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组织治疗组合物递送到缝合组织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299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3:19
一种自固定缝合线,所述自固定缝合线具有小于1毫米标称直径的缝合线。使用高精度保持器切割机将多个保持器切入所述缝合线。所述保持器切割机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以在小于1mm标称直径的缝合线上高密度切割一致和有效的保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自固定缝合线和具有高密度保持器的缝合线以及用于制造此类自固定缝合线和缝合线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仅举几个例子,诸如缝合线、缝钉和平头钉的伤口闭合装置已广泛地使用在人和动物的表层和深层外科手术中以闭合伤口、修复创伤或缺损接合在一起(使切断组织接近、闭合解剖间隙、将单个或多个组织层附接在一起、在两个中空/腔内结构间促成吻合、连接组织、将组织附接或重新附接到它们适当的解剖位置)、将外来元件附接到组织上(附接医用植入物、装置、假体和其他功能性或支撑装置)以及将组织重新定位到新的解剖位置(修复、组织隆起、组织嫁接和相关手术)。缝合线通常用作伤口闭合装置。缝合线通常包括连接到具有尖点的针上的丝状缝合线。缝合线可由广泛的多种材料制成,包括生物可吸收性(即,随时间推移完全分解在体内)或非生物可吸收性(永久性的,不可降解的)材料。已发现可吸收性缝合线在以下情况下尤其可用缝合线的移除可能会危害到修复的情况,或在已完成伤口愈合之后,自然愈合过程使得无需由缝合材料提供支撑的情况;例如,完成简单的皮肤缝合。不可降解(非吸收性)缝合线用于期望可延迟愈合的伤口处或需要缝合材料为伤口提供长时间物理支撑的伤口处;例如,在深层组织修复、高张力伤口、多种整形外科修复和一些类型的外科手术吻合中。另外,很多种外科手术针是可用的;通常基于特定应用的需要来选择针体的形状和尺寸以及针尖的构造。使用普通的缝合线,将缝合针在伤口的一个侧面上推进以穿过所需组织然后穿过伤口的相邻侧面。然后,缝合线形成“线圈”,其通过在缝合线打结以固定闭合的伤口而完成。打结会花费时间并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i)刺穿,(在皮下闭合之后缝合线(通常为缝合线结)穿过皮肤的情况),ii)感染(细菌通常能够粘附和生长在由结形成的空间中),(iii)膨胀/成块(遗留在伤口中的大量缝合材料是构成绳结的部分),(iv)滑移(绳结可滑动或解开),以及(V)发炎(绳结充当在伤口中的大块“异物”)。与打结相关的缝合线圈可导致局部缺血(绳结可形成能绞扼组织和限制血液流动到该区域的张力点)和增加手术伤口裂开或破裂的危险。打结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可包括很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闭合手术伤口上。附加的手术时间不仅对病人不利(并发症的几率随着在麻醉下花费的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且增加了手术的总体成本(预计很多外科手术每分钟操作时间下花费在$15到$30之间)。自固定缝合线(包括有倒钩的缝合线)不同于常规的缝合线,因为自固定缝合线有多个组织保持器(例如倒钩),所述组织保持器在设置好后将自固定缝合线锚定到组织中并且防止缝合线在相对于保持器面对的方向上移动,从而无需打结以将相邻组织附接在一起(“无结”闭合)。具有倒钩的无结的组织接近装置先前在(例如)公开了具有倒钩状凸起的有把手锚固器的美国专利No. 5,374,268中有描述,而具有有倒钩侧向构件的缝合线组件在美国专利Nos. 5,584,859和6,264,675中有所描述。具有多个沿缝合线的更大部分设置的倒钩的缝合线在公开了单向有倒钩缝合线的美国专利No. 5,931,855中和公开了双向有倒钩缝合线的美国专利No. 6,241,747中有所描述。在缝合线上形成倒钩的方法和装置在(例如)美国专利No. 6,848,152中有所描述。用于伤口闭合的自固定系统还使得更加逼近伤口边缘,均匀地将张力沿伤口的长度分布(减少可破坏或导致局部缺血的张力区域),减少大部分保留在伤口的缝合材料(通过消除绳结)以及减少刺穿(缝合材料挤出(通常为绳结)穿过皮肤表面)。所有这些结构被认为用于减少疤痕、提高美观度以及相对于使用平制缝合线或缝钉的伤口闭合增加了伤口的强度。