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系统,包括:一具斜度养殖池内依序设数隔槽,并依序于错开位置形成一开口可供水流通过,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行水养殖面积,每一隔槽隔出的槽道两侧面得以布设数具有孔洞或缝隙的石头、空心砖、管体等,具斜度养殖池上方设一入水口,入水口常态保持水流动供给,并在投饲料喂食时也只需在该入水口投入即可,饲料得藉由行水槽道流动至全场,虾、蟹、鱼、贝类等会移动至该槽道进食,并在食毕后退入孔洞或缝隙休息,养殖相当方便,而虾蟹的存活率高,出水口处得设清洁过滤系统,过滤成干净的水再回送至入水口使用,可大幅节省水的消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的
,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虾、蟹、鱼、贝类等养殖系统,其得在有限空间创造出自然行水环境,并可使养殖面积得以最大化,且让饲养工作最简易,水源并可过滤再利用,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
技术介绍
按,现今水产养殖技术大幅精进,各种海水、淡水的鱼、虾、蟹或贝类等水产都有相关的养殖技术提供参考,养虾克服了捕虾造成的一些生态破坏,而蟹类这个类中的大多数动物生活在海中,但也有不少生活在淡水中或陆地上。蟹与许多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蟹类通常为杂食性、多食腐。养殖虾、蟹首重水质,需保持水质清新,习用的养殖池所使用的都不是流动的行水,而是固定水量的不行水养殖。 惟,习用不行水的养质方式,需要养虾、蟹养殖池应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要常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水的深度也要经常保持在一米以上,换水要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间,几天就要换一次水,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虾、蟹在换壳期间相当脆弱,如果此期间没有适当的防护,很容易伤到而死亡,虾、蟹的死亡率相当高,一般以习用的养殖方式存活率只达三成,养一万只虾、蟹至养成销售时只剩三千只,存活率相当低也影响到利润相当低。是以,针对上述习知养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养殖技术,实养殖市场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养殖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系统,其得在有限空间创造出自然行水环境,并可使养殖面积得以最大化,且让饲养工作最简易,水源并可过滤再利用,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提供一种养殖系统,系包含有一具斜度养殖池,该具斜度养殖池的斜度以能保持水可产生流动状态的斜度,该具斜度养殖池内依序设数隔槽,如一第一左隔槽下设一第一右隔槽,该第一右隔槽下设一第二左隔槽,该第二左隔槽下设一第二右隔槽,依此排列并使左隔槽的右侧形成一开口,而可供水流通过,右隔槽的左侧形成一开口,供水流通过,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行水养殖面积,每一隔槽所隔出的槽道两侧面得以布设数具有孔洞或缝隙的石头、空心砖、管体等,以之形成虾蟹居住的空间,该具斜度养殖池的最上方远离开口侧设有一入水口,该入水口常态保持水流动供给,并在投饲料喂食时也只需在该入水口投入即可,饲料得藉由行水槽道流动至全场,虾蟹会移动至该槽道进食,并在食毕后退入孔洞或缝隙休息,因此养殖相当方便,而虾蟹的存活率高,出水口处得设清洁过滤系统,得将脏水过滤成干净的水,再回送至该入水口使用,可大幅节省水的消耗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其中10、具斜度养殖池;Θ、倾斜角度;20、隔槽;21、第一左隔槽;211、右开口22、第一右隔槽;23、第二左隔槽221、左开口 ;24、第二右隔槽25、槽道;30、固体材料31、孔洞I或缝隙 40、入水口50、出水口 ;60、过滤系统70、闸门;80、清洁水产养殖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养殖系统的设计。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详述如下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系统,系包含有一具斜度养殖池10,该具斜度养殖池10的倾斜角度Θ以能保持水可产生自然流动状态的行水状态的倾斜角度Θ ;数隔槽20,该具斜度养殖池10内依序设数该隔槽20,且数该隔槽20采一左、一右方式交错排列,即一第一左隔槽21下设一第一右隔槽22,该第一右隔槽22下设一第二左隔槽23,该第二左隔槽23下设一第二右隔槽24,依此排列并使该第一、二左隔槽21、23的右侧形成一右开口 211,而可供水流通过,该第一、二右隔槽22、24的左侧形成一左开口 221, 供水流通过,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行水养殖面积;数固体材料30,每一该隔槽20所隔出的一槽道25两侧面得以布设具有多数孔洞或缝隙31的数该固体材料30,数该固体材料30可为石头、空心砖、管体等,以数该固体材料 30的多数孔洞或缝隙31形成虾蟹居住及获得保护的空间;一入水口 40,该具斜度养殖池10最前的该槽道25的最前端设有该入水口 40,该入水口 40常态保持水流动供给,并在投饲料喂食时也只需在该入水口 40投入即可,饲料得藉由行水的该槽道25流动至全场,虾蟹会移动至该槽道25进食,并在食毕后退入该孔洞或缝隙31休息,因此养殖相当方便,而虾蟹的存活率高;以及一出水口 50,该出水口 50设于该具斜度养殖池10最末的该槽道25的最末端。