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7590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23:36
一种滤波插头结构,包括具有凹槽状主体的端子固定架、环型电感线圈以及线缆。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凹槽状主体并朝向凹槽状主体的第一方向;多个夹线端子设置于凹槽状主体并朝向凹槽状主体的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一夹角。环型电感线圈设置于凹槽状主体内且括磁环以及缠绕于所述磁环上的独立两导电线圈,导电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导电端子和夹线端子相连。线缆具有多个芯线分别与夹线端子电连接。上述结构不仅具有滤波功能,且组装容易,更有效节省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滤波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与工业运转的电子、电器设备的使用,其交流电的电力来源,主要是通过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子、电器设备。一般现有的电源插头结构不具有滤波功能,无法达到抗噪声干扰和抗电磁干扰,容易产生频繁的脉冲电流所引起电子、电器组件的早期损坏及高故障率。而一些电源插头,虽具有滤波功能,但对于整流电子组件的保护不足或因其结构的缺陷造成构装后的结构不稳定等原因,使得整体结构不良率高,或者如图9所示,产品结构外观高度H过于突出不利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滤波插头结构,通过将导电端子与夹线端子呈一角度设置,不仅组装方便,也有效节省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之一种滤波插头结构,包括端子固定架具有凹槽状主体、第一端子固定部与和第二端子固定部,其中多数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凹槽状主体的第一端子固定部并朝向凹槽状主体的第一方向;多个夹线端子设置于凹槽状主体的第二端子固定部并朝向凹槽状主体的第二方向;并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一夹角;环形电感线圈设置于凹槽状主体内,环形电感线圈包括磁环以及缠绕于磁环上的第一导电线圈和第二导电线圈,其中第一导电线圈及和第二导电线圈的两端分别各与一导电端子和一夹线端子连接;以及线缆,具有多个芯线,其中任一芯线与任一夹线端子电连接。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会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图2、图3A、图3B及图4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插头结构组装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AA线段剖视图。图5、图6A、图6B及图6C为本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A、图7B、图7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插头结构的示意图。图8A、图8B、图8C及图8D为本技术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标记说明100滤波插头结构110端子固定架112凹槽状主体113 开口114第一端子固定部115定位凸柱116第二端子固定部117 底部118板状构件119 侧边120导电端子130夹线端子 140环形电感线圈142 磁环143第一导电线圈143a, 143b 端145第二导电线圈145a, 145b 端150 线缆152 芯线160绝缘胶壳D1,D2 方向h 高度H 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其详细说明如下,所述优选实施例仅做说明非用来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滤波插头结构,其组装示意图分别图示于图1、图2、图3A、图3B、图4A及图4B。首先,请参考图1及图3A,在实施例中,滤波插头结构包括端子固定架110、环形电感线圈140以及线缆150。其结构及组装顺序详细说明如下,请先参考图1,端子固定架110具有凹槽状主体112以及第一端子固定部114、第二端子固定部116,其中多个导电端子120设置于凹槽状主体112的第一端子固定部114并朝向凹槽状主体112的第一方向Dl,且导电端子120形成滤波插头结构对外的触点。而在该实施例中,凹槽状主体112具有板状构件118设置于其侧边119,则第一端子固定部114就设置于板状构件118上。此外,多个夹线端子130设置于凹槽状主体112的第二端子固定部116并朝向凹槽状主体112的第二方向D2,其中夹线端子130是滤波插头结构的内连接端子。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形成一夹角Θ,而在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l如实质上与凹槽状主体112的底部117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D2如实质上与凹槽状主体112的底部117垂直的方式,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Θ可约略呈九十度,使所述滤波插头结构具有L型外观。请继续参考图1,凹槽状主体112的开口 113是朝向第二方向D2,再来将环形电感线圈140由第二方向D2设置于凹槽状主体112内,其中设置于凹槽状主体112内的环形电感线圈140包括磁环142以及缠绕于磁环142上的第一导电线圈143及第二导电线圈145,在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圈143和第二导电线圈145是绕向相反且圈数相等的独立导电线圈,且第一导电线圈143和第二导电线圈145的两端分别各与导电端子120的其中之一和夹线端子130的其中之一连接,连接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接着,请搭配图1及图2所示,第一导电线圈143的一端143a与导电端子120的其中之一连接,其另一另端143b与夹线端子130的其中之一连接;并且第二导电线圈145的一端145a与导电端子120的其中之一连接,其另一端145b与夹线端子130的其中之一连接。在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圈143及第二导电线圈145的外表面绝缘,且磁环142的外表面也具有绝缘材料包覆。再来,请参考图3A及图3B,图3B是图3A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线缆150具有多个芯线152,而多个芯线152其中一条与多个夹线端子130其中一条电连接以完成内部的电连接结构。在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凹槽状主体112包括定位凸柱115突出磁环142中央的镂空部以定位环形电感线圈140在端子固定架110中。线缆150组装完成后以适当方式形成绝缘胶壳160包覆上述构件,并露出导电端子120以及线缆150以形成如图4A所示的滤波插头结构100,其中滤波插头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呈九十度弯折而具有L型外观,也如图4B所示(图4B为图4A的AA线段剖视图)。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插头结构100具有L型外观可大幅降低产品的高度,且符合各国家的安全标准要求。此外,本技术的滤波插头结构大大缩短插头高度h (如图4B),使得使用者即可避免插头结构使用时因所露出的高度h太长容易触碰使之掉落而导致使用该插头的电子设备突然停电,故使用上更为便利及安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图4A所赋予的外壳形象仅为实施例,其导电端子120的位置配置可符合欧洲标准、以色列标准、俄罗斯标准其中之一或者符合韩国标准(如图5所示),此外,也可符合如印度标准(如图6A、图6B)及巴西标准(如图6C)的导电端子的配置。而本技术的特征结构也适用于其它安全标准的国家的电源插头结构上,如中国、美国、力口拿大、澳大利亚等其它国家。在实施例中,如图7A、图7B及图7C所示,与上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凹槽状主体112的开口 113朝向第一方向D1,环形电感线圈140由第一方向Dl设置于凹槽状主体112内,此外,凹槽状主体112的板状构件118设置于其底部117,且第一端子固定部114设置于板状构件118上,组装后的结构如图7B所示,而封装后的结构外型如图7C所示(其导电端子120是符合美国标准或台湾地区标准其中之一)。为符合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不同封装后的滤波插头结构100的外观及导电端子120的结构与位置配置如图8A (其导电端子120是符合中国标准)、图SB (其导电端子120是符合澳大利亚标准)、图8C(其导电端子120是符合阿根廷标准)以及图8D(其导电端子120是符合南非标准)所/Jn o根据上述,本技术特征之一是将如电感线圈的整流电子组件加入到电源插头内部的连接线路中,当电器设备接入电源后,无论是在供网络所引起电源波动或局域网络中负荷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插头结构,包含:一端子固定架,具有一凹槽状主体、一第一端子固定部和一第二端子固定部,其中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凹槽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并朝向所述凹槽状主体的一第一方向;多个夹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凹槽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并朝向所述凹槽状主体的一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一夹角;一环形电感线圈,设置于所述凹槽状主体内,所述环形电感线圈包括一磁环以及缠绕于所述磁环上的一第一导电线圈和一第二导电线圈,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圈的两端分别各与一所述导电端子和一所述夹线端子连接;以及一线缆,具有多个芯线,其中所述芯线其中之一与所述夹线端子其中之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良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