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643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源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电路、整流电路、稳压滤波电路、直流输出电路以及控制电路;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市电交流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降压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控制降压电路中总电容值调节输出电流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电路通过控制电路开关阻容降压电路中一个或多个电容来改变的阻容降压电路中总电容值,进而调节输出电流值;从而使得电路带负载能力增强,待机功耗降低;可以降低能源损耗,又可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电源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低功耗,带负载能力大的电源电路均是采用开关电源电路,成本高,电 路复杂,不易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阻容降压电路的功耗主要消耗在直流 功率上面,功耗不受控制,待机功耗与工作功耗一样,当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时,主要是由 降压电容容量决定。因此现有技术的阻容降压电路,同样存在功耗大,带负载能力较小的缺 点。并且,现有技术的电容容量不容易做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负载能力强、待机功耗低的电源电路。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电路、整流电路、 稳压滤波电路、直流输出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市电交流 电源,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控制所述降压电路中总 电容值调节输出电流值。更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容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并联连接端中的一端作为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 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并联连接端中的一端,所述第四 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降压电路的控制端。更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 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 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二 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四二极管 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更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依次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二 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耦模块、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五 电容和开关管;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并联连接端中的另 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开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开关管的另一端 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开关管的一端连 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信号控制开关管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导通;光耦模块包括 六个端口,第一端口悬空,第二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端口与所述直流输 出电路连接,第四端口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端口悬空,第六端口通过第五电阻 连接至所述开关管的另一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管为晶闸管。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第六二极管;其中继电器包括开关和 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并联连接端中的另一端,开关的另一 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线圈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线 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圈的一端,所 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本技术是利用智能微控中央处理器控制阻容降压电路中的电容容量大小来 调节负载电流的大小,从而使得电路带负载能力增强,待机功耗降低;可以降低能源损耗, 又可提高电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 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电路1、整流电路2、稳压滤波电路3、直流输出电路 5以及控制电路4 ;其中,降压电路I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市电交流电源,控制电路4的输出 端连接至降压电路I的控制端,通过控制降压电路I中总电容值调节输出电流值。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通过控制电路开关阻容降压电路中一个或多 个电容来改变的阻容降压电路中总电容值,进而调节输出电流值;从而使得电路带负载能 力增强,待机功耗降低;可以降低能源损耗,又可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具体电路,其中降压电路I 包括第四电容C4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 ;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 的并联连接端中的一端作为降压电路I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降压电路I的输出端;第四电 容C4的一端连接至并联连接端中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降压电路I的控制端。整流电路2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 ; 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作为整流电路2的 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 I的阴极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 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至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 的阴极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稳压滤波电路3包括依次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二电阻R2和第二二极管D2。控制电路4包括光耦模块U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和开关管Ql ;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的并联连接端中的另一端,第五 电容C5的一端连接至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 另一端;开关管40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开关管40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 另一端连接,开关管40的控制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开关管40的一端连接;光耦模块Ul包 括六个端口,第一端口悬空,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三端口与直流输出 电路5连接,第四端口与开关管40的控制端连接,第五端口悬空,第六端口通过第五电阻R5 连接至开关管40的另一端。在需要扩大负载电流时,MCU发出指令,光耦模块Ul第3脚变 为低电平,光耦模块Ul内部发光二极管点亮,光耦模块Ul内部三极管基极触发导通,内部 三极管集电极导通,第四电容C4连接进电路,从而电路负载电流增大。不需要扩大负载电 流时,光耦模块Ul的第3引脚始终为高电平,光耦模块Ul不工作,第四电容C4与电路分离, 此时待机功耗变低。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开关管40可以为晶闸管等开关元件。直流输出电路5包括Jl,Jl为电源板与MCU控制中心的连接口,直流输出电路5 具体为MCU控制中心,待机工作状态及大电流负载关闭的情况下,MCU发出断开C4的指令, 达到低功耗待机的目的;大电流负载需要工作时,MCU发出接通C4的指令,达到扩大负载电 流的目的。图3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的具体电路,与图2相比,降 压电路1、整流电路2、稳压滤波电路3和直流输出电路5的具体电路都相同,只有控制电路 4的具体电路不同;控制电路4包括继电器JDQl和第六二极管D6 ;其中继电器JDQl包括 开关和线圈,开关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电路、整流电路、稳压滤波电路、直流输出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的市电交流电源,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控制所述降压电路中总电容值调节输出电流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军蒋传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