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357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在支撑板上安装气缸,气缸杆与卸料推板连接,两个悬臂对称于气缸杆且平行于支撑板,两个卸料推轴平行且对称于气缸杆,穿过悬臂做直线运动,卸料推轴与悬臂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卸料推轴上沿轴向开长条孔,长条孔内安装有卸料推轴内轴,且被限位压簧顶紧,卸料推轴内轴铰接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挽把底座的一端,挽把底座的另一端铰接悬臂,使悬臂、卸料推轴、连杆和挽把底座分别组成两个四连杆机构,并关于卸料推板中心左右对称,挽把底座上开有一角度孔,用来固定挽把柱,使得两个挽把柱之间形成一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卸料可靠,提高了卸料的可靠性及成品率,进而提高了挽把机绕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挽把机构,尤其是一种工业电雷管把线挽把后的卸料机构,用于将缠绕成“8”字型的把线从挽把机的挽把柱上卸掉。
技术介绍
挽把机的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如何将其挽把好的产品可靠卸料,一直是制约挽把机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把线在绕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张力,绕制完毕后把线紧紧的缠绕在绕把柱上,卸料机构直接推动把线进行卸料,若施加过大的推力能将把线卸掉,但容易损伤把线覆皮,施加的推力过小,则不能将把线卸掉,卸料不可靠,影响挽把机的正常工作,降低挽把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结构简单,该卸料机构有效解决了从挽把机上卸料不可靠及容易损伤把线覆皮的问题。同时卸料后绕把柱能可靠回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包括挽把底座、连杆、卸料推轴、气缸、卸料推板、支撑板、悬臂、挽把底座和挽把柱。在支撑板上安装气缸,气缸杆与卸料推板连接,两个悬臂对称于气缸杆且平行于支撑板,两个卸料推轴平行且对称于气缸杆,分别穿过一个悬臂上的通孔做直线运动,卸料推轴与悬臂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卸料推轴上沿轴向开长条孔,长条孔内安装有卸料推轴内轴,且被限位压簧顶紧,卸料推轴内轴铰接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挽把底座的一端,挽把底座的另一端铰接悬臂,使悬臂、卸料推轴、连杆和挽把底座分别组成两个四连杆机构,并关于卸料推板中心左右对称,此时两个四连杆机构均处于死点位置。挽把底座上开有一角度孔,用来固定挽把柱,使得两个挽把柱之间形成一夹角。在气缸推动下,卸料推板推动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运动,压缩复位压簧,在限位弹簧作用下,连杆I和连杆II与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通过长条孔铰接的一端的相对铰接位置保持不变,随着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向下运动,与其组成的四杆机构形状发生变化,直到挽把柱I和挽把柱II夹角为O的另一个死点位置,这时,挽把柱I和挽把柱II距离变近,把线紧紧缠绕挽把柱I和挽把柱II的力消失,卸料推轴内轴I和卸料推轴内轴II压缩两个限位压簧并沿长条孔运动,使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能继续向下运动,将绕制好的把线推出挽把柱I和挽把柱II,完成卸料动作。在卸料完毕后,气缸作用力撤销,四杆机构在复位压簧和限位压簧作用下,恢复原来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卸料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卸料可靠,解决了挽把机卸料困难及容易损伤把线的问题,提高了卸料的可靠性及成品率,进而提高了挽把机绕制效率,解决了挽把机挽把技术向高效化、智能化发展的一大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50-挽把底座1、51_连杆1、52_复位压簧、53-卸料推轴1、54_气缸、55-卸料推板、56-卸料推轴II ,57-限位压簧、58-支撑板、59-悬臂I1、60-连杆I1、61_挽把底座II >62-挽把柱II >63-卸料推轴内轴、64-卸料挡板I1、65_卸料挡板1、66_挽把柱1、67-悬臂I。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8”字型挽把机卸料机构,通过气缸和两个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实现产品卸料。