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63059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4:44
一种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法,依照日常各系统的数据交换要求与数据逻辑转换处理的需要,建立一种满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规则模型,根据此规则模型,而实现一种轻便的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法,它能满足不同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业务应用,实现通过设定的交换规则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数据交换是企业一体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业务数据采集工具之一,能够实现上下级业务数据之间的纵向数据交换,实现同级之间的统一的横向数据交换渠道,满足各种数据的交换要求。使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基础数据得以共享,让基础数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帮助客户从宏观上把握业务系统运行的整体情况。目前,商用化的数据交换平台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操作繁琐、配置麻烦、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专业性过强,需要具备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才能进行交换平台的客户化开发;同时,由于各个厂商开发的数据交换平台的规范各不相同,难以进行统一;更重要的是,商用化的数据交换平台难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实际数据交换的需求变化,多数数据交换平台基本都需要开发人员进行配置和二次开发才能满足此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维护的交换规则配置,能满足多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处理要求的。本专利技术的,依照日常各系统的数据交换要求与数据逻辑转换处理的需要,建立一种能满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规则模型,根据此规则模型,实现一种,满足不同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业务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1、创建数据库适配器,首先创建数据库适配器实例,通过创建适配器信息,对需要交换的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配置,授权能够访问的业务数据库。2、定义数据交换对象,在数据库适配器基础上,进行各数据交换对象的信息配置,标识交换数据表从源数据到目的数据的交换变化规则。3、配置数据交换规则,针对数据交换的具体要求,配置交换数据的基本转换与处理规则,通过配置该交换规则进行数据字段信息的抽取语转换处理。4、设置数据交换时间戳,数据交换时间戳在数据交换表中进行配置,配置时间戳字段,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抽取的最后时间戳,并记录下次需要抽取的时间戳,通过该时间戳进行增量数据的自动抽取。5、定义数据交换间隔,定义数据交换处理的时间间隔。6、处理数据交换规则,数据交换应用服务程序自动加载数据交换配置信息,结合时间戳信息,组合各项交换规则,并加以解析与转换,将配置的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为目标数据库能够识别的语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程序加以执行,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与传输。其中,数据交换的规则处理过程包括获取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交换规则、验证交换规则、执行数据转换与处理、进行数据交换。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效果 (I)高效、易用、可扩展的数据交换规则,通过引入时间戳策略来进行数据交换的配置、交换规则的配置、转换规则的配置、传输规则的配置以及系统配置,为应用集成提供了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数据同步,快速构建数据交换应用。所有的数据交换整合过程可以在配置表中完成,不需要用户编写代码,既快速又简单方便。(2)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应用,各业务系统数据通过交换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交换服务程序进行数据的传输,各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服务程序相对独立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业务系统的安全。在系统各个层面上的数据访问、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都由数据交换程序统一处理,既可以防止不相关的数据在数据交换服务程序上的传输,造成系统负担,影响系统效率和安全,又能保证目标只接收自己关心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与可靠。(3)支持多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在数据交换服务程序中可以预先定义一系列的“数据交换规则”集,一次数据交换由控制两个或多个端点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集组成;支持多个系统数据间的数据交换。