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系统及装置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662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通过外网核心发送的第一类网络请求并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转换;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类网络请求并将其转换为第二类网络请求,对第二类网络请求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多个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的第二类网络请求,并生成第二类网络响应,将第二类网络响应返回给相应的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IDC网络结构、大规模系统和应用程序升级的前提下,简单透明地实现不同类网络之间提供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基于上述数据中心系统的演进部署方法、四层负载均衡设备以及七层负载均衡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第六版互联网协议)是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1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第四版互联网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IPv6相对于IPv4具有优势更大的地址空间、使用更小的路由表以及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等,具有长足的发展机会,可以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因此,如果将现有的IPv4网络数据迁移到IPv6网络,是当前网络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IPv4/IPv6网络数据迁移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I)双栈技术如图1所示,双栈技术需要将数据中心的所有网络设备开启IPv4/IPv6网络协议, 部署成本过高,而有些老的设备并不支持IPv6协议。此外,双栈对网络的本身性能要求很高,很多设备在选型时没有对IPv6进行评估,因此风险不可控。双栈技术中,IPv4网络和 IPv6网络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实现数据互通。(2)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64/DNS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及多个个服务器,且,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与外网核心相连,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的每一个均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相连,及所述多个服务器的每一个均与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通过所述外网核心发送的第一类网络请求,并采用第一调度策略向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中的一个转发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转发的第一类网络请求,并将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转换为第二类网络请求,以及对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和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及多个个服务器,且,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与外网核心相连,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的每一个均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相连,及所述多个服务器的每一个均与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通过所述外网核心发送的第一类网络请求,并采用第一调度策略向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中的一个转发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转发的第一类网络请求,并将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转换为第二类网络请求,以及对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和根据第二调度策略向所述多个服务器中的一个转发所述经过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转换的第二类网络请求;和所述多个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的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生成第二类网络响应,以及将所述第二类网络响应返回给相应的第二负载均衡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为多个,其中,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的每一个均与所述多个第一负载均衡设备相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还用于将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二类网络响应转换为第一类网络响应,并将所述第一类网络响应返回至相应的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并由所述相应的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将所述第一类网络响应返回给相应的客户端。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网络为IPv6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IPv4网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为四层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为七层负载均衡设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进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转换;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进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转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采用SOCKET方式在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和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之间,及所述第一类网络响应和所述第二类网络响应之间进行转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度策略包括轮询方式、五元组哈希策略或源地址哈希策略;所述第二调度策略包括轮询方式、统一资源定位URL调度策略、URL哈希调度策略或一致性哈希调度策略。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和所述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采用主备冗余模式或集群模式协同工作。10.一种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客户端通过外网核心向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第一类网络请求;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采用第一调度策略向多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中的一个转发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将由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转换为第二类网络请求,对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并根据第二调度策略向多个服务器中的一个转发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和所述服务器接收由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并根据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生成第二类网络响应。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类网络响应返回给相应的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将所述第二类网络响应转换为第一类网络响应,并将所述第一类网络响应返回至相应的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并由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将所述第一类网络响应返回给相应的客户端。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网络为IPv6网络,所述第二类网络为IPv4网络。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为四层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为七层负载均衡设备。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对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进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转换;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对所述第二网络请求进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转换。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采用SOCKET方式在所述第一类网络请求和所述第二类网络请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教仁刘涛刘宁张诚傅江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