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9191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如果根据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门限值,则给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发送至邻区基站;如果接收到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返回的第二交互信息,则从第二交互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第二终端为邻区中与第一终端配对成功的终端;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及本区预编码矩阵。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协同发起基站获得协同区的预编码矩阵,同时减少数据量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第四代通信系统(4G)的标准,IMT-Advanced对于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上下行的频率效率有更高的要求。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简称COMP)是一种提高高速率传输覆盖范围、小区边缘服务质量和吞吐量,以及系统吞吐量的技术,成为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技术,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协同多点传输,即多个基站协同传输,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UE)。3GPP定义的COMP包括2种场景:一种是多点协同调度,即通过相邻节点之间交互调度信息,使得各个小区传输信号之间干扰得到协调;另一种是多点联合处理,即多个协同节点之间通过共享数据及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ituationinformation,CSI)、调度信息等,联合为目标用户提供服务。多点协同调度的优点各个节点间不需要交互太多的信息,无线接口没有影响,其缺点是无法获得协同传输增益,对频谱利用效率的提高没有贡献。多点联合处理可以获得宏分集及协同传输增益,可以获得高阶天线的处理增益。其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和CSI信息的交互,复杂度高。协同多点传输原理如图1所示。服务基站和协同基站之间通过X2(光口)相连,目前X2接口未定义。位于小区边缘用户,与相邻小区的距离和服务小区的距离具有可比性,服从于网络MIMO的特点。另外,边缘用户是主要的干扰对象(下行受到临近小区的干扰,同时上行会干扰临近小区)。当前主要采用的是FFR和功率控制的手段,FFR主要是干扰躲避的策略,在这种方式下,如果协同,会为边缘用户带来较大的性能提升,同时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COMP的分类:(1)联合处理(JointProcessing,JP)数据在协同集的基站上可用;包括2种,a、联合传输(JT),即各个协同集内的(全部或部分)基站向UE传输数据;协同的基站向UE同时发送数据(相关或不相关),来提高接收信号质量或者主动消除对其它UE的干扰。b、DCS:动态小区选择:COMP协同集中的一个基站向UE发送数据。(2)协同调度/协同波束赋形(Coordinated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下行数据来自单小区,但小区之间相互协同使协作点之间干扰消除。数据仅在服务基站可用,但用户在协同集中调度或进行协同波束赋形beamforming。COMP从链路方向考虑,可以分为:ULCoMP和DLCoMP。目前在标准技术研究重点倾向JT模式,并且JT模式主要实现方法是如果2个小区间存在JT,则协同数据或者通过核心网给两个基站发送,或者核心网发送到一个基站,然后通过X2接口转发到其他基站。当前方案主要缺点是协同传输的基站间的数据处理过程要严格对齐,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延迟要求很高。而在基站间做到这一点的复杂性很高。一旦出问题,不但没有增益,还很大程度恶化了无线通讯的性能。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x2接口的通信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协同多点传输技术中的多点联合处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和CSI信息的交互,复杂度高的问题。一种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如果接收到所述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返回的第二交互信息,则从所述第二交互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成功的终端;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及本区预编码矩阵。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种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第一基站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及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的第二终端,并将所述预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终端;邻区基站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及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并将该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发送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所述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生成本区预编码矩阵。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基站,包括:反馈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协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是否超过预设门限值,如果是,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接收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返回的第二交互信息,从所述第二交互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成功的终端,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及本区预编码矩阵。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基站,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生成本区预编码矩阵,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邻区基站,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及对应小区中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的第二终端,并将所述预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终端;根据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及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并将该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发送到所述第一基站。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两个,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现小区间协同时,能够在协同发起基站获得协同区的预编码矩阵,并且只需传送信道信息,并不需要传送数据信息。而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每个基站都会得到本区预编码矩阵,为后继本区数据预编码和协同区数据预编码做好协同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小区间协同传输结构原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小区间协同传输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现预编码矩阵的生成的流程图;图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法的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方法实现预编码矩阵的生成的流程图;图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协同多点传输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如果接收到所述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返回的第二交互信息,则从所述第二交互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成功的终端;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及本区预编码矩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成预编码矩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如果接收到所述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返回的第二交互信息,则从所述第二交互信息中获取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成功的终端;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及本区预编码矩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交互信息包括:预分配资源信息、第一终端在所述预分配资源上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一协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协同标识用于标示所述第一交互信息为节点间建立协同传输的信道信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互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预分配资源信息,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协同标识,其中,所述第二协同标识用于标示所述第二交互信息为第一交互信息的反馈信息。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生成协同区预编码矩阵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小于预设门限值或者所述邻区基站中没有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的第二终端,则利用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本区预编码矩阵Wa,或,所述邻区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交互信息中的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本区信道信息确定本区预编码矩阵Wb。5.一种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本区信道信息和邻区信道信息;第一基站如果根据所述邻区信道信息确定邻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门限值,则给所述第一终端预分配资源,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预分配资源的信息生成第一交互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邻区信道信息对应的邻区基站;邻区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及所述邻区基站对应小区中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配对的第二终端,并将所述预分配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终端;邻区基站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信道信息及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并将该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发送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所述协同区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生成本区预编码矩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