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0577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纱装置。针对目前导纱盘与储纱筒之间距离不合理,容易造成脱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导纱装置,主要包括用于储纱的储纱筒,电控箱,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储纱筒上方的导纱盘,所述导纱盘距离储纱筒顶部70cm以上。从而改善原纱生产中脱圈异常,提升布面品质,同时减少处理更换脱圈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导纱装置的导纱是整经机前一工序,纱线有序地缠绕在储纱筒上,通过导纱装置中的导纱盘,将纱线有序的供给到整经机中,因此导纱装置的平稳运行、出纱直接影响整个整经机的运行效率。目前,一般来说,导纱盘距离储纱筒顶端仅为45cm,在导纱过程中经常发生纬纱脱圈异常的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导纱盘与储纱筒之间距离不合理,容易造成脱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导纱装置,主要包括用于储纱的储纱筒,电控箱,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储纱筒上方的导纱盘,所述导纱盘距离储纱筒顶部70cm以上。当然,由于受到生产环境的限制,以及生产成本的考虑,70cm是一个最优选择。作为一种改进,本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固定支架由竖直向支架和由竖直向支架顶部水平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水平向支架组成,所述竖直向支架由固定下部、可收纳于固定下部内的伸缩上部、以及用于固定的螺杆组成。对于不同的生产需要,通常需要适配不同型号的储纱筒,因此储纱筒的高度并不是唯一不变的。通过伸缩式的支架设计,可以在转换储纱筒之后,调节支架高度即可,无需更换整个导纱装置,节约了更换成本和更换时间。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改善原纱生产中脱圈异常,提升布面品质,同时减少处理更换脱圈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导纱装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其中:1-储纱筒、2-电控箱、3-固定支架、31-竖直向支架、32-水平向支架、311-固定下部、312-伸缩上部、313-螺杆、4-导纱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导纱装置,主要包括用于储纱的储纱筒1,电控箱2,固定支架3,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储纱筒上方的导纱盘4,所述导纱盘4距离储纱筒1顶部70c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特别优选了导纱盘4与储纱筒1之间的距离为70cm。在图1中,可以更为细致的看到,丝线X有序的由储纱筒1的上方抽出,通过导纱盘4进入下一工序的整经机中,由于抽出的空间大,所以不容易发生脱圈,进而避免了丝线的缠绕打结。实施例2特别的关注图1中的固定支架3部分,所述固定支架3由竖直向支架31和由竖直向支架顶部水平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水平向支架32组成,所述竖直向支架31由固定下部311、可收纳于固定下部内的伸缩上部312、以及用于固定的螺杆313组成。特别地参看图2,其中固定下部311与伸缩上部312之间通过螺杆313固定,当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拔出螺杆313,将需要调节的伸缩上部312部分收缩入或者拉出固定下部311,调好高度后,将螺杆313再次插入,起到固定作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由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导纱装置,主要包括用于储纱的储纱筒,电控箱,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储纱筒上方的导纱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盘距离储纱筒顶部70c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纱装置,主要包括用于储纱的储纱筒,电控箱,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储纱筒上方的导纱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盘距离储纱筒顶部70c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由竖直向支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兆伍
申请(专利权)人:德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