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依明专利>正文

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752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井上使用的井下工具,特别是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包括上泵部和下泵部,上泵筒和下泵筒通过中泵筒接头连接,上柱塞和下柱塞通过变径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下两个泵筒和上下两个柱塞有机串联,形成工作腔B,只在上柱塞上装进出油阀,已达到在下冲程时进油阀的关闭,实现液压反馈,液压反馈作用产生较大的下推力,使得活塞下行阻力相对减少,克服了抽油杆和驴头下行不同步现象,减少了抽油杆断裂等故障,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和产油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井上使用的井下工具,特别是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埋藏深、地层能量低、渗透性差、注水效果差的油藏得到越来越多的动用,对于这类油藏的开发,通常采用换大泵或加深泵挂等技术措施达到提液的目的,从而导致抽油机悬点载荷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抽油杆断脱的机率,严重影响油井生产时率和产油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原油与抽油杆的摩擦力,减轻抽油杆交变的程度,减少和避免抽油杆的断脱的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包括上泵部和下泵部,上泵部包括泵筒接头,上游动阀罩、上游动阀、双公接头、上泵筒、上柱塞、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和变径接头,泵筒接头下端连接上泵筒,上游动阀位于上游动阀罩内,上游动阀罩下端连接双公接头,双公接头下端连接上柱塞,上柱塞下端连接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位于中游动阀罩内,中游动阀罩下端连接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位于进出油阀罩内,进出油阀罩下端连接变径接头,下泵部包括下柱塞、泵筒下泵筒、下罩、下游动阀、柱塞引入头和下泵筒接头,下泵筒通过中泵筒接头连接上泵筒,下泵筒下端连接下泵筒接头,下柱塞连接变径接头下端,下柱塞下端连接下游动阀罩,下游动阀位于下游动阀罩内,下游动阀罩下端连接柱塞引入头。所述上泵筒下端和下泵筒上端分别连接连接一个中泵筒接头,两个中泵筒接头之间设置环封密封器,在上下冲程中下泵筒始终与下下柱塞密封,不仅增大了抽油效率,降低了漏失量,而且增大了工作腔B密封效果。所述下柱塞为长柱塞,下泵筒为短泵筒,减少了该装置总长度,方便运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上冲程时,进出油阀罩与上泵筒所形成的工作腔B增大,压力减小,上游动阀与中游动阀在压差作用下关闭,原油经下柱塞和下游动阀与中游动阀,通过进出油阀罩的孔A进入工作腔B ;下冲程时,工作腔B逐渐减小,压力增大,工作腔B的液体通过孔A将游动阀关闭,上游动阀与中游动阀打开,油液排出泵外,此时中游动阀由于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下柱塞上端压力与油管压力基本相同,下柱塞下端是泵沉没压力,二者产生一液柱压力差,在此压差作用下,下柱塞产生向下的轴向力,即液压反馈力推动柱塞下行,以克服因原油所产生的下行粘滞力。当抽油杆下行时,由液柱压力和中游动阀的自重、使其及时关闭,此时液柱对下柱塞产生向下推力。本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下两个泵筒和上下两个柱塞有机串联,形成工作腔B,只在上柱塞上装进出油阀,已达到在下冲程时进油阀的关闭,实现液压反馈,液压反馈作用产生较大的下推力,使得活塞下行阻力相对减少,克服了抽油杆和驴头下行不同步现象,减少了抽油杆断裂等故障,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和产油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I泵筒接头 2上游动阀罩 3上游动阀 4双公接头 5上泵筒6上柱塞 7中游动阀罩 8中游动阀 9进出油阀罩 10进出油阀 11变径接头 12下柱塞 13中泵筒接头 14环封密封器15下泵筒 16下罩 17下游动阀 18柱塞引入头 19下泵筒接头A进出油阀罩的孔 B进出油阀罩与上泵筒所形成的工作腔。具体实施方式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包括上泵部和下泵部,上泵部包括泵筒接头1,上游动阀罩2、上游动阀3、双公接头4、上泵筒5、上柱塞6、中游动阀罩7、中游动阀8、进出油阀罩9、进出油阀10和变径接头11,泵筒接头I下端连接上泵筒5,上游动阀3位于上游动阀罩2内,上游动阀罩2下端连接双公接头4,双公接头4下端连接上柱塞6,上柱塞6下端连接中游动阀罩7,中游动阀8位于中游动阀罩7内,中游动阀罩7下端连接进出油阀罩9,进出油阀10位于进出油阀罩9内,进出油阀罩9下端连接变径接头11。下泵部包括下柱塞12、泵筒下泵筒15、下罩16、下游动阀17、柱塞引入头18和下泵筒接头19,下柱塞12为长柱塞,下泵筒15为短泵筒,下泵筒15通过中泵筒接头13连接上泵筒5,下泵筒15下端连接下泵筒接头19,下柱塞12连接变径接头11下端,下柱塞12下端连接下游动阀17罩,下游动阀17位于下游动阀17罩内,下游动阀17罩下端连接柱塞引入头18。上泵筒5下端和下泵筒15上端分别连接连接一个中泵筒接头13,两个中泵筒接头13之间设置环封密封器1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包括上泵部和下泵部,上泵部包括泵筒接头,上游动阀罩、上游动阀、双公接头、上泵筒、上柱塞、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和变径接头,泵筒接头下端连接上泵筒,上游动阀位于上游动阀罩内,上游动阀罩下端连接双公接头,双公接头下端连接上柱塞,上柱塞下端连接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位于中游动阀罩内,中游动阀罩下端连接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位于进出油阀罩内,进出油阀罩下端连接变径接头,下泵部包括下柱塞、泵筒下泵筒、下罩、下游动阀、柱塞引入头和下泵筒接头,下泵筒通过中泵筒接头连接上泵筒,下泵筒下端连接下泵筒接头,下柱塞连接变径接头下端,下柱塞下端连接下游动阀罩,下游动阀位于下游动阀罩内,下游动阀罩下端连接柱塞引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底部防偏磨抽油装置,包括上泵部和下泵部,上泵部包括泵筒接头,上游动阀罩、上游动阀、双公接头、上泵筒、上柱塞、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和变径接头,泵筒接头下端连接上泵筒,上游动阀位于上游动阀罩内,上游动阀罩下端连接双公接头,双公接头下端连接上柱塞,上柱塞下端连接中游动阀罩,中游动阀位于中游动阀罩内,中游动阀罩下端连接进出油阀罩,进出油阀位于进出油阀罩内,进出油阀罩下端连接变径接头,下泵部包括下柱塞、泵筒下泵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依明范锡彦刘孝飞
申请(专利权)人:王依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