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孔丝钻,将钻头和螺丝攻按照其使用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欲攻通孔螺纹的工件,只需一次装夹,便可保证以标准的底孔直径,完成钻底孔、攻丝的全部过程。这样不仅免除了寻找合适的钻头和重复装夹的麻烦,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并可减少设备的投资。本通孔丝钻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加工及流水生产线作业。(*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丝攻,特别是一种带钻头的螺丝攻,适合于对工件攻通孔螺纹。现有的螺丝攻和钻头是分别独立制造的,为了在工件上攻出所需要的螺纹孔,必须分别找出合适直径的螺丝攻和攻该直径螺纹前需钻的底孔直径的钻头。实际作业中,往往由于找不到规定直径的钻头,而使用直径相近的钻头钻底孔。这样就会造成所攻螺纹孔的质量下降,严重时还将损坏螺丝攻,甚至使工件报废。另外,为攻一个螺纹孔,还需经过两次装夹,工序繁复,当第二次装夹后,还要重新对中心,若中心不准也会造成所攻螺丝孔的质量下降或损坏螺丝攻和工件。总之,目前所采用的方法难以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螺丝攻,它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保证以标准的底孔直径,只需一次装夹,便可优质地完成对工件攻通孔螺纹的钻底孔、攻丝的全部工序。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通孔丝钻,将其圆柄装入机床的夹头中夹紧,然后以适当的转速对工件进钻,此时切削刃首先接触工件,通孔丝钻开始对工件进行钻孔,当孔钻通后,由于不需换夹和重对中心,便可继续或经变速后继续进钻,此时切削齿接触工件,开始对工件进行切丝,随后校准齿便对已切出的螺纹进行校准,当所有的螺纹都被校准齿校准过以后,再将通孔丝钻反转,使其退出工件,这样就实现了一次装夹而完成对工件钻底孔、攻丝的目的。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通孔丝钻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钻头部分切削角度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通孔丝钻的前端是切削刃1,担负钻孔时主要的切削工作,与切削刃1相连的是两条起导向及辅助切削作用的棱边2和用于容纳和排除切屑的两条螺旋槽3,切削齿4按圆周均等排列三至四排,每排由数个磨成锥角的刀齿组成,以便将切削负荷分配在几个刀齿上,其前端与棱边2相连,后部与具有完整齿形的、用于校准已切出的螺纹并引导通孔丝钻沿轴向运动的校准齿5相连,校准齿5与切削齿4的排列及排数相对应。棱边2的直径小于校准齿5的直径,加工钢料及塑性金属时,棱边2的直径D=d-t,加工铸铁及脆性金属时,棱边2的直径D=D-(1.05-1.1t),式中D是棱边2的直径,d是螺纹名义直径,也即校准齿5的外径,t是螺距。另外,还有三至四条容屑槽6与螺旋槽3相通,以便排除切屑。通孔丝钻的后段是圆柄7及方榫8,用于装在机床上或板手内传递力矩。如图2所示,通孔丝钻切削刃1的角度为2φ=118°±2°,棱边2与螺旋槽3的斜角φ=30°,横刃9的余角φ=48°,后角aA=12°。如图3所示,切削齿4的前角r=12°,其后角a=8°。本技术通孔丝钻,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加工及流水生产线作业,可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由于在同一台机床上便可完成钻底孔和攻丝的全部工序,所以还可减少设备的投资。权利要求1.一种由切削齿4、校准齿5、容屑槽6、圆柄7和方榫8组成的通孔丝钻,其特征是前端还有切削刃1通过棱边2与切削齿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丝钻,其特征是棱边2的直径小于校准齿5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孔丝钻,其特征是容屑6和螺旋槽3是相通的。专利摘要一种通孔丝钻,将钻头和螺丝攻按照其使用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欲攻通孔螺纹的工件,只需一次装夹,便可保证以标准的底孔直径,完成钻底孔、攻丝的全部过程。这样不仅免除了寻找合适的钻头和重复装夹的麻烦,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并可减少设备的投资。本通孔丝钻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加工及流水生产线作业。文档编号B23B51/08GK2062664SQ8922166公开日1990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陈煜 申请人:陈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切削齿4、校准齿5、容屑槽6、圆柄7和方榫8组成的通孔丝钻,其特征是前端还有切削刃1通过棱边2与切削齿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煜,
申请(专利权)人:陈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