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7938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包括同轴轴向延伸的外管和内管,内管的远端开口附近具有用于撑开患病部位的可径向展开的元件,元件在第一状态时容置于外管内,在第二状态时从外管突伸出并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使其维持径向展开的状态。该喷药装置能够将配制好的有效治疗药物液体或凝胶状或粉末状固体粒子输送至鼻窦病变部位,并将额窦和/或上颌窦空腔部分作为药物存储器,使病变部位能够在足够长的治疗期内都能得到药物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生于5 79岁之间。卫生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达10%至14%,鼻窦炎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5%左右,全球有将近6亿人正在饱受鼻炎的“骚扰”,并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66%的哮喘患者是过敏性鼻炎的受害者。据专家介绍,过敏性鼻炎如未得到正确治疗,超过1/3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哮喘。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为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它们均以小管(鼻窦开口,以下简称鼻窦口)与鼻腔相通。它们隐蔽在鼻腔旁边,如图1所示,上颌窦9位于鼻腔两旁、眼眶上面的上颌骨内;额窦7在额骨内;筛窦8位于鼻腔上部的两侧,由筛管内许多含气小腔组成;蝶窦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内。正常人的鼻腔及鼻窦内之表皮黏膜细胞持续有清澈的液体分泌出来,再经由黏膜细胞上面的纤毛有规率的脉动,将这些分泌物从鼻窦、经由鼻腔往后流到鼻咽腔、喉咙再吞入食道、及胃中。一般成年人每天约分泌I公升的黏液,藉由这些黏液来维持鼻腔及鼻窦内部的湿度,同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异物,以保护呼吸道的健康。一旦因为病毒、细菌的入侵,或异物的刺激,导致清澈的黏液分泌变为脓稠,或纤毛丧失有规率的脉动,都会产生脓稠的鼻涕或鼻涕倒流的感觉,而引致鼻炎或鼻膜肿胀,都会使这些小管闭塞。当这些小管闭塞时,就会影响到鼻腔黏液滞流在鼻窦内,影响排放。如果不及早诊治,就会演变成为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其他鼻炎。当鼻窦发炎时会造成头痛、鼻塞、流脓涕、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较小儿童幼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脓鼻涕刺激咽喉还可以引起咽喉不适,咽喉炎等。而过敏性鼻炎,通常患者接触或吸入致敏原后,体内的IgE (免疫球蛋白E)会引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造成过敏反应。变应原是诱导特异性IgE抗体并与之发生反应的抗原。它们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敏性鼻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若上述病症反复发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层增殖性改变,导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其症状与感冒相似,主要是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和流清水状鼻涕(流鼻水)等症,间歇性反复发作,发作时鼻粘膜苍白水肿。严重也有可能会演变成鼻窦炎、哮喘或耳部感染。对于药物治疗在鼻腔疾病的应用,传统上采用滴鼻或喷雾剂向鼻腔内喷洒药物的方式。研究表明,由于组织的遮挡,传统的治疗方式下有效药物并不能顺利达到病变部位,只能将不超过30%的药液不均匀的送达病变部位,大大降低了药物治疗效果。目前已有鼻腔冲洗装置,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药物的药液冲洗鼻腔,但短暂的药物作用几乎仅限于鼻甲部位内,并不能到达额窦和上颌窦窦体内部,不能对发炎鼻窦直接作用,而多数鼻窦发生病变会涉及几乎所有窦体。其实,即便药液能够进入窦体空腔内部,而对于额窦开口在底部的窦体来讲,在清洗或喷药完成后,几乎所有药液都会由窦口流出,药物也没有机会贮存在其内部进行长期有效治疗。功能性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对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具有特别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以精确的去除病变组织和骨头,使鼻窦开口扩大,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具有传统鼻窦炎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性。