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保锋专利>正文

公仔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559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仔充电器:包括一以一特定形象外观为造型、并具有一主容置空间和一副容置空间的公仔本体;一端设于主容置空间内、另端裸露于公仔本体表面、并能供外部装置使用的插座;一设于副容置空间内、并与插座电性连接的模块化电池盒;以及一与前述插座和模块化电池盒电性连接、并能将模块化电池盒的电力、稳定传输至外部装置的电路板;所述副容置空间一侧处,设有一能供模块化电池盒放入用的开口;而前述开口处,更设有一能将该开口封闭密合的盖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公仔充电器具有美观与趣味性、易于携带、不占空间、不需外接电源即可充电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仔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仔充电器。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可携式电子产品几乎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举凡移动电话、随身听、平板计算机、数字相机这类可携式电子产品都是以内置的可充电式电池作为主要的电力来源,为了随时保持在可用状态,使用者随时都要注意剩余可用的电量,避免电力中断而无法使用。然而,就以移动电话来说,在短短的几年间,已成为世界各地所广泛使用的数字传输系统,而在今日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多样,让移动电话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物品,且通过移动电话的连结,将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让人们的互动可更加的密切。但是,移动电话在使用上除了接收功率外,就属电力供应方面的问题最难突破,因为移动电话在使用时,需通过可充电式电池才能开启移动电话的各项功能,一旦电力耗尽, 其功能都将丧失,且因为可充电式电池需具有座充、旅充或车充,及在有电源的地方才能进行充电,故仍旧受到空间上的限制,而让时常在外奔波的商务人士常感不便,再者,由于一般市售的干电池无法供移动电话使用,更无法通过干电池及其配备的充电器对移动电话充电,且该充电器多较笨重,而无法被随身携带,因此,若在不具有电源供应的场所发生较紧急的事件,而移动电话又正好没电,势必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美观与趣味性、易于携带、不占空间、不需外接电源即可充电的公仔充电器,便成为本技术欲改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美观与趣味性、易于携带、不占空间、不需外接电源即可充电的公仔充电器。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公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以一特定形象外观为造型、并具有一主容置空间和一副容置空间的公仔本体;一端设于主容置空间内、另端裸露于公仔本体表面、并能供外部装置使用的插座;一设于副容置空间内、并与插座电性连接的电池盒;以及一与前述插座和电池盒电性连接、并能将电池盒的电力、稳定传输至外部装置的电路板;所述副容置空间一侧处,设有一能供电池盒放入用的开口 ;而对应于前述开口处,更设有一能将该开口封闭密合的盖体;而所述电池盒,其是由一座体,该座体是由一顶盖、及两个等间隔设于该顶盖一侧面处的第一支撑壁所组成;—底座,该底座的一侧设有一第二支撑壁,且该底座卡设于该第一支撑壁的自由端处,并于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之间,界定出能供电池置放用的第一、第二、第三容置空间;一正极装置,该正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异于第一支撑壁的一侧面处;一负极装置,该负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异于第一支撑壁的一侧面处、邻近于该正极装置、且正对于第一、第二容置空间之间的第一支撑壁;一第一导接件,该第一导接件为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该顶盖卡接;一第二导接件,该第二导接件为与该底座卡接,且该第二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另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一第三导接件,该第三导接件为与该顶盖卡接,且该第三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另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以及一第四导接件,该第四导接件的一端、为设于顶盖处、并与该负极装置连接,而该第四导接件的另一端、为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底座卡接。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公仔本体是由一头部;一与该头部底端连接的上半身部;一与该上半身部底端连接的下半身部;以及一设于该上半身部两侧处、并与上半身部连接的手部所组成;另所述插座,其可设于前述下列之一处头部、上半身部、下半身部、手部。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主容置空间和副容置空间,为呈下列的一状而设置相互连通状、非相互连通状。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特定形象外观是为下列之一真实人物、动漫人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体育用品、蔬果。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插座是为下列之一 USB插座、2. 5mm插座、 3. 5mm 插座、Micro USB 插座、Mini USB 插座;另所述外部装置是为下列之一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 口袋计算机、数字相机、个人数字行动助理、音乐拨放器、掌上型游戏机。