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633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捻机,双捻机包括支撑结构与收线主机,支撑结构支撑收线主机,收线主机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部、对称设置的飞轮盘、收线部、排线部、承载部以及牵引部,收线部、排线部以及牵引部设置于承载部上,飞轮盘设置于支撑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增加捻的数量,合股操作速度更快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丝绳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丝捻合的双捻机
技术介绍
双捻机被设计用于将分离线束合股成合股线束材料或成束金属丝。分离线束经由合股机的输入口被提供到第一偏转点。偏转辊配置在第一偏转点处以便引导供给的分离线束沿着引向第二偏转点的旋转弓带。在该第二偏转点处配置偏转辊,以便引导线束材料至旋转弓带的旋转区域或范围,在该区域或范围中配置用于收集合股线束材料的线轴。在第一和第二偏转点处的第一和第二偏转辊位于弓带的旋转轴线上。但,现有技术中的双捻机往往由于合股线束材料的线轴的存放容量由弓带占据的旋转范围限定,且捻合效果得不到保证,捻的数量减少,合股操作速度降低,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捻的数量,合股操作速度更快提高生产效率的双捻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捻机,包括支撑结构与收线主机,支撑结构支撑收线主机,收线主机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部、对称设置的飞轮盘、收线部、排线部、承载部以及牵引部,收线部、排线部以及牵引部设置于承载部上,飞轮盘设置于支撑结构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支架,底座为金属立方体,底座表面为长方形,底座表面两条宽边处对称设置有两结构相同的支撑结构,每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一端的支撑连接座。对称设置的支撑结构支撑收线主机,使收线主机工作更加稳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飞轮盘包括连接键以及对称设置于连接键两端的两飞轮,连接键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两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杆两端的第二连接杆,两第二连接杆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杆所在平面间的夹角相等。两第二连接杆对称设置且与第一连接杆夹角相等,使得钢丝在走线过程中,与飞轮紧密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杆未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飞轮,每一飞轮包括轮面和轮体,轮体为圆柱体,轮体两个断面上设置有尺寸一致的轮面。轮体断面圆周直径小于两轮面表现圆周直径,当两轮面对称设置于轮体两端时,轮体与两对称设置的轮面间形成轮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承载板,每一承载板连接两对称设置的飞轮盘,每一承载板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与一第二通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双捻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双捻机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双捻机中飞轮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飞轮盘飞轮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双捻机。如图所示,双捻机包括支撑结构(I)以及收线主机(2)。收线主机(2)固定设置于支撑结构(I)上。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结构⑴包括底座(11)和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支架(13),底座(11)为金属立方体,用于支撑整个双捻机。底座(11)表面为长方形,底座(11)表面长方形两条宽边处对称设置有两结构相同的支撑支架(13)。支撑支架(13)包括支撑架(131)以及设置于支撑架(131)顶部的支撑连接座(133)。两支撑架(131)之间支撑设有收线主机(2),收线主机(2)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部(20)、对称设置的飞轮盘(10)、收线部(30)、排线部(40)、中间承载部(50)以及牵引部(60)。每一连接部(20)的一端与支撑支架(13)上支撑连接座(133)连接,连接部(20)另一端与飞轮盘(10)连接。飞轮盘10包括连接键100以及对称设置于连接键100两端的两飞轮 200,300。连接键100包括第一连接杆101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杆101两端的第二连接杆103,105。第一连接杆101两端分别与两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03,105连接,两第二连接杆103,105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杆10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相等。每一第二连接杆103,105未与第一连接杆10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飞轮200,300。飞轮200包括轮面201,203和轮体205。轮体205为圆柱体,轮体205两端面上设置有尺寸一致的轮面201,203,轮体205两端面圆周直径小于两轮面201,203表面圆周直径,轮体205两端面圆周圆心位置与轮面201,203表面圆周圆心位置重合。两对称设置的轮面201,203与轮体205间形成走线道207,收线时,钢丝缠绕在轮体205上,沿走线道207走线。飞轮300与飞轮200结构相同,尺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连接键100与双捻机支撑架上的支撑连接座连接,使飞轮盘整体可以支撑连接座100为轴心,在垂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钢丝从支撑连接座100的过线通道出线后,缠绕在飞轮轮体205上。承载部(50)连接两对称设置的飞轮盘(10),承载部(50)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承载板(501),每一承载板(501)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503)与一第二通孔(505),第一转轴(507)穿过收线部(30)以及第一通孔(503),将收线部(30)设置于承载部(50)上,第二转轴(509)穿过牵引部(60)以及第二通孔(505),将牵引部(60)设置于承载部(50)上。钢丝经过过捻器进入双捻机,先后经过飞轮盘(10)、牵引部(60)、排线部(40)最后完成收线构成。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捻机,其特征在于,双捻机包括支撑结构(1)与收线主机(2),所述支撑结构(1)支撑所述收线主机(2),所述收线主机(2)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部(20)、对称设置的飞轮盘(10)、收线部(30)、排线部(40)、承载部(50)以及牵引部(60),所述收线部(30)、所述排线部(30)以及所述牵引部(60)设置于所述承载部(50)上,所述飞轮盘(10)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1)。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捻机,其特征在于,双捻机包括支撑结构(I)与收线主机(2),所述支撑结构(I) 支撑所述收线主机(2),所述收线主机(2)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部(20)、对称设置的飞轮盘 (10)、收线部(30)、排线部(40)、承载部(50)以及牵引部(60),所述收线部(30)、所述排线部(30)以及所述牵引部¢0)设置于所述承载部(50)上,所述飞轮盘(10)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I)包括底座(11)和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支架(13),所述底座(11)为金属立方体,所述底座(11)表面为长方形,所述底座(11)表面两条宽边处对称设置有所述两结构相同的支撑结构(I),每一所述支撑结构(I)包括支撑架(13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31) —端的支撑连接座(1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盘(10)包括连接键(100)以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瑞丽精密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