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36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包括面板和侧壁;贯流风叶,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沿侧壁横向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为多个,设置在侧壁上且沿侧壁周向布置,使侧壁四周均设置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上;电机,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电机与贯流风叶驱动连接。通过将贯流风叶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内,实现室内机多面同时出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很多空调采用上进风,下出风或是侧面进风,正面出风的方式,但是这些出风方式都过于单一,不利于室内空气循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不能多面出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包括面板和侧壁;贯流风叶,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沿侧壁横向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为多个,设置在侧壁上且沿侧壁周向布置,使侧壁四周均设置出风口 ;进风口,设置在壳体上;电机,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电机与贯流风叶驱动连接。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为长方体,壳体的面板为长方体的一个端面,壳体的侧壁为与端面相连的周面。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侧壁所在的四个面上。进一步地,四个贯流风叶分别由电机单独驱动。进一步地,出风口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侧壁所在的四个面上。进一步地,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侧壁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另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与这两个侧面相对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侧壁上。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面板上。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侧壁和面板上。进一步地,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贯流风叶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内,实现室内机多面同时出风。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面板的进风口打开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包括面板13和侧壁14 ; 贯流风叶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且沿侧壁14横向设置;出风口 11,出风口 11为多个,设置在侧壁14上且沿侧壁周向布置,使侧壁四周均设置出风口 ;进风口 12,设置在壳体10上; 电机30,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内,电机30与贯流风叶20驱动连接。通过将贯流风叶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壳体内,实现室内机多面同时出风。参见图I,室内机壳体10为长方体,壳体10的面板13为长方体的一个端面,壳体 10的侧壁14为与端面相连的周面,贯流风叶20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侧壁14所在的四个面上。四个贯流风叶20分别由电机30单独驱动,每个贯流风叶20由一个电机30驱动。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为出风口 11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侧壁14所在的四个面上。四个出风口 11的出风方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出风口 11处设置有风门。进风口 12与出风口 11均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的侧壁14 上。进风口 12为四个。每个进风口 12与出风口 11相对应的设置。参见图3和图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为出风口 11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侧壁14所在的四个面上。四个出风口 11的出风方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出风口 11处设置有风门。进风口 12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的面板13上,出风口 11 设置室内机壳体10的侧面上。面板13由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15支撑并带动运动,其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杆182和第二连杆183,第二支撑件15上设置有导向孔151。减速机构17装配在壳体 10上,减速机构17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16相连并通过驱动电机16驱动,减速机构17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杆182相连接,并带动第一连杆182转动。第一连杆182的第一端与减速机构17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连杆18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183的第一端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第二连杆1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82和面板13相连接,可分别绕连接轴转动。 第二连杆183上的圆柱销181插入第二支撑件15的导向孔151内并可沿导向孔151滑动。 其中,第二支撑件15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和面板13相连接,可分别绕连接轴转动。当面板13处于关闭状态时,驱动电机16驱动减速机构17带动第一连杆182做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183上的圆柱销沿第二支撑件15上的导向孔151向下运动,面板13向下运动逐渐打开;当面板13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电机16驱动减速机构17带动第一连杆 182做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183上的圆柱销沿第二支撑件15上的导向孔151向上运动,面板13向上运动逐渐关闭。参见图2和图6,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为出风口 11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侧壁14所在的四个面上。四个出风口 11的出风方向在同一平面上且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 出风口 11处设置有风门。进风口 12设置在侧壁14和面板13上。在需要加大风量时,同时开启侧壁14和面板13上多个进风口 12,保证进风量,面板13的进风口 12是通过打开面板实现的。面板开启方式同实施例2所述。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具有四个出风口 11和4个与之对应设置的贯流风叶20,每个贯流风叶20由一个单独的电机30单独驱动,单独控制,可以实现四面出风需要四面出风时,全部贯流风叶20转动、全部风门打开, 实现四面出风。当需要三面出风时,任意三个贯流风叶20转动、对应的风门打开,其余的一个风门关闭,贯流风叶20不转动,实现三面出风。当需要两面出风时,任意两个贯流风叶20转动,对应的风门打开,其余的两个风门关闭,贯流风叶20不转动,实现两面出风。当需要单面出风时任意一个贯流风叶20转动,对应风门打开,其余的三个风门关闭,贯流风叶20不转动,实现单面出风。参见图4,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出风口 11,第四实施例的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侧壁14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另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与这两个侧面相对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参见图5和图6,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出风口 11,第四实施例的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侧壁14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另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与这两个侧面相对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参见图4和图6,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出风口 11,第四实施例的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侧壁14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另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与这两个侧面相对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具体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具有2个出风口 11和4个与之对应设置的贯流风叶20,每个贯流风叶20由一个单独的电机30单独驱动,单独控制,可以实现四面出风需要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包括面板(13)和侧壁(14);贯流风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且沿所述侧壁(14)设置;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为多个,设置在所述侧壁(14)上且沿所述侧壁(14)周向布置,使所述侧壁(14)四周均设置出风口;进风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电机(30),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所述电机(30)与所述贯流风叶(20)驱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包括面板(13)和侧壁(14); 贯流风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且沿所述侧壁(14)设置; 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为多个,设置在所述侧壁(14)上且沿所述侧壁(14)周向布置,使所述侧壁(14)四周均设置出风口 ; 进风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电机(30 ),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 )内,所述电机(30 )与所述贯流风叶(20 )驱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壳体(10)为长方体,所述壳体(10)的面板(13)为所述长方体的一个端面,所述壳体(10)的所述侧壁(14)为与所述端面相连的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叶(20)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侧壁(14)所在的四个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林杨检群安智刘秋华杨杰朱守鸽吴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