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粟一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812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12
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它涉及一种铅球练习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铅球训练器不但无法调整高度还存在推出角度不易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环可滑动套装在套管的中部,顶端圆盘平行于套环,且套环和顶端圆盘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套管的左端与顶端圆盘之间设有缓冲件,移动杆的一端可滑动穿设在套管内,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铅球,支座固装在地面上,外固定套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外固定套设置在支座上,丝杆的一端与外固定套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套管铰接,量角器设置在丝杆的另一端与套管之间的交汇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铅球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球练习器,具体涉及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属于教学和训练用具领域。
技术介绍
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铅球运动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增强力量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力量。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正确用力是第一要素。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用力,如果一开始就教学生原地推铅球的动作,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结构上,力求展髋,出现上下肢用力不连贯、脱节现象,造成动作变形严重,影响效果。可以说,正确把握了用力顺序,就已基本掌握了铅球技术。正确的发力顺序是先蹬腿后转腰,最后上肢用力推球。铅球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很难达到标准动作,如果推球时手指完全放松,由于手指、手腕力量较差,推球时用力过猛,容易导致手指、手腕挫伤,现有的铅球训练器虽能纠正和引导学生的标准动作,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同身高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高度的训练器,而且现有的铅球训练器不但无法调整高度还存在推出角度不易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铅球训练器不但无法调整高度还存在推出角度不易调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包括铅球、移动杆、套管、弹簧、套环、缓冲件和顶端圆盘,套环可滑动套装在套管的中部,顶端圆盘平行于套环,且套环和顶端圆盘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套管的左端与顶端圆盘之间设有缓冲件,移动杆的一端可滑动穿设在套管内,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铅球,所述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丝杆、外固定套、支座和量角器,支座固装在地面上,外固定套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丝杆上的螺纹相啮合,外固定套设置在支座上,丝杆的一端与外固定套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套管铰接,量角器设置在丝杆的另一端与套管之间的交汇处。所述套管向下倾斜,且套管与丝杆之间的角度为40度-42度。所述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定位螺母,定位螺母穿过外固定套并与丝杆相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通过调整丝杆的位置即可调整铅球练习器的高度,同时,本技术的套管与丝杆之间铰接,且套管与丝杆之间的交汇处设有量角器,便于在训练过程中随时调整套管与丝杆之间的角度,使用灵活、方便。2.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便于在铅球教学和训练中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它包括铅球1、移动杆2、套管3、弹簧4、套环5、缓冲件6和顶端圆盘7,套环5可滑动套装在套管3的中部,顶端圆盘7平行于套环5,且套环5和顶端圆盘7之间通过弹簧4弹性连接,套管3的左端与顶端圆盘7之间设有缓冲件6,移动杆2的一端可滑动穿设在套管3内,移动杆2的另一端设有铅球1,所述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丝杆8、外固定套9、支座10和量角器11,支座10固装在地面上,外固定套9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丝杆8上的螺纹相啮合,外固定套9设置在支座10上,丝杆8的一端与外固定套9螺纹连接,丝杆8的另一端与套管3铰接,量角器11设置在丝杆8的另一端与套管3之间的交汇处。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套管3向下倾斜,且套管3与丝杆8之间的角度为40度-42度。如此设置,由于推球时,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髋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于地面垂直一刹那,以左肩为轴,右腿迅速伸直,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角左右推出。便于纠正和养成正确的投掷铅球姿势,还有效的提高了铅球成绩。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定位螺母12,定位螺母12穿过外固定套9并与丝杆8相抵。如此设置,避免了在投掷铅球过程中,由于人为不标准的动作造成丝杆8的位置下降或升高。本技术在训练时,先调整套管3与丝杆8之间的角度,再根据不同学生的身高和实际需求调整合适高度的丝杆8。本技术在教学时,教练可以将每个投掷铅球的动作进行分解剖析,提高学生的铅球成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它包括铅球(1)、移动杆(2)、套管(3)、弹簧(4)、套环(5)、缓冲件(6)和顶端圆盘(7),套环(5)可滑动套装在套管(3)的中部,顶端圆盘(7)平行于套环(5),且套环(5)和顶端圆盘(7)之间通过弹簧(4)弹性连接,套管(3)的左端与顶端圆盘(7)之间设有缓冲件(6),移动杆(2)的一端可滑动穿设在套管(3)内,移动杆(2)的另一端设有铅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丝杆(8)、外固定套(9)、支座(10)和量角器(11),支座(10)固装在地面上,外固定套(9)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丝杆(8)上的螺纹相啮合,外固定套(9)设置在支座(10)上,丝杆(8)的一端与外固定套(9)螺纹连接,丝杆(8)的另一端与套管(3)铰接,量角器(11)设置在丝杆(8)的另一端与套管(3)之间的交汇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它包括铅球(I)、移动杆(2)、套管(3)、弹簧(4)、套环(5)、缓冲件(6)和顶端圆盘(7),套环(5)可滑动套装在套管(3)的中部,顶端圆盘(7)平行于套环(5),且套环(5)和顶端圆盘(7)之间通过弹簧(4)弹性连接,套管(3)的左端与顶端圆盘(7)之间设有缓冲件(6),移动杆(2)的一端可滑动穿设在套管(3)内,移动杆(2)的另一端设有铅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和训练专用的铅球练习器还包括丝杆(8)、外固定套(9)、支座(10)和量角器(11),支座(10)固装在地面上,外固定套(9)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粟一王剑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粟一王剑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