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277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6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中包含有一握把、一照明部与一工具部;该照明部与工具部分别连结于握把的两端,且照明部与握把相枢接而可相对转动,照明部包含有一工具套筒,工具部包含有数个工具,工具部的各工具可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中;其优点在于,当使用工具部的各工具且需要照明于使用位置时,可将工具部的欲使用的工具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配合照明部的光源模组使用,则可在光线下进行作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其兼具可调整角度的手电筒与手工具的功能。
技术介绍
市面上出售有多种手工具,如螺丝起子(一字起子、十字起子)、扳手(六角板手、T型板手)等,以此方便居家与机械的修缮。然而,手工具的种类繁多,各种手工具有特定使用的对象,如十字起子必须使用于有十字凹槽的螺丝,则每个家庭或每个维修工人也必须备有多种手工具,以备不时之需;对一般家庭而言,为许久一次的修缮,必须购置大量的手工具并且另外收藏,将会造成金钱上的浪费与空间的消耗;对维修工人来说,到不同地点修缮时,必须随身携带各种手工具以视情况配合使用,以此避免无法进行修缮的情形发生,反而造成携带上的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手工具,其将多种手工具结合为一体,使用者可视情况使用特定的手工具,则可方便携带与收藏。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往往需要配合手电筒或照明设备使用,如停电、在光线不充足处,则使用者必须两手分别持手电筒与手工具组或另外架设照明设备,再调整一适当的照明角度,才能获得充足的光源并进行修缮,进而造成作业上的困难与不便。因此,现有技术需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使用者能在操作手工具的同时有照明,而不需另外架设照明设备,则作业上较为简单及便利。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中包含有—握把,其为一中空柱体,该握把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一照明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相枢接,该照明部包含有一光源模组与一工具套筒,光源模组设置于照明部的一端,且该工具套筒设置于光源模组中;一工具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工具部包含有一基座与数个工具,工具部的基座与握把的第二端部连接,该各工具嵌设于基座上,且工具部的各工具可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使用工具部的各工具且需要照明于使用位置时,可将工具部的欲使用的工具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配合照明部的光源模组使用,则可在光线下进行作业。进一步而言,其中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面为一斜面,且该照明部包含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照明部的第二端与握把的第一端部相枢接,照明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为一斜面且对应于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光源模组与工具套筒设置于该照明部的第一端上。因此,当使用工具部的各工具在特定作业且需要照明时,如汽车的底盘维修,由于其照明部与握把相枢接,而可相对握把部转动而使得照明部与握把之间具有一夹角,且工具部的各工具可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中,而可使用特殊角度进行维修且具有足够的照明,则增添作业的便利性。进一步而言,其中包含有一枢接组件,其设置于该握把与照明部之间,该枢接组件包含有一主动轴、一从动轴与一万向接头,主动轴与从动轴分别与万向接头相枢接,且该枢接组件的主动轴与照明部相互固定,枢接组件的从动轴与握把的相枢接。进一步而言,其中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的内部为中空,其内部设有一固定枢轴,且照明部为中空,其第二端的端壁可转动地贴靠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壁,该枢接组件同时穿设于握把的第一端部上及照明部的第二端上,且该枢接组件的从动轴与握把的固定枢轴相枢接。进一步而言,其中该照明部的工具套筒穿设于第一端上且部分包覆于照明部之内,且枢接组件的主动轴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相互固定。进一步而言,其中该握把的第一端部上设有一卡固组件,卡固组件包含有一栓件,栓件穿设于第一端部中,且握把的卡固组件的栓件可分离地与照明部相接。再进一步而言,其中该照明部的第二端上贯穿成形有两卡固部,握把的卡固组件的栓件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各卡固部上。进一步而言,其中包含有一限位组件,其设置于该握把与照明部之间,且其包含有一定位柱与一导槽,定位柱可滑动地设于导槽内。