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童餐椅骨架,在其前脚架上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与背支架枢接,第二枢接部与后脚架枢接,第三枢接部与第一连杆枢接,座支架枢接于背支架与第一连杆之间,第一连杆与扶手架系透过一枢接滑套可滑动及枢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杆上可供连接一餐盘,利用背支架向上枢转时带动座支架,使座支架连动第一连杆,再藉由第一连杆上端所连接的枢接滑套转换运动的形式,使扶手架在张开婴童餐椅时向前平举,而于背支架向下枢转时利用第二及第三连杆连动前、后脚架,使前、后脚架自动彼此靠拢而完成折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童餐椅骨架,尤指将其背支架向上旋起时,其扶手架可以自动平举,前、后脚架可以自动张开,而将背支架向下枢转时,会连动前脚架及后脚架使自动靠合。
技术介绍
婴童餐椅又称为高脚椅(high chair),折收时,常常需要弯腰或蹲低去用手张开前、后脚架,然后起身调整餐盘的支架。但这显然不够方便,最好是使用的人不用弯腰或蹲低即可完成高脚椅的架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不用弯腰或蹲低即可完成高脚椅的展开或收折的婴童餐椅骨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至少由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背支架、一座支架、一扶手架、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第三连杆枢接组成,并藉由一锁定机构保持于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的上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藉由该第一枢接部与该背支架枢接,藉由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后脚架枢接,藉由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连杆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后脚架,另一端则枢接于一可沿该前脚架滑动的滑座;该第三连杆枢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滑座之间;此外,该座支架枢接于该背支架与该第一连杆之间,且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枢接一枢接滑套而可沿该扶手架滑动而枢转。该锁定机构装设于该背支架与该前脚架之间,而使该背支架与该前脚架被锁定时无法相对地枢转。该锁定机构装设于该扶手架与该枢接滑套之间,而使该枢接滑套被锁定时无法沿该扶手架滑动。该背支架设有一枢耳供枢连该扶手架。该枢接滑套套接在该扶手架并且与该第一连杆的上端枢接。该枢接滑套于该婴童餐椅骨架展开时,受该第一连杆驱往该扶手架的前端,而令该扶手架自动平举。该第一连杆可连接一餐盘,使该餐盘在该婴童餐椅骨架的张开与收折过程中,可随着该枢接滑套沿该扶手架往复移动。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是一对从该前脚架上端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的枢接座。该婴童餐椅骨架利用该背支架向上枢转带动该座支架,藉该座支架连动该第一连杆,并由该第一连杆连动该第三连杆以推动该滑座滑动,再由第二连杆推展后脚架,使该后脚架得以对应于该背支架的枢转而相对于该前脚架展开与靠拢。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分别有一端枢接于该滑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在其前脚架上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与背支架枢接,第二枢接部与后脚架枢接,第三枢接部与第一连杆枢接,座支架枢接于背支架与第一连杆之间,第一连杆与扶手架系透过一枢接滑套可滑动及枢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杆上可供连接一餐盘,利用背支架向上枢转时带动座支架,使座支架连动第一连杆,再藉由第一连杆上端所连接的枢接滑套转换运动的形式,使扶手架在张开婴童餐椅时向前平举,而 于背支架向下枢转时利用第二及第三连杆连动前、后脚架,使前、后脚架自动彼此靠拢而完成折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实施例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实施例收折操作过程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实施例收折操作过程的下一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婴童餐椅骨架实施例完成折收后的状态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标记说明I 婴童餐椅骨架 2 前脚架3 后脚架4 背支架5 座支架6 扶手架7 枢接滑套9 锁定机构21 第一枢接部 22 第二枢接部23 第三枢接部 41 枢耳80 第一连杆81 第二连杆82 第三连杆 83 滑座84 第一枢部 85 餐盘91 卡槽92 扣件93 拉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绘示可折收的婴童餐椅骨架I实施例,包括一前脚架2、一后脚架3、一背支架4、一座支架5、一扶手架6及第一连杆80、第二连杆81以及第三连杆82等构件所彼此枢接组成,而可藉由一锁定机构9使婴童餐椅骨架I保持于展开的使用状态。展开婴童餐椅骨架I时,藉由背支架4连动第一连杆80,经由一枢接滑套7转换移动的形式,使扶手架6可以自动平举;而于收折时由第一连杆80驱动第二与第三连杆81、82令所述前脚架2、后脚架3、背支架4、座支架5、扶手架6彼此连动枢转迭合,达到最小材积的收折效果。