但是鼻内窥镜手术的价格昂贵,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重复治费用造成患者精神经济负担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手术疗法主要有神经阻断术治疗、低温等离子术、下鼻甲黏膜手术、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手术,和其他的手术疗法,但是上述手术复发率高,费用高。而大多数鼻病长期反复正是因为治疗药物不能长期持续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间断性的治疗带来疾病反复发作。如果能通过简单的微创手术,针对病变部位长期定点定量给药可以更有效的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申请号为CN200620161536. 2的专利公开了 “一种治疗鼻炎、鼻窦炎的气囊扩张导管”,其中,气囊可以达到扩大鼻道的目的。通常的炎症并不发生在鼻道内,而是处于鼻窦位置。而临床事实表明,仅是对鼻道机械扩张,只是暂时性疏通呼吸通道,缓解疾病不适,缺乏药物的作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很有限。申请号为CN200420085915. 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颌窦冲洗扩张管”,该扩张管由硅胶制成,放置在上颌窦开窗口或上颌窦自然窦口,由冲洗管对鼻窦内进行冲洗消毒。如放置在上颌窦开窗口,此扩张管设计虽然避免了鼻窦炎复发而采取反复下鼻道穿刺手术对病患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但上颌窦开窗术也是一种创伤手术,同样具有创伤性危害。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公知上颌窦开窗术又称为上颌窦造瘘术,有以下常见并发症1、鼻泪管损伤, 导致手术后患侧长期流泪不止。2、因造瘘位置过于偏后,损伤了腭大动脉的鼻支,或过于偏前,损伤了上唇动脉鼻支,导致鼻出血。3、因手术后处理不当致使下鼻甲与鼻腔侧壁粘连。 另外,该专利的扩张管声称也可以放置在上颌窦自然窦口,但是如前所述,由于鼻窦炎患者是因自然窦口狭窄而致,因此具有前翼和尾翼的该扩张管实际上是无法放置于上颌窦自然窦口处的,从而无法通过该专利所提供的扩张管将药物直接喷洒到鼻窦炎患者的患病部位上。申请号为CN200780017176. 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药物治疗的鼻泪引流系统植入物,通过该植入物将药物作用于预期的部位上。由于泪点狭窄,在插入该植入物之前需要在泪点插入扩张器以预先扩张泪点,含有药物的植入物才能顺利进入到预订部位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借助于该专利提供的植入物,同样无法将药物直接喷洒到鼻窦炎患者的患病部位上。美国专利US 7,645,272B2 “devices,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disorders of the ear, nose and throat”中,展不了一类用来冲洗鼻腔或鼻窦腔的装置,可以借此将液态的生理盐水或含药药水等液体状态注入鼻窦。通常情况下,限于鼻窦及其周围组织对压力承受的限制,以单轴打孔分散喷药方式喷入的液体不能完全覆盖病变,而且只能对鼻窦起到简单的润洗作用,在鼻窦内停留的时间相当短。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能够通过微创手术将药物直接喷洒至病变部位,并使药物长时间发挥作用。才能够对药物治疗鼻窦炎等鼻腔内疾病起到质变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通过微创手术方式将缓释治疗药物直接喷洒至鼻腔内病变部位,并将缓释药物贮存在鼻腔内,实现较长期的持续治疗,从而降低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复发的可能,并通过治疗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该喷药装置包括同轴轴向延伸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的远端开口附近具有用于撑开患病部位的可径向展开的元件,所述元件在第一状态下容置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元件在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外管突伸出并直接作用于所述患病部位使其维持径向展开的状态。 所述内管的近端开口与真空抽吸设备和药物存储容器相连。所述患病部位是额窦和/或上颌窦的鼻窦口。所述内管的远端开口附近的管体在周向上裂开,从而形成该可径向展开的元件。所述可径向展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的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喷药装置包括同轴轴向延伸的外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的远端开口(3)附近具有用于撑开患病部位的可径向展开的元件,所述元件在第一状态时容置于所述外管(1)内,所述元件在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外管(1)突伸出并直接作用于所述患病部位使其维持径向展开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魏征
申请(专利权)人:浦易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