进一步而言,其中该第一端部的端壁与握把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且第二端的端壁与照明部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而言,其中该工具部包含有一工具套筒,工具套筒设于基座上,各工具可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与工具部的工具套筒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使用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使用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使用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四使用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握把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卡固组件131扳动件132栓件133弹簧14固定枢轴20照明部201 第一端202 第二端21光源模组22工具套筒23卡固部23A卡固部30工具部31基座32工具套筒33工具34保护盖40限位组件41定位柱42导槽50枢接组件51主动轴52从动轴53万向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中包含有一握把10、一照明部20、一工具部30与一限位组件40。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握把10为一中空柱体,其内部设有一电力供给装置,一般而言,电力供给装置可为电池,握把10具有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的端面为一斜面,且第一端部11上设有一卡固组件13,卡固组件13包含有一扳动件131、一栓件132与一弹簧133,扳动件131可滑动地贯穿第一端部11的侧壁,栓件132的一端与扳动件131相连接,栓件132穿设于第一端部11中,弹簧133成轴向设置且夹设于扳动件131与握把10的内壁面之间,第二端部12的外侧面上成形有一外螺纹;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1的内部为中空,其内部设有一固定枢轴14,且第一端部11的端面与握把10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照明部20与握把10的第一端部11相枢接,且握把10的卡固组件13的栓件132可分离地与照明部20相接,照明部20包含有一光源模组21与一工具套筒22,光源模组21设置于照明部20的一端,且工具套筒22设置于光源模组21中,进一步而言,照明部20包含有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照明部20的第二端202与握把10的第一端部11相枢接,照明部20的第二端202的端面为一斜面且对应于握把10的第一端部11的端面,光源模组21与工具套筒22设置于照明部20的第一端201上,进一步而言,请一并参照图4所示,照明部20的第二端202上贯穿成形两卡固部23、23A,握把10的卡固组件13的栓件132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其中一卡固部23、23A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照明部20为中空,其第二端202的端壁可转动地贴靠握把10的第一端部11的端壁,且第二端202的端壁与照明部20的轴向的夹角为45度,工具套筒22穿设于第一端201中且部分包覆于照明部20之内。如图1、图2与图5所示,前述的工具部30与握把10的第二端部12相连接,工具部30包含有一基座31、一工具套筒32、数个工具33与一保护盖34,工具部30的基座31与握把10的第二端部12的外螺蚊相 螺合,工具套筒32设于基座31上,各工具33可分离地嵌设于基座31上,则工具部30的各工具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握把,其为一中空柱体,该握把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一照明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相枢接,该照明部包含有一光源模组与一工具套筒,光源模组设置于照明部的一端,且该工具套筒设置于光源模组中;一工具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工具部包含有一基座与数个工具,工具部的基座与握把的第二端部连接,各工具嵌设于基座上,且工具部的各工具可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握把,其为一中空柱体,该握把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 一照明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相枢接,该照明部包含有一光源模组与一工具套筒,光源模组设置于照明部的一端,且该工具套筒设置于光源模组中; 一工具部,其与该握把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工具部包含有一基座与数个工具,工具部的基座与握把的第二端部连接,各工具嵌设于基座上,且工具部的各工具可选择性地穿设于照明部的工具套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面为一斜面,且该照明部包含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照明部的第二端与握把的第一端部相枢接,照明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为一斜面且对应于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光源模组与工具套筒设置于该照明部的第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枢接组件,其设置于该握把与照明部之间,该枢接组件包含有一主动轴、一从动轴与一万向接头,主动轴与从动轴分别与万向接头相枢接,且该枢接组件的主动轴与照明部相互固定,枢接组件的从动轴与握把相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可转动的手电筒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第一端部的内部为中空,其内部设有一固定枢轴,且照明部为中空,其第二端的端壁可转动地贴靠握把的第一端部的端壁,该枢接组件同时穿设于握把的第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炬名
申请(专利权)人:于锐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