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评价转基因棉花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677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双斑青步甲评价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即双斑青步甲-棉铃虫-棉花,以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反映转Bt基因棉花对靶标生物-鳞翅目昆虫(棉铃虫)的致死程度。在多年种植转Bt棉花棉田和对照棉花棉田内,利用陷阱法和引诱剂法相结合诱捕双斑青步甲,比较两种棉花棉田内的双斑青步甲数量。双斑青步甲在转Bt基因棉花棉田的数量低,说明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高。该检测方法准确,成本低,便于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作物生态风险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双斑青步甲评价转 Bt基因棉花抗虫性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转基因棉花于1996年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至2010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2100 万hm2。转基因棉花能有效控制棉田害虫,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棉花产量。转Bt基因棉花靶标生物为鳞翅目昆虫,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在短期内对棉铃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然而,由于棉铃虫的适应性,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的长期效果不得而知。目前,评价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方法主要有叶片饲喂幼虫法、叶片接种虫卵法和酶联免疫法。前两种方法主要用鳞翅目幼虫死亡率反映转Bt基因棉花的抗虫性,幼虫死亡率高说明抗虫性高;酶联免疫法的原理则是利用抗虫蛋白表达量反映抗虫性。但这些方法都局限在小尺度范围内,而且成本较高,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探索合适的评价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的方法十分必要。地表甲虫是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甲虫在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防治农业害虫和维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有重要作用。根据其食性差异,甲虫可划分为植食性甲虫、粪食性、肉食性甲虫和杂食性甲虫等几大类。其中,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价转基因棉花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双斑青步甲作为指示物种评价转Bt基因棉花对鳞翅目昆虫的抗性,具体由以下步骤构成:???(1)确定棉田生态系统中的双斑青步甲?棉铃虫?棉花的三级食物链关系;(2)调查棉铃虫的数量;(3)调查双斑青步甲的数量;(4)建立双斑青步甲和棉铃虫的数量关系;(5)转Bt基因棉田中的双斑青步甲的数量低,说明转Bt基因棉花具有强的抗虫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书存吴新卫曹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