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2025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通过在胸管上设置气囊,通过对气囊充气不断的扩大,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可设计成与肺叶匹配,或是与其他的脾脏形状匹配,在将器官摘除后,通过向胸腔内插入胸管,并对胸管上的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将胸腔进行有效的填充,保证人体内压力的均衡,减小甚至避免胸壁渗血的现象发生,术后可根据胸腔内渗血的情况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增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气囊内的压力,并促进余肺相应膨胀,并最终达到拔除加压引流管的目的;同时,气囊与胸管伴行,一旦出现气囊漏气或是空腔内的存在气、血液时,可及时的通过胸管上的引流孔将气液经胸管引流出去,亦有效解决了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后胸腔引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开胸手术后,由于对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后,胸腔残留巨大的空腔,并通过术后呼吸所产生胸腔内负压作用,可能会导致胸腔内渗血渗液量增多,严重者需二次甚至多次开胸止血,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传统的处理胸腔内广泛渗血的方式为纱条填充通过采用医用的子宫纱条,按一定顺序填塞胸腔内的残腔,术后2-3天再逐渐的将纱条抽出,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后 胸腔开放容易造成胸腔内感染,同时从胸腔内抽出纱条的过程会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并且若纱条抽出后胸腔内再出血,将无法重新填塞,只能再次进行开胸止血。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胸腔渗血,且对血液能够进行有效的引流,同时,不易造成感染,避免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的止血引流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器官摘除手术后胸腔渗血的问题,以达到有效控制胸腔渗血,对血液能够进行有效的引流,同时,不易造成感染,避免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包括胸管,设置于所述胸管上的气囊,所述胸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的进气管,所述胸管上位于所述气囊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孔;所述气囊充气后的形状与胸腔内至少一个器官的外形匹配,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填充胸腔以平衡胸腔的压力。优选的,所述气囊为位于所述胸管一侧的一个,所述胸管前端向下折弯,所述引流孔均布于所述胸管的折弯端,以便引流。优选的,所述气囊为位于所述胸管两侧的两个,所述两侧的气囊拼接形成整个器官。优选的,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标记线,用于确定气囊的大小。优选的,所述气囊粘合于所述胸管上,且所述气囊收紧状态时覆盖所述胸管圆周的一半。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自动密封阀门。优选的,所述自动密封阀门为橡胶阀或硅胶阀。优选的,所述气囊为橡胶制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胸管上设置气囊,通过对气囊充气不断的扩大,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可设计成与肺叶匹配,或是与其他的脾脏形状匹配,在将器官摘除后,通过向胸腔内插入胸管,并对胸管上的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将胸腔进行有效的填充,保证人体内压力的均衡,减小甚至避免胸壁渗血的现象发生,术后可根据胸腔内渗血的情况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增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气囊内的压力,并促进余肺相应膨胀,并最终达到拔除加压引流管的目的;同时,气囊与胸管伴行,一旦出现气囊漏气或是空腔内的存在气、血液时,可及时的通过胸管上的引流孔将气液经胸管引流出去,亦有效解决了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上肺叶切除术后的加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下肺叶或中下肺叶切除术后的加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全肺切除术后的加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胸管2、气囊3、进气管4、引流孔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技术中对于开胸手术后胸腔内渗血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采用医用子宫纱条填充胸腔的方式将渗血处进行封住止血,但手术后胸腔开放容易造成胸腔内感染,同时从胸腔内抽出纱条的过程会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并且若纱条抽出后胸腔内再出血,将无法重新填塞,只能再次进行开胸止血,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延长住院时间等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在胸管上设置气囊,在将器官摘除后,通过向胸腔内插入胸管,并对胸管上的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将胸腔进行有效的填充,保证人体内压力的均衡,减小甚至避免胸壁渗血的现象发生;术后可根据胸腔内渗血的情况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增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气囊内的压力,并促进余肺相应膨胀,并最终达到拔除加压引流管的目的;同时,气囊与胸管伴行,一旦出现气囊漏气或是空腔内存在气、血液时,可及时的通过引流孔将气液经胸管引流出去,亦有效解决了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问题。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上肺叶切除术后的加压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该加压引流管包括胸管1,设置于胸管I上的气囊2,胸管I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气囊2进行充气的进气管3,胸管I上位于气囊2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孔4 ;气囊2充气后的形状与胸腔内上肺叶外形匹配,气囊2充气后能够填充胸腔以平衡胸腔的压力。通过将气囊充气后的形状设计成上肺叶的形状,以适用于上肺叶切除的患者进行止血使用,以平衡胸腔内的压力。气囊2设置于胸管I上方的一侧,胸管I的前端向下折弯,引流孔4均布于胸管I的折弯端,以便将胸腔内的渗出的血液进行及时有效的引流,减少胸腔内血液的残留。气囊2上设置有标记线(未示出),通过设置标记线可通过检测仪检测标记线的长度以及粗细情况以确定气囊充气后的大小。便于确定气囊的充气量。气囊2粘合于胸管I上以固定,气囊收紧状态时覆盖胸管圆周的一半,使得气囊充气后的位置一定,不会出现转动或偏移等问题。气囊收紧状态时的大小可根据具体的器官大小或是根据气囊的材质而定,也可为胸管横截面大小的40%或是45%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气管3的一端设置有自动密封阀门(未示出)。通过设置自动密封阀门使得对气囊充气后,进气管可自动密封,避免气囊内气体的泄露,保证一定气囊大小所需的充气量一定,避免出现误差,影响对气囊充气量。自动密封阀门可为橡胶阀或硅胶阀或是弹性堵嘴等,具体不做限制。其中,还可将进气管的一端在充完气后,通过夹子进行夹紧,以避免漏气,具体方式不做限制。气囊2为橡胶制品。橡胶的弹性较大,韧性较好,在对气囊进行使用时避免气囊出现破裂的情况,且可承受内部气体的变化,忽大忽小,依然保持其良好的弹性及韧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带有气囊2的胸管I插入至胸腔对应的位置处,通过进气管3对气囊2进行充气,不断的通过检测仪监测气囊2上标记线的变化,以确定气囊的大小,当气囊到达一定大小后,停止对其充气,自动密封阀门将进气管关闭或是用夹子夹紧,胸壁与气囊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渗出的血液可积在该间隙处,与气囊一起将胸腔进行有效的填充,将胸壁渗血处进行封闭,避免继续出血,空腔内的气与血液,或是气囊产生的漏气均可通过引流孔经胸管排出;术后可根据胸腔内渗血的情况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增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气囊内的压力,并促进余肺相应膨胀,并最终达到拔除加压引流管的目的,完成止血。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囊设置于胸管的下方一侧,气囊2充气后的形状与胸腔内下肺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胸管,设置于所述胸管上的气囊,所述胸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的进气管,所述胸管上位于所述气囊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孔;所述气囊充气后的形状与胸腔内至少一个器官的外形匹配,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填充胸腔以平衡胸腔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胸管,设置于所述胸管上的气囊,所述胸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的进气管,所述胸管上位于所述气囊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孔;所述气囊充气后的形状与胸腔内至少一个器官的外形匹配,所述气囊充气后能够填充胸腔以平衡胸腔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位于所述胸管一侧的一个,所述胸管前端向下折弯,所述引流孔均布于所述胸管的折弯端,以便引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腔的加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位于所述胸管两侧的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