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间刷,其具有:手柄体;管嘴体,该管嘴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手柄体上;以及刷体,该刷体在基端插入到所述管嘴体的线材上设有丝状体,所述管嘴体具有锥部及直线部,所述管嘴体随着所述刷体的动作而可挠曲,所述锥部朝向其顶端而逐渐变细,且所述锥部的侧面从所述顶端至基端形成凹状曲面,所述直线部延伸设置在所述锥部的顶端上,该直线部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的形状在整个延伸方向上大致相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线材的耐久性充分提高,即使使用次数增多,线材也难以折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齿间进行清洁用的齿间刷。本申请根据2010年7月2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 — 166043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此。
技术介绍
齿间刷,主要用来作为对用牙刷难以清洁的牙齿与牙齿间的间隙(齿间)进行清洁用的辅助清洁用具。作为一般的齿间刷,已知有这样一种牙刷,其包括将丝状体夹持在捻合的金属制线材间而成的刷体;以及插入有所述刷体的线材的基端的手柄体。在这种齿间刷中,为了将刷体插入在狭小的相邻齿间,而使用直径为O. 23 O. 40mm左右的细的线材。在使用了齿间刷的齿间清洁中,使刷体插入齿间进行往复运动,用丝状体将堆积在齿间的牙垢等搅取、去除。在如此使用时的齿间刷中,线材反复地弯曲和恢复到直线形状。因此,当使用次数增加时,弯曲次数就增多,故线材产生金属疲劳。上述那样直径的细的线材其强度不能说是高的,因此当齿间刷的使用次数增加、线材产生金属疲劳时,可能会产生断裂。线材直径越是变小这种倾向越非常明显。此外,当对里面牙齿的齿间进行清洁时,线材弯曲得大,因此有更容易断裂的倾向。此外,在以往的齿间刷中,线材的断裂位置容易产生在线材露出的部分和埋入手柄体等的部分的边界附近,而在该位置断裂时,刷体可能会残留在齿间。残留在齿间、尤其残留在里面牙齿的齿间的刷体难以取出。以往,针对上述问题,做了一种提高线材的耐久性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I 4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案作为手柄体的将线材进行固定的部分的材质和形状,选择能将折弯时线材所产生的应力予以分散的材质和形状。专利文献5公开这样一种方法将手柄体的固定线材的部分做成以线材为中心轴的研钵状的凹部。专利文献6 9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案由弹性材料形成固定线材的手柄体的顶端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082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 - 2045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 - 22426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4 — 97744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0 - 19752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表2003 - 513700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平9 - 168426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实公平4 — 46576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实公平4 - 46577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即使利用专利文献I 9所记载的方法,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耐久性。此外,在齿间刷中,要求防止线材断裂、刷体残留在齿间的情况,而在专利文献I 9所记载的方法中,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间刷,其线材的耐久性足够大,即使使用次数增多,线材也难以折断。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其具有手柄体;管嘴体,该管嘴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手柄体上;以及刷体,该刷体在基端插入到所述管嘴体的线材上设有丝状体,所述管嘴体具有锥部,该锥部朝向顶端而逐渐变细且其侧面从顶端至基端做成凹状曲面;以及直线部20b,该直 线部20b延伸设置在锥部20a的顶端上,该直线部20b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的形状在整个延伸方向上大致相同,所述管嘴体随着所述刷体的动作而可挠曲。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中,优选地,所述线材由Co含量为30 60质量%的Co合金构成。