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730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由以下原料制成:鱼粉;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玉米胚芽粕;乌贼膏;虾粉;大豆磷脂粉;豆油;鱼油;猪油;磷酸二氢钙;高筋面粉;脱壳素;蟹用微量元素;蟹用复合维生素;氯化胆碱%;粘合剂;沸石粉,地衣芽胞杆菌预混剂;黄芪多糖预混剂。制备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方法包括二次混料、混合均匀、制粒、保温及冷却、过筛、包装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强中华绒螯蟹的抗病能力,加快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使蟹黄和蟹膏更加丰满,提高中华绒螯蟹营养价值,为养殖户增产增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增强中华绒螯蟹对原料的消化吸收效率,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拉丁名Eriocheir sinensis,是一种名贵的水产珍品。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长江水系河蟹的优点很多,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它水系的品种,市场上很受欢迎,成为最主要的养殖品种。目前,河蟹配合饲料的生产主要从鱼料、虾料转化而来,对长江水系 中华绒螯蟹的特点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使用这些饲料养殖的河蟹存在发病率高、生长速度不够、个体偏小、蟹膏和蟹黄不满等问题。养殖户通常采用在饲料中拌中药和西药、在前期和后期投喂冰鲜鱼、在后期投喂玉米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方法存在污染水质、抗生素残留、效率低下、成本高等缺点,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针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特点的高效、环保配合饲料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的认识的提高,开发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兼药物性和营养性于一体的中草药添加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鱼粉10~30%;豆粕10~15%;棉粕3~10%;菜粕3~4%;花生粕8~15%;玉米胚芽粕1~3%;乌贼膏1~3%;虾粉2~5%;大豆磷脂粉1~2%;豆油0.5~1%;鱼油0.5~1%;猪油0.5~1%;磷酸二氢钙1~2%;高筋面粉15~20%;脱壳素0.01~0.05%;蟹用微量元素1~3%;蟹用复合维生素0.5~1%;50%氯化胆碱0.1~0.2%;粘合剂0.2~0.5%;沸石粉1~3%,地衣芽胞杆菌预混剂0.05~0.15%;黄芪多糖预混剂0.01~0.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丁成朱秋凤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正昌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