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子建专利>正文

一种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078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头、灯壳和设置在灯壳内的电弧管,特点是电弧管与灯壳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渡壳,过渡壳密封套设在电弧管的外围,过渡壳与电弧管之间的区域填充氮氧混合气体,过渡壳与灯壳之间的区域抽成真空;优点是使得电弧管的内外压强达到很好的平衡,可有效防止电弧管内的放电物质钠流失,真空可有效地防止电弧管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灯壳外,使得电弧管系统保持了较稳定的温度梯度,热量损失很少,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灯泡的使用寿命,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电灯的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20lm/W,较传统结构的放电灯提高了约5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电灯
技术介绍
放电灯指电流经由特殊蒸汽或气体流通因而产生光线或是接近可见光之辐射能的一种电灯。现有的放电灯通常由电弧管、灯壳、灯头等组成,当电源通过镇流器给电弧管通电时,电弧管内的气体在高压作用下产生放电,电弧管内填充的发光物质电离发光。灯壳密封套设在电弧管外防止杂质对电弧管的不良影响。通常,灯壳与电弧管间的区域内填充有一定量的氮气,用于平衡电弧管内外气压,防止电弧管鼓泡。但是,电弧管的导热系数较大,热量通过电弧管壁传到电弧管的外表面,又通过氮气空间向外界传递,热量的大量损失导致放电灯的发光效率较低。目前,为了防止热量的损失,有人把灯壳与电弧管间的区域抽 成真空,虽然可以防止热量的损失提高发光效率,但电弧管的内外压强差会导致电弧管内的放电物质钠流失,使得灯泡的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可以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发光效率的放电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头、灯壳和设置在灯壳内的电弧管,所述的电弧管与所述的灯壳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渡壳,所述的过渡壳密封套设在所述的电弧管的外围,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电弧管之间的区域填充氮氧混合气体,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灯壳之间的区域抽成真空。所述的氮氧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O. 5% 5%。所述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压强为IOOPa lOOOPa。所述的过渡壳的材质为石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电弧管与灯壳之间设置有过渡壳,过渡壳密封套设在电弧管的外围,过渡壳与电弧管之间的区域填充氮氧混合气体,使得电弧管的内外压强达到很好的平衡,可有效防止电弧管内的放电物质钠流失,又由于过渡壳与灯壳之间的区域抽成真空,真空可有效地防止电弧管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灯壳外,使得电弧管系统保持了较稳定的温度梯度,热量损失很少,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灯泡的使用寿命,实验表明本技术的放电灯的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201m/W,较传统结构的放电灯提高了约5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头1、灯壳2和设置在灯壳2内的电弧管3,电弧管3与灯壳2之间设置有过渡壳4,过渡壳4密封套设在电弧管3的外围,过渡壳4与电弧管3之间的区域5填充有压强为IOOPa lOOOPa、氧气的体积含量为O. 5% 5%的氮氧混合 气体,过渡壳4与灯壳2之间的区域6抽成真空,过渡壳4的材质为石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头、灯壳和设置在灯壳内的电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弧管与所述的灯壳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渡壳,所述的过渡壳密封套设在所述的电弧管的外围,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电弧管之间的区域填充氮氧混合气体,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灯壳之间的区域抽成真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灯,包括灯头、灯壳和设置在灯壳内的电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弧管与所述的灯壳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渡壳,所述的过渡壳密封套设在所述的电弧管的外围,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电弧管之间的区域填充氮氧混合气体,所述的过渡壳与所述的灯壳之间的区域抽成真空。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子建
申请(专利权)人:陶子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