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化应用的斜面诱导自组装胶态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5415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化应用的斜面诱导自组装胶态晶体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基底的准备:包括清洗和亲水化处理;(2)制备胶液:将微米球或纳米球分散在溶剂中,得到一定浓度的胶液;(3)将步骤(1)准备好的基底固定在某斜面上;(4)将步骤(3)含有基底的斜面放在恒温装置中;(5)在基底的顶部均匀地滴一排胶液,胶液沿着斜面流下,最后铺满整个基底;(6)干燥后,即得胶态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装置,巧妙地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力,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在工业化大面积基底上的微米球和纳米球晶体的自组装。该晶体在现代半导体工业、微纳加工、数据存储、光学工程和微纳掩模(小球印刷术)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态晶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小球组装成胶态晶体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这是因为胶态晶体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和潜在应用,例如它可以用于纳米印刷术,生物传感,表面等离子体,数据存储,光子晶体等。随着人们对器件的小型化日益追逐,微纳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胶态晶体在微米、纳米印刷工艺方面的作用,有望取代昂贵而耗时的电子束刻蚀、 离子束刻蚀、光刻等设备,在工业化浪潮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技术与工业化生产高度兼容,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制备胶态晶体的技术有多种,比如匀胶法、电场辅助自组装法、提拉法及捞膜法等。然而获得大面积的胶态晶体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制备技术。Fischer等人用匀胶法获得了 10 μ m尺度上的单层球,但是这些胶态晶体包含了各种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错位等。电场辅助自组装法需要特别的装置,即在胶液里插入两个平行板(电极),然后加电场,已经带电的小球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某一侧电极移动。然而,这种方法也只能制备小区域的小球阵列结构。提拉法对制备胶态晶体的装置要求不高,但一个极大的缺陷是把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工业化应用的斜面诱导自组装胶态晶体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基底的准备:包括清洗和亲水化处理;(2)制备胶液:将微米球或纳米球分散在溶剂中,得到一定浓度的胶液;(3)将步骤(1)准备好的基底固定在某斜面上;(4)将步骤(3)含有基底的斜面放在恒温装置中;(5)在基底的顶部均匀地滴一排胶液,胶液沿着斜面流下,最后铺满整个基底;(6)干燥后,即得胶态晶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以治许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