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山草地蝗虫治理、牧鸡饲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草地蝗虫自古以来被当作是加剧草地退化、影响草地生态功能的害虫。全球气候变暖,草地蝗虫发生期延长,人类活动加剧和草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协同导致草地退化,为草地蝗虫发生创造有利条件。蝗虫发生期的延长和种群数量增加共同作用引发草地蝗灾频发,给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西北高山-亚高山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草地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一度成为控制蝗虫发生数量、缓解蝗虫危害的首选,但化学防治对草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家畜健康以及食物安全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已备受人们 高度关注。此外,高山草地地势起伏不平,很难依靠机械进行作业,当前依然借助人力喷雾,其防治面积和控制蝗虫成效受到很大制约。再者,高昂化学药剂,无疑加剧牧民经济负担。绿僵菌等生物源农药尽管有环境友好,无药害等优点。但高山草地多变、干燥和多风气候等条件影响绿僵菌菌丝的繁殖、扩散和传播,进而制约其治蝗成效。此外,在防蝗实践中也面临着受资金、施药机械和人力等诸多客观条件限制。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蝗虫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等特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西北高山草地治蝗育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西北高山草地草场治蝗育禽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每年6月下旬,在蝗虫频繁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冬季和春季放牧草场,将25~30日龄青脚麻肉用品种雏鸡引入冬春草场放牧;其中,所述草场的蝗虫幼成虫混合种群密度为10头/m2以上,所述牧鸡放牧强度为15~20只牧鸡/公顷草地,早上6点蝗虫开始活动、跳跃时出牧,傍晚7点太阳落山后归牧;二、每天傍晚牧鸡归牧前补充高能饲料玉米,每只鸡每天饲料补充量按以下进行配比:4~5周龄牧鸡的饲料补充量为8~10g、6~9周龄牧鸡的饲料补充量为10~15g、9周龄及之后均为20~30g;三、牧鸡在草场持续放牧9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龙瑞军,孙国军,刘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