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30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将吸收性物品折叠的状态下将吸收性物品的外周接合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谋求接合工序的简略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10)具有吸收体(1A)和外包覆体(1B)。外包覆体具有配置在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11)和配置在穿用者的后背侧的后背侧部(12),以内方向为内侧地折叠为两层而使腹侧部与后背侧部重叠。在外包覆体上,在以使腹侧部与后背侧部重叠的方式折叠为两层后,沿宽度方向折叠而使一对腿部开口部(22)重叠的状态下,设置有使相互重叠的外包覆体彼此接合的接合区域(R)。(*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在以长度方向的中心为轴进行折叠,而使前侧腰身区域与后侧腰身区域重叠的状态下,使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腰围开口部以及位于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腿部开口部接合。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的一次性尿布,由于使一次性尿布的外周接合,所以能够在使用前维持一次性尿布的内面(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面)的卫生状态。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66135号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第2011/066255号但是,在上述的一次性尿布中具有以下的问题点。上述的一次性尿布在以长度方向的中心为轴进行折叠,而使一次性尿布的前侧腰身区域与后侧腰身区域重叠的状态下,至少分别使腰围开口部所位于的长度方向端部、以及一对腿部开口部所位于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接合。也就是说,将一次性尿布的至少三边接合。尤其,对于腿部开口部,不得不分别将位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腿部开口部、和位于相反侧的另一端部的腿部开口部接合,从而难以使接合工序简略化。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将吸收性物品折叠的状态下将吸收性物品的外周接合的吸收性物品中,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接合工序的简略化的吸收性物品。本技术的第一特征的主旨在于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具有沿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向着穿用者的内方向以及向着与所述内方向的相反侧的外方向;和外包覆体,所述外包覆体与所述吸收体相比配置在所述外方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后背侧的后背侧部,在所述外包覆体上,在以所述内方向为内侧地折叠为两层而使所述腹侧部与所述后背侧部重叠的状态下,形成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腰围的腰围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腿部的一对腿部开口部,在所述外包覆体上,在以使所述腹侧部与所述后背侧部重叠的方式折叠为两层后,沿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使所述一对腿部开口部重叠的状态下,设置有使相互重叠的外包覆体彼此接合的接合区域。根据本技术的第一特征,由于能够在将一对腿部开口部附近重叠的状态下进行接合,所以能够使接合工序简略化。而且,吸收性物品以前后方向中心以及宽度方向中心为轴,折叠两次以上,由此,能够使吸收性物品变得紧凑,易于携带。本技术的第二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接合区域沿着处于所述折叠的状态下的所述外包覆体的外周端部设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二特征,能够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维持外包覆体整体的内面的卫生状态。本技术的第三特征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外包覆体上设置有,沿所述前后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在所述接合区域与所述伸缩区域之间形成有齿孔线。根据本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使用时,能够经由齿孔线使接合区域分离,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用于在使用时将腿或腰插入的开口。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在将吸收性物品折叠的状态下将吸收性物品的外周接合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接合工序的简略化的吸收性物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立体图。图3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U0A吸收性物品IA吸收性主体IB外包覆体2 表面片11腹侧部12后背侧部13A前腰围伸缩性部件13B后腰围伸缩性部件14A前腰身伸缩性部件14B后腰身伸缩性部件15腿部伸缩性部件16齿孔线21 腰围开口22,22k 腿部开口30侧接合部R 接合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基于图1以及图2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0。吸收性物品10是短裤型的卫生巾。吸收性物品10具有吸收性主体IA和外包覆体1B。