(4)支持文件传输,支持物理文件以及文件类型的字段数据(如BL0B字段)的配置与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规则处理过程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架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具体实施过程分成如下步骤 步骤1:创建数据库适配器,首先创建数据库适配器实例,通过创建适配器信息,对需要交换的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配置(数据库适配器),授权能够访问的业务数据库。支持不同数据库适配器的配置,主要包括业界流行的ORACE、SQL SERVER数据库。步骤2 :定义数据交换对象,在数据库适配器基础上,进行各数据交换对象的信息配置,标识交换数据表从源数据到目的数据的交换变化规则。其基本配置信息包括规则编号、源数据库实例名、数据更新时间标识、目的数据库实例名、全表传输标识、交换的先后顺序、数据检索语句等。步骤3 :配置数据交换规则,针对数据交换的具体要求,配置交换数据的基本转换与处理规则,通过配置该交换规则进行数据字段信息的抽取语转换处理,基本规则的数据结构配置信息如下 一般交换规则结构用于目的表与源表数据均存在的字段的规则转换配置;包括源表字段、目的表字段、目的表字段产生规则、需要转换的数据与数据格式、是否blob数据、是否物理文件、文件来源路径、文件目的路径等; 特殊交换规则结构考虑到目的表中可能存在部分字段在源表中没有,不能完整对应到目的表中的一些必填字段,如序列字段或一些默认值字段等。步骤4 :设置数据交换时间戳,数据交换时间戳在数据交换表中进行配置,配置时间戳字段,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抽取的最后时间戳,并记录下次需要抽取的时间戳,通过该时间戳进行增量数据的自动抽取。步骤5 :定义数据交换间隔,定义数据交换处理的时间间隔。以秒为最小时间单位进行设置,根据具体的数据交换要求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手动编辑配置文件来进行自定义。步骤6 :处理数据交换规则,数据交换应用服务程序自动加载数据交换配置信息,结合时间戳信息,组合各项交换规则,并加以解析与转换,将配置的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为目标数据库能够识别的语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程序加以执行,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与传输。数据交换的规则处理过程包括获取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交换规则、验证交换规则、执行数据转换与处理、进行数据交换。该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a:获取数据交换规则,根据数据交换对象信息,提取配置的数据交换规则,并根据规则进行数据交换信息的组合; 步骤b:解析交换规则,对提取并组合后的数据交换信息进行可执行语句的生成与转换处理,将整理后的各种配置的交换规则集合解析为符合SQL规范的、目的数据库能够识别的可执行语句; 步骤c:验证交换规则,对步骤b中的解析后得到的语句进行正确性验证,验证通过的则提交给步骤d执行; 步骤d:执行数据转换与处理,执行验证通过后的数据交换语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程序进行数据对象的填充、转换与处理,完成数据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创建数据库适配器,首先创建数据库适配器实例,通过创建适配器信息,对需要交换的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配置,授权能够访问的业务数据库;?(2)、定义数据交换对象,在数据库适配器基础上,进行各数据交换对象的信息配置,标识交换数据表从源数据到目的数据的交换变化规则;(3)、配置数据交换规则,针对数据交换的具体要求,配置交换数据的基本转换与处理规则,通过配置该交换规则进行数据字段信息的抽取语转换处理;(4)、设置数据交换时间戳,数据交换时间戳在数据交换表中进行配置,配置时间戳字段,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抽取的最后时间戳,并记录下次需要抽取的时间戳,通过该时间戳进行增量数据的自动抽取;(5)、定义数据交换间隔,定义数据交换处理的时间间隔;(6)、处理数据交换规则,数据交换应用服务程序自动加载数据交换配置信息,结合时间戳信息,组合各项交换规则,并加以解析与转换,将配置的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为目标数据库能够识别的语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程序加以执行,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与传输,其中,数据交换的规则处理过程包括:获取数据交换规则、解析交换规则、验证交换规则、执行数据转换与处理、进行数据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规则配置的多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 )、创建数据库适配器,首先创建数据库适配器实例,通过创建适配器信息,对需要交换的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配置,授权能够访问的业务数据库; (2)、定义数据交换对象,在数据库适配器基础上,进行各数据交换对象的信息配置,标识交换数据表从源数据到目的数据的交换变化规则; (3)、配置数据交换规则,针对数据交换的具体要求,配置交换数据的基本转换与处理规则,通过配置该交换规则进行数据字段信息的抽取语转换处理; (4)、设置数据交换时间戳,数据交换时间戳在数据交换表中进行配置,配置时间戳字段,系统自动记录每次抽取的最后时间戳,并记录下次需要抽取的时间戳,通过该时间戳进行增量数据的自动抽取; (5 )、定义数据交换间隔,定义数据交换处理的时间间隔; (6)、处理数据交换规则,数据交换应用服务程序自动加载数据交换配置信息,结合时间戳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