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齿间刷具有手柄体;管嘴体,该管嘴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手柄体上;以及刷体,该刷体在基端插入到所述管嘴体的线材上设有丝状体,所述管嘴体具有锥部及直线部,所述管嘴体随着所述刷体的动作而可挠曲,所述锥部朝向其顶端而逐渐变细,且所述锥部的侧面从所述顶端至基端形成凹状曲面,所述直线部延伸设置在所述锥部的顶端上,该直线部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的形状在整个延伸方向上大致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所述齿间刷中,所述线材由Co含量为30 60质量%的Co合金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是,所述齿间刷,所述管嘴体的整体长度为1. O 8. Om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是,所述齿间刷中,所述锥部的长度为O. 5 5. Om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是,所述齿间刷中,所述直线部的长度为O. 5 3. Om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是,所述齿间刷中,所述管嘴体的直径为O. 5 5. Omm的范围。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线材的耐久性足够大,即使使用次数增多,线材也难以折断,能防止线材断裂时刷体残留在齿间内。另外,当线材由Co含量为30 60质量%的Co合金构成时,特别能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构成图1的齿间刷的刷体弯曲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锥部的侧面以一定角度倾斜后的比较例I 4的齿间刷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构成图4的齿间刷的刷体弯曲的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1、2 齿间刷10手柄体11顶端面20管嘴体20a、20c 锥部21、24 侧面22、23 端面2Ob、2Oe 直线部30刷体31线材31a基端32丝状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齿间刷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例子的齿间刷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该齿间刷I具有使用时所握持的手柄体10 ;突出设置在手柄体10的顶端上的管嘴体20 ;以及安装在手柄体10及管嘴体20上的刷体30。手柄体10只要是能用手指握持的形状即可,而不特别限制,可列举有例如圆柱状、方柱状(三角柱状、四方柱状等)之类。另外,手柄体10也可是弯曲或折弯后的形状,以提高齿间刷I的操作性。另外,手柄体10也可构成为具有握持部;以及配置在比握持部更顶端、随着朝向顶端而变细的锥状的颈部,且在颈部的顶端设有管嘴体20。另外,为了提高握持性,也可在手柄体1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还可在手柄体10的表面被覆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防滑部件。作为手柄体10的材质,例如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一 α烯烃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烯烃系弹性体、聚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软质树脂、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ABS树脂等。本实施方式的管嘴体20由锥部20a和直线部20b构成,可跟着刷体30的动作而挠曲。本实施方式的锥部20a被覆手柄体10近旁的线材31的周围,该锥部20a呈圆锥状,其直径随着向顶端而逐渐变小变细。另外,锥部20a的侧面21从顶端至基端形成凹状曲面,锥部20a的手柄体10侧的端面22是与手柄体10的顶端面11相同的形状。从进一步提高线材31的应力分散效果看,锥部20a的侧面21优选形成有曲率从锥部20a的顶端向基端方向逐渐变大的凹状曲面。另外,所述凹状曲面的曲率用曲率半径(R)表示。另外,锥部的凹状曲面也可由二个以上的凹状曲面构成。在本说明书中,锥部的顶端是指所述锥部的直线部侧的端部,锥部的基端是指所述锥部的手柄体侧的端部。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形状”不仅是指形状,而是还包含大小的概念。因此,所谓的·形状相同,则指形状及大小都相同。作为软质树脂,可列举有例如聚丙烯、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一 α烯烃共聚物、聚烯烃系弹性体、聚苯乙烯系弹性体和聚酯系弹性体等。从能方便制造齿间刷的观点看,锥部20a的材质优选为与手柄体10的材质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直线部20b延伸设置在锥部20a的顶端上,是直径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3 JP 2010-1660431.一种齿间刷,其特征在于,具有手柄体;管嘴体,该管嘴体突出设置在所述手柄体上;以及刷体,该刷体在基端插入到所述管嘴体的线材上设有丝状体,所述管嘴体具有锥部及直线部,所述管嘴体随着所述刷体的动作而可挠曲,所述锥部朝向其顶端而逐渐变细,且所述锥部的侧面从所述顶端至基端形成凹状曲面,所述直线部延伸设置在所述锥部的顶端上,该直线部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截面的形状在整个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蜂须贺良祐,日高洋一,小林利彰,
申请(专利权)人:狮王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