从而,因为此类缝合线免除了打结,所以自固定缝合线让患者体验到了改善的临床效果,并且也节约了与扩展手术和后续治疗相关的时间和成本。应该指出的是,通篇确定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专利公布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甚至在缺少由绳结施加到缝合线的张力的情况下,自固定缝合线将组织锚定和保持在适当位置的能力是比平制缝合线优越的特征。当闭合承受张力的伤口时,此优点以多种方式证明了自身(i)与将张力集中在离散点的有结的间断缝合线相反,自固定缝合线具有多个能将张力沿缝合线的整个长度分散的保持器(提供了数百个产生上好美容效果和减少缝合线“滑动”或“拉穿”的“锚固”点);(ii)可以具有比使用间断缝合线更好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的均匀的方式来闭合复杂伤口的几何形状(圆形、弧形、锯齿边)自固定缝合线在传统缝合和打结期间消除了对通常用以在整个伤口上保持张力的“第三只手”的需要(在打结期间当暂时释放张力时防止“滑移”)。(iv)自固定缝合线在打结于技术上较困难的手术中是优越的,诸如在深层伤口或腹腔镜式/内窥镜式手术中;以及(V)自固定缝合线可用于在最终闭合前接近和固定伤口。因此,自固定缝合线在解剖学上紧或深的地方(例如,盆骨,腹腔和胸腔)提供更简单的处理,并且使其在腹腔镜式/内窥镜式和微创手术中更容易接近组织;所有操作均无需通过绳结固定闭合。更高的精确度使得自固定缝合线用于比使用平制缝合线可完成的更复杂的闭合(例如,具有直径失配,更大的缺损或荷包式缝合的闭合)。自固定缝合可以是单向的,其在沿缝合线长度的一个方向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或者是双向的,通常其在沿线的一部分的一个方向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并且在线的不同部分上的另一个(通常是相对的)方向上跟随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如在美国专利No. 5,931,855和6,241,747中所述的有倒钩的保持器)。虽然可能有多个连续的或间隔的保持器的构造,但是普通形式的双向自固定缝合线包含位于具有倒钩的缝合线一端的针,该倒钩具有从针凸出直到到达缝合线过渡点(通常是中点)的尖端;在过渡点,倒钩的构型在附接到在相对端(因而在缝合线的该部分上的倒钩也具有从最近的针凸出的尖端)的第二针之前,沿缝合线的剩余长度自身翻转约180度(使得倒钩当前面向相反方向)。“从针凸出”是指倒钩的尖端更远离针并且包括倒钩的缝合线的部分可在针的方向上而不是在相对方向上更容易地拉动并且穿过组织。换言之,在典型的双向自固定缝合线的两个“半部”上的倒钩具有指向中间的尖端,在它们之间穿插有过渡片段(没有倒钩),并且针附接到任意一端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期望在一些应用中提供在型材、材料和直径上难以提供保持器的自固定缝合线。 因而,希望提供改良的自固定缝合线,其具有增强的锚固到周围组织的能力、增强的组织固定能力、增大的最大负载以及增强的临床表现。尤其希望提供改良的小直径自固定缝合线,其具有增强的锚固到周围组织的能力、增强的组织固定能力、增大的最大负载以及增强的临床表现。本专利技术提供改良的自固定缝合线,其具有增强的锚固到周围组织的能力、增强的组织固定能力、增大的最大负载以及增强的临床表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改良的小直径自固定缝合线,其具有增强的锚固到周围组织的能力、增强的组织固定能力、增大的最大负载以及增强的临床表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制造改良的小直径自固定缝合线的装置和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通过此类改良的小直径自固定缝合线而启用的临床方法和手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固定缝合线,该自固定缝合线包括缝合线,其具有沿该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M格罗斯L德鲁贝特斯基A奈马冈WL德亚戈斯蒂诺
申请(专利权)人: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