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底座对应于该各第一支撑壁的卡接处、皆设有一卡接部,而该第一支撑壁与卡接部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卡勾;又所述底座对应于该第二导接件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定位槽,而该底座对应于该第二导接件的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定位槽,又该底座对应于该第四导接件的另一端处、 设有一第三定位槽。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正极装置穿过座体的一端、邻近于该第一导接件的一端边缘处,设有一被该第一导接件所夹持固定的导电凸片;又所述负极装置为以螺接的方式,定位于该顶盖上,且该负极装置与第四导接件的连接处,设有一能套设于该负极装置一端外的钩环,让第四导接件的一端,被固定于该顶盖与负极装置之间。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电路板延伸设有两能与电池盒电性连接的正、负极导接件。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第二支撑壁与座体接合处,其设有一能将该第二支撑壁与座体稳固连接的定位螺丝,而该第二支撑壁与定位螺丝的连接处,其更设有一螺孔。更优选的是,上述的公仔充电器,所述公仔本体的一侧处,其设有一发光装置,且该发光装置电性连接至一控制开关。二、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I.本技术中,藉由公仔本体、电池盒及电路板的配合应用,能在提供方便消费者随身携带、及随时充电的前提下,同时保有特殊的造型,趣味性与美观性佳。2.本技术中,通过公仔本体的应用,让本技术能融入潮流设计,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公仔式潮流文化,让本技术不但实用、且更具收藏价值。3.本技术中,通过电池盒的应用,使本技术解决了让行动装置随时保持在可用状态下,避免电力中断而无法使用的困扰。4.本技术中的电池盒,通过卡合或螺接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组装方便快速、节省材料的功效,另外,更能预防电池接触不良产生断路及受外力摇晃而造成电池移位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I ::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2 ;: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 ;:本技术电池盒的分解示意图。图4 ;:为图2A-A的首I]面不意图。图5 ;: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6 ;: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 ;: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8 ;:图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 ;: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10:图9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发光装置与控制开关的实施动作示意图。符号说明I公仔本体36第二导接件11头部37第三导接件12上半身部38第四导接件13下半身部381钩环14手部4电路板2插座41极导接件3电池盒42负极导接件31座体5盖体311顶盖6定位螺丝312第一支撑壁61螺孔313卡勾7发光装置32底座8控制开关321第二支撑壁10主容置空间322卡接部20副容置空间323第一定位槽201 开口324第二定位槽30外部装置325第三定位槽40第一容置空间33极装置50第二容置空间331导电凸片60第三容置空间34负极装置100电池35第一导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以一特定形象外观为造型、并具有一主容置空间(10)和一副容置空间(20)的公仔本体(1);?一端设于主容置空间(10)内、另端裸露于公仔本体(1)表面、并能供外部装置(30)使用的插座(2);?一设于副容置空间(20)内、并与插座(2)电性连接的电池盒(3);以及?一与前述插座(2)和电池盒(3)电性连接、并能将电池盒(3)的电力、稳定传输至外部装置(30)的电路板(4);?所述副容置空间(20)一侧处,设有一能供电池盒(3)放入用的开口(201);?而对应于前述开口(201)处,更设有一能将该开口(201)封闭密合的盖体(5);?而所述电池盒(3),其是由一座体(31),该座体(31)是由一顶盖(311)、及两个等间隔设于该顶盖(311)一侧面处的第一支撑壁(312)所组成;?一底座(32),该底座(32)的一侧设有一第二支撑壁(321),且该底座(32)卡设于该第一支撑壁(312)的自由端处,并于第一支撑壁(312)与第二支撑壁(321)之间,界定出能供电池(100)置放用的第一、第二、第三容置空间(40、50、60);?一正极装置(33),该正极装置(33)为设于该顶盖(311)、异于第一支撑壁(312)的一侧面处;?一负极装置(34),该负极装置(34)为设于该顶盖(311)异于第一支撑壁(312)的一侧面处、邻近于该正极装置(33)、且正对于第一、第二容置空间(40、50)之间的第一支撑壁(312);?一第一导接件(35),该第一导接件(35)为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40)内,并与该顶盖(311)卡接;?一第二导接件(36),该第二导接件(36)为与该底座(32)卡接,且该第二导接件(36)的一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40)内、另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60)内;?一第三导接件(37),该第三导接件(37)为与该顶盖(311)卡接,且该第三导接件(37)的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50)内、另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60)内;以及?一第四导接件(38),该第四导接件(38)的一端、为设于顶盖(311)处、并与该负极装置(34)连接,而该第四导接件(38)的另一端、为设于第二容置空间(50)内、并与该底座(32)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保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