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雷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3976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雷竹山区冬季栽植成活率低,容易受冻,失水等技术难题,将雷竹的成活率由原来的80%提升到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植物的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2000年在都江堰市试种成功。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收入多、年年出笋无大小之分、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宋代赞宁的《笋谱》中记载“种竹无时,雨后便移栽”。由于冬天降雨量普遍偏少,长期以来竹子的造林季节都选择在春季进行。雷竹现阶段的栽植时间主要在春季2月, 梅季6月。新栽植起4至5年的雷竹林称为丰产雷竹林,由于雷竹在春季出笋,春季移栽对丰产雷竹林影响较重,而且严重影响丰产雷竹林的竹笋产量。夏季栽植气温偏高,地块极易缺水,竹蔸失水,必需实行人工浇灌3-5次,增大了栽植的工作量。并且,现阶段雷竹栽植技术的不完善,导致雷竹移栽成活率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对丰产雷竹林影响小、成活率高并成林快的。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在冬季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地造林条件,提高雷竹成活率,又可以冻死土中越冬害虫,有效降低林地害虫密度;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因为I年生雷竹竹鞭处于弱龄阶段,抗寒能力弱,且冬季气温干燥,容易失水,3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老竹竹鞭稀疏,鞭芽不齐,多数已出笋或腐烂,剩下少数的芽,质量差,不饱满,成活率低,有些虽然能栽活,但却不会发芽,更难以成林;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的作用。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在上述中,优选的是,所述挖掘母竹过程中,用消毒药水进行喷洒消毒的同时,使用促发新根剂对母竹竹蔸所带的竹鞭切口进行喷洒,这样可以促进根系提早快速发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在上述中,优选的是,所述促发新根剂为200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或ABT生根粉溶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在上述中,优选的是,所述消毒药水为125至167克/升的敌磺钠溶液。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优点如下1、有效地解决雷竹山区冬季(气温在低于10度)栽植成活率低,容易受冻,失水等技术难题,该专利技术可以在气温不低于0摄氏度(结冰点)都可以栽植,并且解决冬季栽培所存在的难题。2、相对于传统的种植方法,该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起苗难度低,对丰产雷竹林基本无 不良影响为,也不影响第二年雷竹出笋;相对于传统的夏季种植方法,该专利技术的方法种植的雷竹成活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80%提升到95%,而且两年基本成林。3、单位面积所耗工时低。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2011年冬季对200亩低产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5厘米,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 5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为30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150克/升的敌磺钠溶液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同时,使用200毫克/升的萘乙酸对母竹竹蔸所带的竹鞭切口进行喷洒,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将消毒完成后的母竹竹蔸用塑料布对土团进行包裹,防止运输途中的水份流失和土团散裂,然后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3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的作用,雷竹成活率为98%,2012年春节70%的雷竹出芽、发笋,比现有技术中冬季提高了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2010年冬季对200亩低产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40厘米,选择由新出笋生长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为3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167克/升的敌磺钠溶液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同时,使用200毫克/升的萘乙酸对母竹竹蔸所带的竹鞭切口进行喷洒,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将消毒完成后的母竹竹蔸用塑料布对土团进行包裹,防止运输途中的水份流失和土团散裂,然后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的作用,雷竹成活率为95%,2012年春节60%的雷竹出芽、发笋,比现有技术中冬季提高了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2011年冬季对200亩低产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厘米,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为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125克/升的敌磺钠溶液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同时,使用200毫克/升的ABT生根粉溶液对母竹竹蔸所带的竹鞭切口进行喷洒,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将消毒完成后的母竹竹蔸用塑料布对土团进行包裹,防止运输途中的水份流失和土团散裂,然后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的作用,雷竹成活率为96%,2012年春节70%的雷竹出芽、发笋,比现有技术中冬季提高了 18%。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 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 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 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 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光文庞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