首先,利用气缸推动连杆机构的连杆向前运动,连杆又带动挽把头使其张紧的绕制的把线的两头松开,再通过气缸作用,卸掉绕制好的把线。所述的挽把机卸料机构包括挽把底座、连杆、卸料推轴、气缸、卸料推板、支撑板、悬臂、挽把底座和挽把柱。气缸杆与卸料推板连接,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能沿悬臂I和悬臂II上的孔直线运动,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与悬臂I和悬臂II之间安装有复位压簧,在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上沿轴向设有长条孔,长条孔内安装有限位压簧,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通过卸料推轴内轴I和卸料推轴内轴II与连杆I和连杆II在长条孔内铰接,限位压簧顶紧卸料推轴内轴,限制连杆I和连杆II与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在长条孔内的铰接位置,挽把底座I和挽把底座II 一端通过挽把底座轴与悬臂I和悬臂II铰链,另一端通过连杆轴与连杆I和连杆II铰链,使悬臂I和悬臂I1、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1、连杆I和连杆I1、挽把底座I和挽把底座II组成两个四连杆机构,并关于卸料推板中心左右对称,此时两个四连杆机构均处于死点位置。挽把底座I和挽把底座II上开有一角度孔,用来固定挽把柱I和挽把柱II,挽把柱I和挽把柱II形成一定角度。在气缸推动下,卸料推板推动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运动,压缩复位压簧,在限位弹簧作用下,连杆I和连杆II与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通过长条孔铰接的一端的相对铰接位置保持不变,随着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向下运动,与其组成的四杆机构形状发生变化,直到挽把柱I和挽把柱II夹角为O的另一个死点位置,这时,挽把柱I和挽把柱II距离变近,把线紧紧缠绕挽把柱I和挽把柱II的力消失,卸料推轴内轴I和卸料推轴内轴II压缩两个限位压簧并沿长条孔运动,使卸料推轴I和卸料推轴II能继续向下运动,将绕制好的把线推出挽把柱I和挽把柱II,完成卸料动作。在卸料完毕后,气缸作用力撤销,四杆机构在复位压簧和限位压簧作用下,恢复原来形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8”字型挽把机卸料机构,该机构主要由气缸和两平面四杆机构实现,气缸54推动卸料推板55向前运动,卸料推板55推动卸料推轴I 53和卸料推轴II 64向下运动,压缩复位压簧,随着卸料推轴I 53和卸料推轴II 64向下移动,连杆I 51和连杆II 60带动挽把底座I 50和挽把底座II 61,使之与其固联的挽把柱I 66和挽把柱II 62形成的夹角变小,距离变近,把线紧紧缠绕挽把柱I 66和挽把柱II 62的力消失,在卸料推轴I 53和卸料推轴II 64继续向下运动,将把线推出挽把柱I 66和挽把柱II 62,完成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包括挽把底座、连杆、卸料推轴、气缸、卸料推板、支撑板、悬臂、挽把底座和挽把柱,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上安装气缸,气缸杆与卸料推板连接,两个悬臂对称于气缸杆且平行于支撑板,两个卸料推轴平行且对称于气缸杆,分别穿过一个悬臂上的通孔做直线运动,卸料推轴与悬臂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卸料推轴上沿轴向开长条孔,长条孔内安装有卸料推轴内轴,且被限位压簧顶紧,卸料推轴内轴铰接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挽把底座的一端,挽把底座的另一端铰接悬臂,使悬臂、卸料推轴、连杆和挽把底座分别组成两个四连杆机构,并关于卸料推板中心左右对称,挽把底座上开有一角度孔,用来固定挽把柱,使得两个挽把柱之间形成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挽把机卸料机构,包括挽把底座、连杆、卸料推轴、气缸、卸料推板、支撑板、悬臂、挽把底座和挽把柱,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上安装气缸,气缸杆与卸料推板连接,两个悬臂对称于气缸杆且平行于支撑板,两个卸料推轴平行且对称于气缸杆,分别穿过一个悬臂上的通孔做直线运动,卸料推轴与悬臂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卸料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敏忠王锐王宪武郑文力宋国亮刘红利张明杨碧梅何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