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183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包括池体(5)、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1)、样品台(8)和参比电极(9),所述的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1)的底平面镀有一层厚度为纳米级的活性物质薄膜作为工作电极(12),所述的工作电极(12)引出有导线,所述的样品台(8)设于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的所述的池体(5)的底部,所述的参比电极(9)通过导电胶固定在所述的样品台(8)上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设置,所述的参比电极(9)引出有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溶液对光谱信号的吸收,可模拟真实的电化学反应,可与光谱检测仪联用,入射光线能够从较小角度(15°)开始连续可调,池体中的液体可流动更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谱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与光学联用的原位检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固液界面分子行为的光谱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及前几次的充放电过程中,负极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膜,称之为SEI膜。SEI膜可以让锂离子通过,却不能让电子通过,可以阻止溶剂分子在电极表面的进一步嵌入,从而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可逆容量以及安全性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SEI膜对锂离子电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人们已经对SEI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非在线的,非在线的研究方法有如下缺点1.由于SEI膜组成与结构对环境的敏感性,不能准确反映电极反应过程中甚至是结束后SEI膜的原位状态。2.即使能反映SEI膜的最终组成,但不能反映电极过程中电极界面SEI膜的具体形成过程和动态演变机理。3.无法获得电极反应过程中溶液一侧的界面微观信息,如双电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和分子行为,及其与SEI膜形成和演变的相互关系。4.无法解析电极界面微观行为与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宏观参数的相互影响机制。所以,在线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机理是当前SEI膜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包括池体(5)、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1)、样品台(8)和参比电极(9),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1)的底平面镀有一层厚度为纳米级的活性物质薄膜作为工作电极(12),所述的样品台(8)设于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的所述的池体(5)的底部,所述的参比电极(9)通过导电胶固定在所述的样品台(8)上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包括池体(5)、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I)、样品台(8)和参比电极(9),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圆柱形晶体透光窗片(I)的底平面镀有一层厚度为纳米级的活性物质薄膜作为工作电极(12),所述的样品台(8)设于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的所述的池体(5)的底部,所述的参比电极(9)通过导电胶固定在所述的样品台(8)上与所述的工作电极(12)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电极(12)的材质采用ZnS, Si, SnS2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电极(12)的厚度为50纳米 100纳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姚和华袁长福李劼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