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匀光透镜、使用该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匀光透镜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连接,形成位于连接点上方的第一V型槽以及第二V型槽。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光源装置,光源装置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以及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可以满足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设计需求;同时成型工艺简单,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因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出光效果更好,成本大大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因为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其产品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其产品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匀光透镜、使用该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就是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尤其在背光模组的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等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可以为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显示装置提供光源。背光模组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光式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导光板以及背板。导光板主要功能是藉由光散乱原理将入射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光源位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光源所发出的光向导光板另一端传导,然后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随着对背光模组功耗不断下降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边角式的背光模组。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匀光透镜几乎都为圆形,主要应用在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但该匀光透镜的价格相当昂贵,而且圆形的匀光透镜,因其外形结构,很难实现背光模组的薄型设计,因此,这种匀光透镜很难在边角式背光模组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相对便宜,可以在边角式背光模组中应用的匀光透镜、使用该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包括均为六边形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位于同一高度且左右并行排列,所述第一片体的一个顶角与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个相对应的顶角连接,形成位于连接点上方的第一V形槽以及位于连接点下方的用于容纳光源的第二 V形槽。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以所述第一 V形槽的槽底的纵向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 V形槽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的角度范围是40。 160。。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二 V形槽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的角度范围是20。 120。。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片体的与所述第二片体连接的顶角为连接顶角,所述第一片体的与所述连接顶角相对的顶角的角度范围是20° 160°。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二 V形槽的相对内壁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扩散的扩散粒子。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 V形槽为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圆弧槽或横截面为锥形的锥形槽。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二 V形槽为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圆弧槽或横截面为锥形的锥形槽。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 V形槽的槽底喷涂反射率大于90%的第一反射层。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匀光透镜还包括多个用以支承所述匀光透镜的支承柱,所述支承柱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片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片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其中,所述支承柱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通过模具一体塑造成型或所述支承柱制造后通过卡合方式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分别组口 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一侧的光源装置,所述光源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以及设置于所述匀光透镜的第二 V形槽的内部的光源,所述匀光透镜的第一 V形槽面的开口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源装置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边角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源为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灯,所述LED灯的出光面面向所述第二V形槽的槽底。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面向所述第二 V形槽的槽底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反射所述LED灯发出光线的第二反射层。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散热的胶带。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可以在边角式背光模组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是片状的非圆形结构,可以满足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设计需求;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成型工艺简单,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因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出光效果更好,成本大大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不需要特殊的长窄型封装的LED灯,其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可以使用多种封装类型的LED灯;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由于可以扩大光源发射角而起到匀光作用,进而降低了边角LED背光模组中导光板调节的难度。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因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其产品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其产品品质得到很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4所示的A局部放大图;图5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不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亮度分布图;图7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亮度分布图;图8为不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出光角度示意图;图9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出光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的实施例,包括导光板I以及设置于导光板I的侧面一侧的光源装置2。光源装置2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3以及设置于匀光透镜3的第二 V形槽21的内部的光源5,匀光透镜3的第一 V形槽面11的开口面向导光板I的侧面。结合图2所示,匀光透镜3包括均为六边形的第一片体10和第二片体20。第一片体10和第二片体20位于同一高度且左右并行排列,第一片体10的一个顶角与第二片体20的一个相对应的顶角连接,形成位于连接点上方的第一 V形槽11以及位于连接点下方的用于容纳光源的第二 V形槽21。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在工作时,光源位于第二 V形槽内,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各个不同角度入射到匀光透镜,再经透镜内部折射后至第一 V形槽的槽底,在第一 V形槽的两侧壁的折射、扩散作用下,光线匀合并向外扩散出去。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在使用时,光源发出的光线透射至第一 V形槽的槽底,在第一 V形槽的两侧壁的扩散作用下,光线匀合并向外扩散至导光板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是片状的非圆形结构,可以满足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设计需求;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匀光透镜成型工艺简单,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匀光透镜3中,第一片体10与第二片体20以第一 V形槽11的槽底的纵向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在匀光透镜3中,第一 V形槽11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α的角度范围是40。 160。。在匀光透镜3中第二 V形槽21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β的角度范围是20。 120。。在匀光透镜3中,第一片体10的与第二片体20连接的顶角为连接顶角15,第一片体10的与连接顶角15相对的顶角Y的角度范围是20° 160°。在匀光透镜3中,第二 V形槽2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的向透镜外部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增强光源发出的光线扩散的扩散粒子12。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扩散粒子1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 V形槽2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的向透镜内部的表面上,即第二 V形槽的相对内壁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强光源发出的光线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六边形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位于同一高度且左右并行排列,所述第一片体的一个顶角与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个相对应的顶角连接,形成位于连接点上方的第一V形槽以及位于连接点下方的用于容纳光源的第二V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六边形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位于同一高度且左右并行排列,所述第一片体的一个顶角与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个相对应的顶角连接,形成位于连接点上方的第一 V形槽以及位于连接点下方的用于容纳光源的第二 V形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以所述第一 V形槽的槽底的纵向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槽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的角度范围是40° 1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形槽的相对内壁之间所成角的角度范围是20° 1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的与所述第二片体连接的顶角为连接顶角,所述第一片体的与所述连接顶角相对的顶角的角度范围是20。 16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形槽的相对内壁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扩散的扩散粒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槽为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圆弧槽或横截面为锥形的锥形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形槽为横截面为圆弧状的圆弧槽或横截面为锥形的锥形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匀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槽的槽底喷涂反射率大于90%的第一反射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云,尹大根,朱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