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829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支承台,在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之间设有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支承台右侧的上表面设置下部行走轨道,在上平台右侧的下表面设置上部行走轨道;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连接,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的上端与上平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叉杆的下端与下支承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的上部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作业稳定性较好,钢结构的升降平台能够实现升降从而跨越高墙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维护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层不断推陈出新,城市美化亮化、文明城市创建,当今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人文元素、美化意识,从这个发展层面上来说,各种新颖美观、各具风格、造形别致的幕墙玻璃建筑将会加速推广应用,幕墙玻璃不仅可增加建筑物内部的透光节能性,而且可增强外墙的美观性,现代高层高档建筑外墙大多选用玻璃幕墙结构,保持建筑外墙外观的长期整洁美观,就必须要对外墙建筑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这就注定了高层维护设备——擦窗机在国内、外的普及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层幕墙玻璃的清洗、安装设备的必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可,擦窗机是高空作业最安全、实用、高效的专用清洗设备。依据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理念,会同城市建筑多元化趋势,高层楼面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外观、立面结构形式、楼顶空间尺寸都各不相同,楼层面的空间有限,有些既要停放直升机、并保证直升机垂直起降的安全可靠,又要安装擦窗机,使得空间更加局限。现有擦窗机在安装及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在工作状态下既要安全可靠,在非工作状态下又可节省楼层面的有限空间。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支承台,在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之间设有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支承台右侧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部行走轨道,在上平台右侧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部行走轨道,上部行走轨道与下部行走轨道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连接,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的上端与上平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叉杆的下端与下支承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的上部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移动。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下横梁、顶升横梁和油缸,下横梁连接在位于上平台左右两侧的第一叉杆的下端之间,顶升横梁连接在位于上平台左右两侧的第二叉杆的中部之间;在所述下横梁上固定下耳板,下耳板与油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顶升横梁上固定上耳板,上耳板与油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上平台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安装擦窗机的轨道。本专利技术结构比较紧凑、作业稳定性较好,钢结构的升降平台能够实现升降从而跨越高墙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既能保证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直升机可垂直起、降不受影响),又能满足高层擦窗机在非工作状态时离开与直升机的共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顶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2所示所述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1、第一叉杆2-1、 第二叉杆2-2、顶升横梁3、下横梁4、下支承台5、下耳板6、上耳板7、油缸8、轨道9、下部行 走轨道10、上部行走轨道11等。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平台I和下支承台5,上平台I的上表面设置用于 安装擦窗机的轨道9,在下支承台5右侧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部行走轨道10,在上平台I右侧 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部行走轨道11,上部行走轨道11与下部行走轨道10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所述上平台I和下支承台5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连 接,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2-1的上端与上平 台I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2-1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10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 道10移动;所述第二叉杆2-2的下端与下支承台5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2-2的上部 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11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11移动;在位于上平台I左右两侧的第一叉杆2-1的下端之间连接下横梁4,在位于上平台I左 右两侧的第二叉杆2-2的中部之间连接顶升横梁3 ;在所述下横梁4上固定下耳板6,下耳 板6与油缸8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顶升横梁3上固定上耳板7,上耳板7与油缸8的活 塞杆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油缸8的活塞杆活动,带动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沿 着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的中部连接处转动,从而使上平台I发生顶升,直到上平台 I上的轨道面与擦窗机的工作轨道面齐面,通过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液压专用对接装置,实现 轨道与轨道的无缝稳固对接,在狭窄、墙高、空间很有限的通道内将擦窗机送到合适的位 置,从而使擦窗机实施其正常工作;当擦窗机在非工作状态时,油缸8的活塞杆缩回,使上 平台I下降,从而带动擦窗机下降到合适位置,实现擦窗机的隐藏功能。本专利技术结构比较紧 凑、作业稳定性较好,钢结构升降平台的升、降功能能够实现擦窗机的同步升、降,从而可跨 越高墙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既能保证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直升机可垂直起、降不受影响),又 能满足高层擦窗机在非工作状态时离开与直升机的共用空间并能实现隐藏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I)和下支承台(5),在所述上平台(I)和下支承台(5)之间设有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支承台(5)右侧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部行走轨道(10 ),在上平台(I)右侧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部行走轨道(11),上部行走轨道(11)与下部行走轨道(10)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平台(I)和下支承台(5)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连接,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 (2-2)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2-1)的上端与上平台(I)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2-1)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10)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道(10)移动;所述第二叉杆(2-2)的下端与下支承台(5)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2-2)的上部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11)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11)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下横梁(4)、顶升横梁(3)和油缸(8),下横梁(4)连接在位于上平台(I)左右两侧的第一叉杆 (2-1)的下端之间,顶升横梁(3)连接在位于上平台(I)左右两侧的第二叉杆(2-2)的中部之间;在所述下横梁(4)上固定下耳板(6),下耳板(6)与油缸(8)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顶升横梁(3)上固定上耳板(7),上耳板(7)与油缸(8)的活塞杆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其特征是所述上平台(I)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安装擦窗机的轨道(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支承台,在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之间设有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支承台右侧的上表面设置下部行走轨道,在上平台右侧的下表面设置上部行走轨道;所述上平台和下支承台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连接,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的上端与上平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叉杆的下端与下支承台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的上部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移动。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作业稳定性较好,钢结构的升降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擦窗机的液压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1)和下支承台(5),在所述上平台(1)和下支承台(5)之间设有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支承台(5)右侧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部行走轨道(10),在上平台(1)右侧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部行走轨道(11),上部行走轨道(11)与下部行走轨道(10)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上平台(1)和下支承台(5)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交叉设置的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连接,第一叉杆(2?1)和第二叉杆(2?2)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叉杆(2?1)的上端与上平台(1)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一叉杆(2?1)的下端设置在下部行走轨道(10)中、且可沿下部行走轨道(10)移动;所述第二叉杆(2?2)的下端与下支承台(5)的左侧转动连接,第二叉杆(2?2)的上部设置在上部行走轨道(11)中、且可沿上部行走轨道(11)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博宇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