此外,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短裤型的卫生巾,还可以是尿布。吸收性主体IA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2、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表面片2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具有沿穿用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L ;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W ;向着穿用者的内方向;和向着内方向的相反侧(远离穿用者的一侦D的外方向。外包覆体IB与吸收性主体IA相比配置在外方向,以覆盖穿用者的腰围以及腰身的方式配置。外包覆体IB具有配置在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11和配置在穿用者的后背侧的后背侧部12。吸收性物品10构成为,在以将前后方向L的中心为起点并以内方向为内侧的方式折叠为两层,而使腹侧部11与后背侧部12重叠后,以宽度方向W的中心为起点地折叠为两层,而使一对腿部开口部22重叠。图1是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折叠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0的俯视图。吸收性物品10在以将前后方向L的中心为起点并以内方向为内侧的方式折叠为 两层,而使腹侧部11与后背侧部12重叠的状态下,使腹侧部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后背侧部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接合,由此,形成一对侧接合部30。这样,形成短裤型的卫生巾。在吸收性物品10上形成有供穿用者的腰围插入的腰围开口部21、和供穿用者的腿分别插入的一对腿部开口部22。表面片2比吸收体位于内方向(穿用者侧)。在表面片2中使用有无纺布或开口塑料膜等的透液性的片。背面片与吸收体相比处于外方向,比外包覆体IB配置在内方向。在背面片中使用有不透液性的片等。由于背面片为不透液性,所以能够防止从穿用者排出且被吸收体吸收的经血等的排泄物泄漏到外包覆体IB上。吸收体配置在表面片2以及背面片之间,对来自穿用者的经血等的排泄物进行吸收。在吸收体中使用有粉碎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粒子的混合物等。纸浆的基重为100 800g/m2,高吸收性聚合粒子的基重为0 100g/m2。另外,吸收体也可以为成为片状的气流成网片(air laid sheet),还也可以为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粒子的气流成网片。外包覆体IB具有外包覆顶片(top sheet)、与外包覆顶片相比配置在外方向的外包覆底片、和在沿宽度方向W和前后方向L中至少一方伸长的状态下配置的伸缩性部件。伸缩性部件具有配置在腰围开口部21附近的腰围伸缩性部件;配置在穿用者的腰身处的腰身伸缩性部件;和配置在腿部开口部22附近的腿部伸缩性部件15。腰围伸缩性部件具有配置在腹侧部的前腰围伸缩性部件13A和配置在后背侧部的后腰围伸缩性部件13B。腰身伸缩性部件具有配置在腹侧部的前腰身伸缩性部件14A和配置在后背侧部的后腰身伸缩性部件14B。配置有腰围伸缩性部件、腰身伸缩性部件以及腿部伸缩性部件的区域成为,通过伸缩性部件而沿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相对于伸缩区域,将不伸缩的区域称为非伸缩区域。在外包覆体IB上除上述的侧接合部之外,还设置有接合区域R,该接合区域R在沿上述宽度方向折叠而使一对腿部开口部重叠的状态下,使相互重叠的外包覆体彼此接合。接合区域R沿着处于折叠状态的外包覆体的外周端部而形成。在附图中,对接合区域R和侧接合部30标注不同的斜线来表示。由于像这样形成有接合区域R以及侧接合部30,所以吸收性物品能够在使用前维持一次性尿布的内面(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面)的卫生状态。接合区域R是在以使腹侧部11与后背侧部12重叠的方式折叠为两层后,在沿宽度方向折叠而使一对腿部开口部22重叠的状态下,使外包覆体IB彼此接合的区域。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具有沿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向着穿用者的内方向以及向着与所述内方向的相反侧的外方向;和外包覆体,所述外包覆体与所述吸收体相比配置在所述外方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后背侧的后背侧部,在所述外包覆体上,在以所述内方向为内侧地折叠为两层而使所述腹侧部与所述后背侧部重叠的状态下,形成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腰围的腰围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腿部的一对腿部开口部,在所述外包覆体上,在以使所述腹侧部与所述后背侧部重叠的方式折叠为两层后,沿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使所述一对腿部开口部重叠的状态下,设置有使相互重叠的外包覆体彼此接合的接合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 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具有沿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向着穿用者的内方向以及向着与所述内方向的相反侧的外方向;和 外包覆体,所述外包覆体与所述吸收体相比配置在所述外方向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包覆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后背侧的后背侧部, 在所述外包覆体上,在以所述内方向为内侧地折叠为两层而使所述腹侧部与所述后背侧部重叠的状态下,形成有配置在所述穿用者的腰围的腰围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穿用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政浩小松慎平加藤伸亨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