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出风部件20’,出风部件20’相对壳体10固定,出风部件20’包括可旋转的导风叶片。空调器在开启时,出风部件20’通过可旋转的导风叶片避让出风口以完成空调器的扫风,空调器在关闭时,出风部件20’通过可旋转的导风叶片遮蔽出风口以达到空调外形美观和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功能。在另一种图中未示出的结构中,出风部件20’包括沿纵向可升降的滑动门,滑动门一般利用齿轮齿条之间的啮合来实现。空调器在开启时,出风部件20’通过下降滑动门避让出风口以完成空调器的扫风,空调器在关闭时,出风部件20’通过上升滑动门来遮蔽出风口以达到空调外形美观和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内部的功能。在上述结构中,为了方便左右扫风,在出风口上可以增加左右摆动的扫风叶片来实现空调出风气流的微小改变。上述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扫风范围,并降低了空调器顶部出风口的可调节度,不利于温度的均匀,进而影响用户的产品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扫风范围的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周面上具有出风口;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部(30),支撑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在所述升降驱动部(30)的驱动下具有伸出所述壳体(10)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所述壳体(10)内的回收位置;旋转驱动部(40),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30)旋转以使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10); 圆筒形出风部(20),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可枢转地设置,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周面上具有出风口 ;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升降驱动部(30),支撑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在所述升降驱动部(30)的驱动下具有伸出所述壳体(10)的扫风位置和回收至所述壳体(10)内的回收位置; 旋转驱动部(40),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30)旋转以使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绕其纵向轴线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驱动部(30)包括 第一转筒(31),所述第一转筒(31)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311),所述第一转筒(3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312),所述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向上延伸并在该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313); 第二转筒(32),套设在所述第一转筒(31)外,所述第二转筒(32)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313)啮合的第一齿圈(321),所述第二转筒(32)内壁上设有螺旋轨道(322),所述空调器的圆筒形出风部(2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筒(31)和第二转筒(32)之间,并且,所述圆筒形出风部(2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止转部(311)配合的受限部(21)以及与所述螺旋轨道(322)配合的凸轴(22)或者螺旋牙(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311)和受限部(21)中的一个为滑槽,另一个为凸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筒(31)为阶梯筒,其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下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一转筒的阶梯端面上具有穿设所述第一电机(312)的输出轴的安装孔(314),所述止转部(311)设置在所述上筒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筒(32)和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6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0)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陈绍林,刘北泉,陈诚,金海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