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布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540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布辊,包括:呈纵长延伸的中空筒体,其两端开口处设有阶梯孔;嵌设入所述阶梯孔的闷头板,其中心开设一通孔;轴头,其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一端的限位部,所述本体延伸入所述闷头板的通孔中并通过限位部与所述闷头板相互卡接;所述中空筒体的外壁面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呈环状的突起部,相邻两个突起部之间形成环切凹槽,在环切凹槽内嵌设橡胶圈。通过这种结构,可利用该突起部与橡胶圈提高该导布辊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布料在导布辊上发生打滑的现象;同时由于不需要在中空筒体的外壁面全部包覆橡胶层,因此减少了橡胶的用量,从而降低了该导布辊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已太左日 Tj-TfJ年比
本技术涉及导布辊,属于纺织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导布辊是纺织机械设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零件,其在纺织过程中主要对纺织品起到托举和平稳传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导布辊通常为长条形的圆筒状结构。导布辊的两端的主轴分别通过轴承座设置于各种纺织机械的框架上。这样导布辊就能在围绕着轴承座作旋转运动。现有技术中的导布辊一般为实心结构的不锈钢或者空心结构的不锈钢钢管。由于这种导布辊的外壁面一般比较光滑,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布料与导布辊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当然,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导布辊的外壁面再设置一层橡胶层的方法来增大导布辊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但是这种导布辊需要使用大量的橡胶,所以其制造成本比较闻O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导布辊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布辊,其可有效地提高导布辊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降低导布辊的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布辊,包括呈纵长延伸的中空筒体,其两端开口处设有阶梯孔;嵌设入所述阶梯孔的闷头板,其中心开设一通孔;轴头,其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一端的限位部,所述本体延伸入所述闷头板的通孔中并通过限位部与所述闷头板相互卡接;所述中空筒体的外壁面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呈环状的突起部,相邻两个突起部之间形成环切凹槽,在环切凹槽内嵌设橡胶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部沿中空筒体的纵长延伸方向上平行均匀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部与中空筒体为一整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部与橡胶圈齐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部突伸出中空筒体的外壁面的高度为 I 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筒体的两端端部侧向突伸出所述中空筒体,以形成两个环状的定位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部沿所述中空筒体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橡胶圈沿所述中空筒体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侧向突伸出所述中空筒体的外壁面的高度为4 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空筒体的外壁面上平行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突起部及橡胶圈。通过这种结构,可利用该突起部与橡胶圈提高该导布辊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布料在导布辊上发生打滑的现象;同时由于不需要在中空筒体的外壁面全部包覆橡胶层,因此减少了橡胶的用量,从而降低了该导布辊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导布辊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视图;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I中导布辊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 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I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导布辊100,其包括呈纵长延伸的中空筒体10,其两端开口处设有阶梯孔101 ;嵌设入所述阶梯孔101的闷头板20,其中心开设一通孔201 ;轴头30,其包括圆柱形的本体301及设置于所述本体301 —端的限位部302, 所述本体301延伸入所述闷头板20的通孔201中并通过限位部302与所述闷头板20相互卡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空筒体10、闷头板20及轴头30均由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具体的,该本体301与闷头板20的通孔201之间为紧配合,以保持轴头30与闷头板20之间可靠地固持。该闷头板20与阶梯孔101之间为紧配合,以保持闷头板20与阶梯孔101之间可靠地固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呈环状的突起部12,相邻两个突起部12之间形成环切凹槽,在环切凹槽内嵌设橡胶圈13。该突起部 12沿中空筒体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平行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突起部12沿所述中空筒体 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橡胶圈13沿所述中空筒体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同时,突起部12与橡胶圈13齐平。更具体的,该突起部12与中空筒体10为一整体式结构。橡胶圈13可嵌设在突起部12之间的缝隙中。具体的,该突起部12突伸出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的高度为f 2mm,并优选为 2mm。该定位部14侧向突伸出所述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的高度为4飞_1,并优选为 4mm ο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空筒体10的两端端部侧向突伸出所述中空筒体10,以形成两个环状的定位部14。通过该定位部14,可方便地使布料(未图示)绕在导布辊100上。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导布棍(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纵长延伸的中空筒体(10),其两端开口处设有阶梯孔(101); 嵌设入所述阶梯孔(101)的闷头板(20),其中心开设一通孔(201); 轴头(30),其包括圆柱形的本体(301)及设置于所述本体(301)—端的限位部(302),所述本体(301)延伸入所述闷头板(20)的通孔(201)中并通过限位部(302)与所述闷头板(20)相互卡接; 所述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呈环状的突起部(12),相邻两个突起部(12)之间形成环切凹槽,在环切凹槽内嵌设橡胶圈(1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沿中空筒体(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平行均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与中空筒体(10)为一整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与橡胶圈(13)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I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突伸出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的高度为f2m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筒体(10)的两端端部侧向突伸出所述中空筒体(10),以形成两个环状的定位部(14)。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沿所述中空筒体(10)的纵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布辊(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纵长延伸的中空筒体(10),其两端开口处设有阶梯孔(101);嵌设入所述阶梯孔(101)的闷头板(20),其中心开设一通孔(201);轴头(30),其包括圆柱形的本体(301)及设置于所述本体(301)一端的限位部(302),所述本体(301)延伸入所述闷头板(20)的通孔(201)中并通过限位部(302)与所述闷头板(20)相互卡接;所述中空筒体(10)的外壁面(112)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呈环状的突起部(12),相邻两个突起部(12)之间形成环切凹槽,在环切凹槽内嵌设橡胶圈(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叶清吴海卿曹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中大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