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420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6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显示装置显示区域图像亮度的均匀性。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充电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参考信号源、驱动晶体管、电容,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一端相连,第四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电容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子电路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三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机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显示器因具有功耗低、亮度高、成本低、视角广,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备受关注,在有机发光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LED显示器中,存在以下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背板上用于实现图像显示的每一个晶体管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结构上的不均匀性,以及电学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不均匀性,导致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发生了漂移。其次,晶体管在长时间的导通的情况下会造成稳定性下降。另外,随着OLED尺寸大型化的发展,相应地信号线上的负载变大,导致在信号线上出现电压衰减,比如工作电压Vdd发生改变。使用现有用于驱动OLED发光的像素电路的结构驱动OLED工作时,流过OLED的电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或驱动晶体管的稳定性、和/或参考电压Vdd有关。当为每一个像素施加相同的驱动信号,背板显示区域流过每个OLED的电流之间不相等,导致背板上的电流不均匀,从而导致图像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显示装置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子电路;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参考信号源、驱动晶体管、电容,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一端相连,第四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电容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子电路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三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子电路用于为驱动子电路的电容充电,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用于控制驱动子电路导通,使得电容放电,驱动发光器件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子电路、驱动子电路,以及发光控制子电路; 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参考信号源、驱动晶体管、电容,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一端相连,第四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 所述电容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参考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充电子电路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第三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充电子电路用于为驱动子电路的电容充电,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用于控制驱动子电路导通,使得电容放电,驱动发光器件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子电路包括数据信号源、 门信号源、第一开关晶体管,以及第二开关晶体管; 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数据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漏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相连, 栅极与门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栅极与门信号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门信号源用于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导通,与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相连的驱动晶体管导通,所述充电子电路用于为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的电容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发光信号源、第三开关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洁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