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固体材料30可为数石头、数空心砖、数管体或数塑料水管。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入水口 40设有得以调整开口大小的一闸门70,藉由该闸门70的调整开口大小,得以调节进入的水量及流速。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出水口 50设有得以调整开口大小的一闸门70,藉由该闸门70的调整开口大小,得以调节排出的水量及流速。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左开口 221或该右开口 211设有得以调整开口大小的一闸门70,藉由该闸门70的调整开口大小,得以调节该具斜度养殖池内的水量及流速。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具斜度养殖池的最末端该槽道处,得以设一清洁水产养殖区80,藉由该清洁水产养殖区80得以养殖一些清洁类水产,以使排放的水质得以较为清洁,或可回收而再利用,该清洁类水产可为文蛤或蚬。所述的养殖系统,其中该具斜度养殖池的最末端该槽道处,得设一过滤系统60,以该过滤系统60得以过滤水质将脏水过滤成干净的水回复清洁,并得以回送至该入水口 40 处再次使用,可大幅节省水的消耗量。由其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系统,确为业界首见而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的新颖性要件, 而其全面性的创新设计,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的进步性要件,而其有限环境创造行水状态,并使养殖面积最大化,再使养殖更容易及虾、蟹存活率大幅提升,如此符合较佳的产业利用性。前文系针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惟,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 与原则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如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养殖系统,其确已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所有目的,另其养殖系统的空间型态未见于同类产品,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因此,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养殖系统,包括 一具斜度养殖池,该具斜度养殖池的倾斜角度,以能保持水可产生自然流动状态的行水状态的倾斜角度; 数隔槽,该具斜度养殖池内依序设数该隔槽,且数该隔槽采一左、一右方式交错排列,即一第一左隔槽下设一第一右隔槽,该第一右隔槽下设一第二左隔槽,该第二左隔槽下设一第二右隔槽,依此排列并使该第一、二左隔槽的右侧形成一右开口,而可供水流通过,该第一、二右隔槽的左侧形成一左开口,供水流通过,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行水养殖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殖系统,包括:一具斜度养殖池,该具斜度养殖池的倾斜角度,以能保持水可产生自然流动状态的行水状态的倾斜角度;数隔槽,该具斜度养殖池内依序设数该隔槽,且数该隔槽采一左、一右方式交错排列,即一第一左隔槽下设一第一右隔槽,该第一右隔槽下设一第二左隔槽,该第二左隔槽下设一第二右隔槽,依此排列并使该第一、二左隔槽的右侧形成一右开口,而可供水流通过,该第一、二右隔槽的左侧形成一左开口,供水流通过,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行水养殖面积;数固体材料,每一该隔槽所隔出的一槽道两侧面得以布设具有多数孔洞或缝隙的数该固体材料,以数该固体材料的多数孔洞或缝隙形成虾蟹居住及获得保护的空间;一入水口,该具斜度养殖池最前的该槽道的最前端设有该入水口,该入水口常态保持水流动供给,并在投饲料喂食时也只需在该入水口投入即可,饲料得藉由行水的该槽道流动至全场;以及一出水口,该出水口设于该具斜度养殖池最末的该槽道的最末端,以之构成该虾蟹养殖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丰,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