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585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通过简易的加工抑制在导向槽内部的晃动同时抑制伴随细针距化的针主体的强度的下降的复合针。复合针将导针片(3)滑动自由地收容在将钩构件(22)的前端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针片槽内,在此导针片(3)上具备导针片基体(31)和在钩构件(22)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互重叠的刀片(32、33)。在钩构件(22)的支承面部(2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附近,凹陷地设置在钩构件(22)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1)。在导向槽(41)内,使一方的刀片(32)比另一方的刀片(33)的前端突出地插入向钩构件(22)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移弯曲的突起(42),同时,将导向槽(41)设定成与突起(42)的针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的槽宽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横编机的复合针
技术介绍
作为横编机的编织针,有时使用复合针,该复合针具备被收容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而相互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针主体及导针片。导针片具有导针片基体和被支承在此导针片基体上并在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互重叠的大致相同形状的2张刀片,此刀片在针主体的齿口侧(前侧)滑动自由地被收容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针片槽内。但是,因为导针片仅在针主体的前侧经刀片被收容在导针片槽内,所以导针片成为相对于针主体由一个部位支承的状态。因此,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的向针宽度方向的摆动令人担心。因此,以往如下的结构已被众所周知:在导针片槽的后方侧凹陷地设置了在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在此导向槽内,滑动自由地收容了导针片基体、从一方的刀片突出的突起(参照专利文献1)。据此,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在前后两个部位被收容,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的向针宽度方向的摆动被抑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9463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使突起从导针片基体突出的结构中,因为需要对突起进行切削等加工,所以在加工中伴随着困难性。另外,在使突起向一方的刀片突出的结构中,突起的位置从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一方侧偏移。在位置向此一方侧偏移的突起中,如果导向槽被设置在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则在导向槽的内部的晃动变大。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使与突起的针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的槽宽度的导向槽与同突起对应的位置一致地与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比向一方侧偏移地设置,但在使导针片基体滑动接触上需要的导向槽的针宽度方向左右两侧缘部的宽度(针宽度方向的宽度)成为左右不均等了。因此,如果伴随细针距化地针宽度变得狭窄,则难以确保导向槽的在针宽度方向左右两侧缘部的左右均等的强度,令人担心针主体的强度的下降。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易的加工能够在抑制在导向槽内部的晃动的同时抑制伴随细针距化的针主体的强度的下降的复合针。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的复合针中,具备针主体及导针片,该针主体及导针片被收容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相互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上述导针片具有导针片基体和大致相同形状的2张刀片;该2张刀片,其基端被支承在此导针片基体上且前端滑动自由地被收容于在上述针主体的齿口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针片槽内,在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互重叠,上述复合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导针片槽的后方侧,凹陷地设置了在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同时,在上述刀片上,设置了从其前端突出的突起,上述导向槽向前后方向滑动自由地收容了上述突起,同时,设定成与上述突起的针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的槽宽度。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突起是使上述刀片之中的一方的刀片比另一方的刀片的前端突出地向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移弯曲而形成的。与此相对,也可以是,上述突起是使夹设在上述刀片之间的薄板材料比上述刀片的前端突出而形成的。[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通过将从刀片的前端突出的突起滑动自由地收容于在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内,不需要在设置从导针片基体突出的突起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切削等加工,能够通过简易的加工构成从刀片突出的突起。而且,导向槽的针宽度方向左右两侧缘部的宽度成为左右均等,能够抑制伴随细针距化的针主体的强度的下降。另外,通过将导向槽设定成与突起的针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的槽宽度,能够抑制在导向槽的内部的突起的晃动。另外,通过将一方的刀片向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移弯曲地形成突起,能够在一方刀片上通过简易的加工简单地设置突起。与此相对,通过使夹设在刀片之间的薄板材料突出形成突起,能够仅通过使薄板材料突出更简单地设置突起。附图说明图1是在导针片的后退位置从针槽的并列设置方向观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2是在使图1的导针片进入而关闭了编织针的钩的位置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3是在使图2的导针片进一步进入的进入位置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4是构成图1的复合针的各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在图1的复合针的刀片的突起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在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在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针的薄板材料的突起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9是在图8的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施技术的方式接着,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复合针的理想的实施方式。图1是在导针片的后退位置从针槽的并列设置方向观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2表示在使导针片进入而关闭了编织针的钩的位置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3表示在使导针片进一步进入的进入位置的复合针的侧视图,图4表示构成复合针的各部分的侧视图。本技术的复合针1,在未图示的针床的长度方向(纸面前后方向)被并列设置了多个,在相对于从未图示的送线器供给编织纱线的齿口g向前后方向(在图1~图3中是左右方向)可进退移动的状态下被收容在针槽(未图示)内。另外,复合针1由针主体2和导针片3构成。而且,通过使针主体2和导针片3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导针片3的前端的舌35(后述)开闭针主体2的前端的钩部21(后述),进而舌35超过钩部21而向前方进行进入移动。针主体2具备在前端具有钩部21的钩构件22和挺针片23。另外,导针片3具备导针片基体31和大致相同形状的2张刀片32、33,该2张刀片32、33的基端被支承在此导针片基体31上,相互重叠。另外,针主体2也可以是将钩构件22和挺针片23成形为一体的针主体。钩构件22具备:连续设置在钩部21的后侧,而且向前后方向滑动自由地插入支承刀片32、33的前端部的导针片槽24;设置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滑动自由地支承刀片32、33的后端部的下面的支承面部25;设置在后端部,嵌合地连结挺针片23的前端的嵌合凹部26。另外,挺针片23具有从钩构件22的嵌合凹部26向针床后方延伸并以使后端与针槽底抵接的方式向下方弯曲的臂27。在挺针片2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附近,设置了向上方分支而向前方延伸的分支臂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针,具备针主体及导针片,该针主体及导针片被收容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相互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上述导针片具有导针片基体和大致相同形状的2张刀片;该2张刀片,其基端被支承在此导针片基体上且前端滑动自由地被收容于在上述针主体的齿口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针片槽内,在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相互重叠,上述复合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导针片槽的后方侧,凹陷地设置了在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同时,在上述刀片上,设置了从其前端突出的突起,上述导向槽向前后方向滑动自由地收容了上述突起,同时,设定成与上述突起的针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当的槽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11-2057251.一种复合针,具备针主体及导针片,该针主体及导针片被收容
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相互向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上述
导针片具有导针片基体和大致相同形状的2张刀片;该2张刀片,其
基端被支承在此导针片基体上且前端滑动自由地被收容于在上述针主
体的齿口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针片槽内,在上述针主体的针宽度方
向中央位置相互重叠,上述复合针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针片槽的后方侧,凹陷地设置了在上述针主体的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园村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