如图2 3所示的前脚架2实施例,是可利用金属管焊接或弯管机器加工一体成型,利用其下端接触地面,上端设一第一枢接部21、一第二枢接部22及一第三枢接部23,利用第一枢接部21与背支架4枢接,第二枢接部22与后脚架3枢接,第三枢接部23与第一连杆80下端枢接。其中第一枢接部21与第二枢接部22可为延伸方向不同的枢耳或枢接座,利用螺钉、铆钉连接或焊接的工法固定在前脚架2的上端,第三枢接部23的位置略低于第一枢接部21与第二枢接部22,可为一固定在前脚架2的枢耳或枢孔,供第一连杆80的末端枢接,而第二连杆81 —端枢接后脚架3,另一端则枢接在可于前脚架2上滑动的滑座83,第三连杆82 —端枢接于第一连杆80与第三枢接部23上侧位置,另一端则枢接于第二连杆81与滑座83共点位置。后脚架3亦可利用金属管焊接或弯管机器加工一体成型,其下端与地面接触,上端利用销钉、铆钉或其它枢接组件枢接于前脚架2的第二枢接部22。背支架4,其两侧的下端枢接于前脚架2的第一枢接部21,在两侧的中段并分别设一枢耳41而与两扶手架6的后端枢接。如图3飞所示,两枢接滑套7可滑动地分别套接于两扶手架6,并分别与第一连杆80的两侧上端枢接,而于婴童餐椅骨架I开始张开时,背支架4被向上扳动而枢转,藉由第一连杆80驱动两枢接滑套7,使两枢接滑套7滑至两扶手架6的前端。当婴童餐椅骨架I收折时,背支架4被向前、向下压掣,第一连杆80受其驱动而使两枢接滑套7同时滑向两扶手架6的后端,使两扶手架6因此自动向前脚架2枢转靠合;且由于第三连杆82系枢接于第一连杆80与滑座83之间,当第一连杆80枢转时,可连动第三连杆82推动滑座83于前脚管2向下滑动,由于第二连杆81与第三连杆82共同枢接在滑座83上,故可由第二连杆81拉动后脚架3向前脚架2靠拢收折。第一连杆80的上端与两枢接滑套7枢接,下端设一第一枢部84供枢接于前脚架2上端的第三枢接部23,使第一连杆80可相对于前脚架2上下枢转,并且在婴童餐椅骨架I展开时,驱动两枢接滑套7使同时滑至两扶手架6的前端,而令婴童餐椅的扶手架6因此自动向前平伸,第一连杆80枢转时,藉由与其枢接之第三连杆82拉动滑座83向上滑动,再由第二连杆81推动后脚架3相对于前脚架2展开。在第一连杆80的上方尚可连接一餐盘85,使在婴童餐椅骨架I张开与收折过程中,可随着两枢接滑套7沿扶手架6往复移动。座支架5,可供支撑一座位或穿置一软式座布而构成一座位,其前端系枢接于第一连杆80,后端与背支架4枢接;当展开婴童餐椅骨架I时,背支架4被扳动而往上枢转,座支架5随之往上枢转而最终停留于一接近水平或水平的位置。由于座支架5与第一连杆80枢连,在随背支架4枢转的过程中将驱动第一连杆80,使第一连杆80离开前脚架2而往上枢转,第一连杆80上端透过枢接滑套7转换移动的形式而平举起扶手架6,下侧则连动第三连杆82拉动滑座83向上滑动,以连动第二连杆81展开后脚架3。当收折婴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童餐椅骨架,至少由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背支架、一座支架、一扶手架、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第三连杆枢接组成,并藉由一锁定机构保持于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的上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藉由该第一枢接部与该背支架枢接,藉由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后脚架枢接,藉由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连杆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后脚架,另一端则枢接于一可沿该前脚架滑动的滑座;该第三连杆枢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滑座之间;此外,该座支架枢接于该背支架与该第一连杆之间,且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枢接一枢接滑套而可沿该扶手架滑动而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童餐椅骨架,至少由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背支架、一座支架、一扶手架、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第三连杆枢接组成,并藉由一锁定机构保持于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的上端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第三枢接部,藉由该第一枢接部与该背支架枢接,藉由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后脚架枢接,藉由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连杆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后脚架,另一端则枢接于一可沿该前脚架滑动的滑座;该第三连杆枢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滑座之间;此外,该座支架枢接于该背支架与该第一连杆之间,且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枢接一枢接滑套而可沿该扶手架滑动而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餐椅骨架,其特征是该锁定机构装设于该背支架与该前脚架之间,而使该背支架与该前脚架被锁定时无法相对地枢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餐椅骨架,其特征是该锁定机构装设于该扶手架与该枢接滑套之间,而使该枢接滑套被锁定时无法沿该扶手架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餐椅骨架,其特征是该背支架设有一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