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引导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03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螺旋引导件,配接于圆管型装订仪上,所述双螺旋引导件为一整体呈圆锥形的空腔柔性塑胶件,所述引导件的圆锥形壁包含第一柔性条和第二柔性条,所述第一柔性条和第二柔性条间隔螺旋设置并紧贴,所述圆锥形壁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即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呈螺旋解体,最终形成为一条可脱离圆管型装订仪的由第一柔性条和第二柔性条组成的长条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该引导件能呈条状一次性地被抽出于圆管型装订仪,操作方便;该引导件可以在手术时直接套设在圆管型装订仪的钉筒上使用,因此对于圆管型装订仪来讲,没有额外的部件需要装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管型装订仪的手术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圆管型装订仪的引导件。
技术介绍
圆管型装订仪是一种广泛用于圆管型组织缝切手术的外科器械,由圆形的钉头组件与击发组件组成;将两段需要连接起来的圆管型组织放置在钉头组件的钉砧与钉仓之间,调整钉砧与钉仓的距离来逐渐夹紧组织,然后操作击发组件使钉成形,完成两段组织的连接。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有两种手术的圆管型装订仪进入管道比较困难,分别是低位直肠手术与胃旁路手术。第一种低位直肠手术,采用的是直径为33毫米的圆管型装订仪,需经肛门进行手术。由于肛门为一个肌性开口,正常状况其直径较小,将大直径器械插入到肛门比较困难。第二种胃旁路手术,采用的是直径为25毫米的圆管型装订仪,需进入小肠进行手术。由于小肠为人体的消化管道,内壁有很多粘膜,而圆管型装订仪由于端面较大,且由于结构原因表面不够圆滑,在小肠内穿行易对粘膜造成损伤。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为美国专利申请US20090204108和US20110114698揭示的若干种套设在圆管型装订仪钉仓组件外周的辅助器械,可以引导圆管形装订仪的钉仓组件进入人体并穿过肠道,在其到达手术预定位置之后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引导件,配接于圆管型装订仪上,所述圆管型装订仪包括钉砧组件、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钉筒(1)和钉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引导件为一整体呈圆锥形的空腔柔性塑胶件,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近端(17)和一个远端(15),所述远端(15)到近端(17)的外径逐渐增大;所述引导件的圆锥形壁(13)包含第一柔性条(19)和第二柔性条(21),所述第一柔性条(19)和第二柔性条(21)间隔螺旋设置并紧贴,所述圆锥形壁(13)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即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呈螺旋解体,最终形成为一条可脱离圆管型装订仪的由第一柔性条和第二柔性条组成的长条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引导件,配接于圆管型装订仪上,所述圆管型装订仪包括钉砧组件、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钉筒(I)和钉仓(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引导件为一整体呈圆锥形的空腔柔性塑胶件,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近端(17)和一个远端(15),所述远端(15)到近端(17)的外径逐渐增大;所述引导件的圆锥形壁(13)包含第一柔性条(19)和第二柔性条(21),所述第一柔性条(19)和第二柔性条(21)间隔螺旋设置并紧贴,所述圆锥形壁(13)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即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呈螺旋解体,最终形成为一条可脱离圆管型装订仪的由第一柔性条和第二柔性条组成的长条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17)的内壁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钉筒(I)的最大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引导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近端(17)的圆锥形壁(13)的壁厚小于位于所述远端(15)的圆锥形壁(13)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壁(13)的近端(17)还向外延伸有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望东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