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尘口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包括:围绕鼻子和嘴周围构成的口罩本体部;外周与上述本体部的周缘接合的环状接面部、以可装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本体部的内侧面上的定形架。特别是,上述定形架作为带有吸气孔与排气孔的抗渗薄膜,外周接触于上述本体部和接面部间的接合部分,通过在表面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突出导件构成从上述外周末端连接至上述吸气孔的非接触通路。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可以防止因面接而导致的口罩本体部过滤功能受损,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防尘口罩的防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尘口罩,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边缘围绕鼻子和嘴周边使其 处于密闭状态的所谓“面部过滤式”防尘口罩。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在施工现场的空气中分布着粉尘、灰尘、烟雾、恶臭、气体及其它对工 作人员有害的元素。因此,工作人员就需要使用防尘口罩。防尘口罩包括仅通过更换过滤 网就能暂时(semipermanent)使用的类型和使用一次或多次后废弃的类型。后者称为“面 部过滤式”防尘口罩,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相当于此。图1a和图1b公示了韩国专利第807505号中记载的防尘口罩I和插入其中的定 形架5。上述防尘口罩I包括围绕用户的鼻子和嘴周围构成的口罩本体部2以及外周与上 述本体部2周缘接合的环状接面部3。上述本体部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由格状骨架(ribs) 构成的定形架5。上述防尘口罩I具有如下优点,其能通过接面部3与面部形成紧密结合,并通过定 形架5较好地保持口罩形状。但是,由于呼吸时产生的湿气直接与本体部2接触,这样就会 急剧下降防尘过滤网的效率,最终导致防尘口罩I的使用寿命缩短。图2a和图2b公示了本申请人提出的韩国专利第999860号中记载的防尘口罩6 和插入其中的定形架7,上述防尘口罩6同样包括本体部2a和接面部3a。在上述本体部2a 的内侧面设置有薄膜状定形架7。符号7a表示向上述定形架7表面突出构成的用于防止本 体部2a内侧面与定形架7接触的突出导件。这种防尘口罩6利用上述定形架7的特性确保用户呼吸时产生的湿气不与本体部 2a接触,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防尘口罩I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如图所示,图2b中的定形架7在周缘部侧形成了一定宽度(W)的接触带8, 这会使在口罩本体部2a中与上述接触带8对应接触的宽度(W)范围内的呼吸功能及过滤 网功能丧失。这种情况在图1b的定形架5中也相同,虽然未在图中标示,但是在韩国专利 第133840号中记载的防尘口罩中也一样。因此,现有防尘口罩1,6虽然具有能够通过定形架5,7较好地保持口罩本体部2, 2a外形的优点,但是,在周缘部中产生定形架5,7与本体部2,2a相互面接的一定宽度(W, W)范围的功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防尘口罩的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包括不与本体部面接的定形架并确保口罩本体部功能不会损失的防尘口罩。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包括围绕鼻子和嘴周围构成的口罩本体部、外周与上述本体部的周缘接合的环状接面部、以可装卸地方式形成在上述本体部的内侧面上的定形架。特别是,上述定形架的特征在于作为带有吸气孔与排气孔的抗渗薄膜,外周接触 于上述本体部和接面部之间的接合部分,通过在表面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突出导件,构成 从上述外周末端连接至上述吸气孔的非接触通路。优选地,考虑到防尘口罩与面部的柔和接触,将上述定形架的外周部分设置成朝 外的环(round)状。另外,上述导件从定形架外周末端朝着内侧设置。另外,上述导件呈线 形,中间设置有多个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间隔槽,从而通过多种方式连接上述通路。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吸气孔与排气孔上设置有止回阀,以其防止空气沿不必要的 方向流通。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上述定形架只有外周相接处于口罩本体部和接面部之间的接 合部分上。换句话说,就是定形架与本体部任何一处都不相互面接。