶端、以放射状延长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导电性针状物;以及以与所述导电性针状物交叉的方式配置、跨两个以上的所述导电性针状物而固定的加固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防雷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对所述导电性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作利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