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工位的喂纱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喂纱装置(13)是可加装的补充组件(12)的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工位的喂纱装置。
技术介绍
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相关地公开了,为了在捻线锭子运转时保证稳定的运行情况,在纱线气圈中因旋转的纱线而出现的离心力通过在到来的外纱线中的相应的反力保持处于平衡。反力例如由捻线锭子中的摩擦力、储纱盘上的摩擦力、纱线移动路线上的摩擦力和由纱线制动器所产生的摩擦力之和构成。纱线制动器一般是可调节的,因而可以将视支数、纱线类型或纱线制备而不同的运行情况和受力状况考虑进来。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相关地,经常采用滞后制动器作为纱线制动器,该滞后制动器配备有特殊造型的摩擦轮并且实现了计量精密且完美地利用制动力。在许多不同的专利申请例如DE 41 21 913 AU DE 100 30 888 B4或EP I 167597B1中,相当明确地部分描述了这种具有用于内纱线和/或外纱线的纱线张力调节的机构的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在DE 100 30 888 B4或EP I 167 597 BI所公开的捻线锭子中,例如放弃了储纱盘,取而代之的是,纱线张力基本上通过随捻线锭子转动的罐筒来调节,该罐筒尽量抑制自由纱线气圈的形成,但残余气圈除外。此外,已知的捻线锭子分别配备有工位自身的、可被设计成不同的外纱线张力调节机构。在DE 100 30 888 B4中例如描述了,该机构或是以纱线制动器的形式构成,或者可以是借此不仅制动外纱线而且主动输送纱线的机构。EPl 167597 BI所公开的纱线调控机构最好也以主动喂给机构的形式构成。但是,在由DE 100 30 888 B4或EP I 167 597 BI所公开的翼锭式多股捻绳装置中,随动的罐筒的使用已被证明是不利的,这是因为罐筒一方面遇到由转动的外纱线所造成的并非不明显的磨损,另一方面,罐筒须作为转动质量被锭子驱动装置带动。另外,罐筒的空气摩擦造成须通过锭子驱动装置来补偿的附加损失。DE 41 21 913 Al公开一种捻线锭子,其中,内纱线的纱线张力和外纱线的纱线张力借助调整机构被如此控制,即,纱线在捻合点具有相同的纱线张力和相同的纱线速度。此时,内纱线承受内纱线制动器的作用,其制动作用根据外纱线张力/气圈纱线张力来控制。外纱线从外纱线制动器起被居中送入捻线锭子并在转动的储纱盘处沿径向离开,该储纱盘在捻盘的下方安置在捻线锭子上。此时,外纱线至少部分围绕储纱盘,随后,纱线经过捻盘的外边缘被转送入自由的纱线气圈。另外,因为自由纱线气圈的形状和直径决定性地共同决定了每个捻线锭子上的能耗,所以,例如DE 10 2008 033 849 Al已经提出,外纱线的供纱速度借助主动喂纱装置来调节,从而不会出现纱线积蓄,而是纱线张力处于这样一个值,该值根据锭子的几何形状尽量减小围绕锭子的自由纱线气圈的直径。利用DE 10 2008 033 849 Al所公开的捻线锭子实施方式,可以在工作中获得与迄今所知的捻线锭子相比更高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任务在于改进喂纱装置,它实现了对于已被投入使用的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也能显著降低能耗。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将通过以权利要求1的特征为特点的喂纱装置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作为可加装的补充组件的组成部分的喂纱装置尤其带来以下优点,即,也能以相对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事后改动已投入使用的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工位,从而显著减少其能耗。通过使用这样的补充组件,在老式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中,也可以调节外纱线的纱线张力,从而尽量减小围绕捻线锭子的纱线气圈的直径,结果,可获得20% 30%的捻线锭子的能耗节约。这意味着,许多老式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可就能耗而言被相对顺利地升级至这样的标准,该标准几乎对应于装备了如DE 102008 033 849 Al所述的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标准。如权利要求2所述,补充组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可按规定来控制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纱线摩擦轮转动。借助该驱动装置,经过摩擦轮的外纱线的纱线速度和进而纱线张力可被精密计量。就是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喂纱装置,总是保证完美的外纱线处理。此外,通过连续调整纱线速度,可靠避免喂纱时的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导致纱线断裂或纱线气圈瘪缩。此外,纱线速度被用作纱线张力的调节参数,在这里,确定在锭子上形成纱线气圈之前或之后的纱线张力。不过,或者也可以使用用于驱动捻线锭子转动的驱动装置的功耗作为纱线张力的调节参数。就是说,纱线速度如上所述通过纱线张力影响到自由纱线气圈直径,其尺寸对于相应的驱动装置的功耗是决定性的。也可以想到的是,组合上述调节参数,以便尽量精确调节纱线张力,在这里,纱线张力的所需要的监测最好以电子方式和/或机械方式来实现。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如权利要求3所述,补充组件具有两个可单独控制的驱动装置,各有一个用于对外纱线施加作用的纱线摩擦轮连接到每个驱动装置。此时,这样的补充组件被固定在相邻的工位的壁上。这样的实施方式有以下优点,外纱线同时被输送给两个相邻的工位,在此,因为驱动装置是独立控制的,所以,还是可顺利实现外纱线的单独处理。如权利要求4所保护的那样,补充组件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外壳,补充组件能够借助于该外壳被固定在相邻的工位的壁上。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这些驱动装置通过控制线被连接到工位自身的控制箱,该控制箱通过数据总线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中心控制装置相连。为调节出所力求的外纱线张力,可如此控制驱动装置,即,总是保证为此所需要的外纱线的纱线速度。就是说,外纱线的纱线张力由驱动装置根据纱线速度来调节,从而对应的纱线气圈始终具有其最小直径,所述最小直径分别由对应的捻线锭子的筒子容纳罐筒的直径来预定。权利要求7规定,该喂纱装置的驱动装置不仅能够在“加速”的意义上,而且也能够在“减速”的意义上影响外纱线的纱线速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简单可靠地调节外纱线的相应地需要的纱线张力。如权利要求8所述,这些驱动装置最好以步进马达形式构成。这种步进马达是在驱动装置技术中经过考验的、在市场上能低价买到的大批量部件。如权利要求9所述,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补充组件的纱线摩擦轮如此设置在两条外纱线的纱线移动路线中,即,所述补充组件的纱线摩擦轮在纱线路径上分别设置在工位自身已有的纱线制动器的纱线摩擦轮的下游。通过这样的布置保证了,在任何工况下,就是说不仅在工位启动时,而且在正常捻线工作中,在纱线制动器上有承受拉伸力的外纱线。工位自身的纱线制动器最好构成为可按规定来控制的滞后制动器。这样的滞后制动器尤其有以下优点,即,所产生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与速度或转速无关,就是说,滞后制动器从静止状态到由结构规定的最高转速一直具有一样的制动力矩,该制动力矩根据需要当然可以被精确调节。如权利要求10所述,用于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或工位自身的控制箱是如此构成的,即,它们只在一个工位启动后并且在随后的捻线工作或捻绳工作中通过补偿组件的喂纱装置来调节外纱线的相应的纱线张力。这意味着,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和/或控制箱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喂纱装置,虽然在捻线工作中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里调节外纱线的纱线张力,但不在工位启动时调节。这些工位在使用工位自身已有的纱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捻线机或翼锭式多股捻绳机的工位的喂纱装置,所述工位为了在外纱线中产生纱线张力而具有工位自身的纱线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喂纱装置(13)是能够加装的补充组件(12)的组成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佩德沃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