从而,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 罩可以防止因面接而导致的口罩本体部过滤功能的损失。因此,这种防尘口罩的防尘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性的效率提高。附图说明图la,图1b分别是依据现有技术的防尘口罩和插入定形架的示意图;图2a,图2b分别是依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防尘口罩和插入定形架的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沿图3中的A-A线截断的截面图;图6图是适用于图3所示结构的定形架的俯视图;图7a,图7b,图7c分别是图6所示定形架的变形实施例图。附图标记说明 10 :防尘口罩 12 :接面部 14:系带21:吸气孔 23 :导件 25 :槽28a,28b :基体 30 :帽。具体实施方式对于以上已记载及未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特征与效果,可以通过参照以下附图及对依据 本专利技术防尘口罩的理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作进一步了解。参照图3可以看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以符号10表示。上述防尘口罩10带 有罩住鼻子和嘴的面部空间,通过两侧的固定用系带14配置在面部的适当位置。本专利技术的 防尘口罩10包括构成面部空间的口罩本体部11、外周与上述本体部11的周缘接合的环11 :本体部13 :接合部 20 :定形架 22 :排气孔 24 :通路26,27 :阀门 29 :挡板状接面部12、设置在上述本体部11内侧面的定形架20。在上述本体部11两侧连接有固定用系带14,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10是,在由上述本 体部11及接面部12罩住鼻子和嘴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系带14缠绕头部从而固定于适合位置上。具体地说,上述本体部11 一般选用能够过滤外部有害空气的PP或者PE无纺布等 作为过滤材料,构成半球形、菱形及其它形状的面部空间。优选地,上述本体部11的过滤材 料为多层叠加结构。上述接面部12采用的是将聚氨酯(polyurethane)等软质树脂在尼龙纤维(nylon fiber)或者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等合成纤维织物及棉织品类软质织物的一侧上经 层压处理后形成的片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橡胶、硅、氨酯(urethane)等合成橡 胶材料。但如果考虑到与面部的触感或者吸水性、柔韧性等因素,采用上述片材效果较好。特别是,由于考虑到鼻梁的形状,就将上述接面部12制成异形的环状,这样可以 柔软地适应不同用户的面部形态,具有良好的紧贴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本体部11的周缘与接面部12的外周相互接合,接合的方法包 括可使用粘合剂、缝合、熔接等。如果本体部11采用叠层结构时,则同时接合各过滤层。 图中所示虚线部分表示在完成上述接合程序之后将内外翻过后形成的接合部13。以上虽然是对本体部11与接面部12的构造进行的详细说明,但它们并非是本发 明的特殊构造。而本专利技术的防尘口罩10经过了特殊设计,在上述本体部11的内侧面设置 有可装卸的定形架20。参照图4可以看出,上述定形架20是带有一个吸气孔21和排气孔22的抗渗薄膜, 它被设置在本体部11的内侧面,可以进行装卸。另外,定形架20的表面带有构成一体的呈 放射状的多个突出导件23,通过上述导件23在内侧定形架20与外侧本体部11之间形成非 接触空气通路24。在此,上述定形架20作为抗渗薄膜,其材料可以采用纤维素脂(cellulose ester)、聚乙烯(polyethylene)等塑料树脂或者橡胶、娃等橡胶树脂。薄膜的厚度最好为 0. 3 0.6mm。但在本专利技术中,这种定形架20的材料及厚度并不限定于此。虽然图中标示上述导件23呈线形结构,但它也可由多个突起组成。另外,如图所 示,在采用线形结构时,其中间可以设置多个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间隔槽25,从而可以通过更 多的方式连接上述通路24。参照图4及图5可以看出,上述定形架20的外周28接触于上述本体部11和接面 部12间的接合部13,并设置在本体部11的内侧面上。这样,通过上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鼻子和嘴周围构成的口罩本体部;外周与上述本体部的周缘接合的环状接面部;以可装卸的形式形成在上述本体部的内侧面上的定形架,上述定形架作为带有吸气孔与排气孔的抗渗薄膜,外周接触于上述本体部和接面部间的接合部分,通过在表面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突出导件,形成从上述外周末端连接至上述吸气孔的非接触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贞大,
申请(专利权)人:郑贞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