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584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主要是在一转换器机壳的一端形成有一矩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符合一第一电源端口的尺寸,可供该第一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又第一开口内可拆卸地设有一转换挡片,所述转换挡片上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符合一第二电源端口的尺寸,并可供第二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利用该转换挡片可使该转换器机壳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源端口,藉此可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电源端口结构,尤指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
技术介绍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造就现有的电子装置种类繁多,其皆是为让使用者得以生活更舒适便捷,藉以提升其生活水平,而上述电子装置多半是与市电连接以取得电源。由于许多电子装置是使用直流电源,因此必须连接有一电源转换器,用以将市电转换为一符合电子装置电源规格的电压及电流。前述与电源转换器用以与市电连接的电源端口就各种应用上而有固定式及可分离式,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可分离式电源端口是采用一呈8字形的母型插座(如图7所不),其是在一转换器壳体90 —端设有一呈8字形的电源插座91,以供一匹配形状的电源接头插接,至于固定式电源端口则直接连接一电源线92 (如图8所示),电源线92与转换器壳体90连接的一端设有可提升拉扯应力的压力释放构造。由上述可知,既有电源转换器的输入电源端口至少有固定式与可分离式两种,当业者欲提供前述两种电源转换器时,必须分别开模以制造成符合其电源端口要求的电源转换器,如此不仅将提高生产成本,亦将造成库存压力。针对上述问题,显有必要进一步检讨, 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可依照需要以同一转换器机壳换装不同规格的电源端口,以降低生产成本与库存压力。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电源转换器包含有—转换器机壳,一端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适合一第一电源端口的尺寸; 及一转换挡片,可拆卸地设于前述转换器机壳的第一开口处,且所述转换挡片上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适合一第二电源端口尺寸。依上述构造所构成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中,所述第一开口适合一第一电源端口尺寸,故第一开口可供第一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又第二开口适合一第二电源端口尺寸,故第二开口可供第二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其中,若该转换器机壳遇有须装设该第二电源端口需求时,则将该转换挡片装设该第一开口处,藉以令转换器机壳的第一开口转换为第二开口, 以供第二电源端口装设,反之,亦可将该转换挡片拆卸后,以供第一电源端口设置于该转换器机壳的第一开口处,如此一来,该转换器机壳可藉由该转换挡片分别安装不同规格的电源端口,即毋需额外开发对应的模具而达到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转换挡片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转换挡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态样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态样立体图。图7为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8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转换器机壳;11第一开口;12底座;13散热凹槽;20转换挡片;21第二开口;22上固定凸块;23固定凸块;24下固定凸块;30第一电源端口;40第二电源端口 ; 90转换器壳体;91电源插座;92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其包含有一转换器机壳10及一转换挡 片20,其中请配合参阅图1,该转换器机壳10 —端形成有一第一开口 11,该第一开口 11匹配 对应于一第一电源端口 30的尺寸,故可供第一电源端口 30得以设置其间,于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电源端口 30是一 8字形的插座模块(如图5所示),其供一对应的插头插设其内以 取得电源(图中未不);该转换器机壳10具有一底座12,其匹配对应于该转换器机壳10底 部(如图2所示)。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转换挡片20匹配对应于该第一开口 11,且该转换 挡片20上形成有一第二开口 21,该第二开口 21符合一第二电源端口 40的尺寸,故可供第 二电源端口 40得以固设于第二开口 21处,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源端口 40是一于一端 设有压力释放构造的电源线(如图6所示)。又搭配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上述该转换挡片20在上侧边上形成有一上固定凸块 22,左、右侧边相邻于其下侧边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凸块23,又下侧边在第一开口 11 与该二固定块23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下固定凸块24。又该第一开口 11周缘处且对应于转换 挡片20的上、左及右侧边分别形成有一上固定槽、二固定槽(图中未示),该上固定槽匹配 于上固定凸块22,该固定槽则分别对应于固定凸块23,另该底座12上形成有对应下固定凸 块24的下固定槽,藉此可将该转换挡片20稳定地卡固于转换器机壳10的第一开口 11处, 以供将第一开口 11转换为第二开口 21。另请搭配参阅图1、图5及图6所示,该转换器机壳10表面形成有多数个散热凹 槽13,其是用以增加该转换器机壳10的表面积,藉以增加与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提升其散热效率。依上述构造所构成的电源转换器的电源端口结构,其主要是藉由该转换挡片20 固设于该转换器机壳10的第一开口 11处,藉由该第二开口 21可固设该第二电源端口 40, 其中,藉由该转换挡片20的使用与否,可在该转换器机壳10上安装第二电源端口 40或第一电源端口 30,如此一来,即可免于额外开发对应的模具,且可达到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源端口的目的,进一步达到节省制造成本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转换器机壳,一端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适合一第一电源端口的尺寸 '及 一转换挡片,可拆卸地设于前述转换器机壳的第一开口处,且所述转换挡片上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适合一第二电源端口的尺寸。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机壳底部设有一底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挡片在上侧边形成有一上固定凸块,左、右侧边且相邻于其下侧边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固定凸块,又在下侧边在第一开口与二固定块之间分别形成有一下固定凸块;及 该转换器机壳在第一开口的周缘处对应于转换挡片上的固定凸块形成有一上固定槽,又其对应于固定凸块分别形成有一固定槽,另底座对应于下固定凸块形成有一下固定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机壳表面形成有多数个散热凹槽。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口是一 8字形插座模块。6.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口是一于一端设有压力释放构造的电源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主要是在一转换器机壳的一端形成有一矩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符合一第一电源端口的尺寸,可供该第一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又第一开口内可拆卸地设有一转换挡片,所述转换挡片上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符合一第二电源端口的尺寸,并可供第二电源端口设置其间;利用该转换挡片可使该转换器机壳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源端口,藉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文档编号H01R27/00GK202818075SQ20122047352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伟强, 韩国才, 梅志雄, 陈汝峰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组合式电源端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转换器机壳,一端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适合一第一电源端口的尺寸;及一转换挡片,可拆卸地设于前述转换器机壳的第一开口处,且所述转换挡片上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适合一第二电源端口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强韩国才梅志雄陈汝峰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