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式彩绘笔,包括内螺杆和笔杆,内螺杆的前端设置笔芯座,笔芯座上设置有限位槽,笔杆的内侧设置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柱,限位槽、限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笔杆的轴向一致,在所述笔芯座上设置引导槽的截面为V形,V形的大端朝向笔杆尾部,V形的尖端与限位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螺杆的前端设置限位槽,笔杆上设置限位柱,使内螺杆的前端得到径向的固定,在与外螺杆作相对运动时不会产生径向滑动,提高彩绘笔旋转上升的效率,在限位槽上连接V形的引导槽,使内螺杆更容易安装在笔杆内,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结构简单,十分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彩绘笔
本技术涉及绘画工具,具体来说是一种旋转式彩绘笔。
技术介绍
彩绘笔是一种常用的绘画工具。如申请号为200620039612. 2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旋转式彩绘笔,包括笔尾,所述笔尾内部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方向与所述笔尾的轴向一致;与所述笔尾相连接的笔杆,所述笔杆后端的内侧有一对斜牙;位于所述笔尾和所述笔杆内部的外螺杆,所述外螺杆后端为一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的齿牙与所述引导槽匹配,所述外螺杆外部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所述笔杆的斜牙匹配,使得所述外螺杆可相对所述笔杆运动,所述外螺杆前端内部设有一对齿牙;位于所述外螺杆内部的内螺杆,所述内螺杆设有外部螺纹,所述螺纹与所述外螺杆的齿牙匹配,使得所述内螺杆可相对所述外螺杆运动,所述内螺杆前端设有笔芯座;位于所述笔杆内部设置在笔芯座上的笔芯;以及笔套,所述笔套可套在所述笔杆前端,也可套在所述笔尾后端。其工作原理为使用者转动笔尾,与笔尾中引导槽相匹配的齿轮结构向前转动,从而带动外螺杆转动,外螺杆外部的螺纹与笔杆的斜牙的匹配使得转动的外螺杆向前运动, 而外螺杆的转动引起了位于其内的内螺杆的转动,同样,内螺杆外部的螺纹与外螺杆的齿牙的匹配使得转动的内螺杆向前运动。因外螺纹杆和内螺杆的外部螺纹皆为双头螺纹,于是当笔尾转动一圈时,总螺距上升四圈。然而,此种连接方式,内螺杆的前端未得到径向固定,在与外螺杆作相对运动时容易径向滑动,降低彩绘笔旋转上升的效率,再者,现有技术不能够使内螺杆快速装入笔杆内部,达不到快速组装的目的。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旋转式彩绘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彩绘笔内螺杆未得到径向固定,在与外螺杆作相对运动时容易径向滑动,内螺杆与笔杆不能够快速组装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式彩绘笔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彩绘笔,包括内螺杆和笔杆,所述内螺杆的前端设置笔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座上设置有限位槽,笔杆的内侧设置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 限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笔杆的轴向一致,在所述笔芯座上设置引导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大端朝向笔杆尾部,所述V形的尖端与限位槽连通。在本技术中,还包括外螺杆,所述外螺杆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在本技术中,所述内螺杆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在本技术中,所述内螺杆螺旋面上设置有车削平面。在本技术中,所述车削平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车削平面对称设置。本技术的一种旋转式彩绘笔,与现有技术相比,内螺杆的前端设置限位槽,笔杆上设置限位柱,使内螺杆的前端得到径向的固定,在与外螺杆作相对运动时不会产生径向滑动,提高彩绘笔旋转上升的效率,在限位槽上连接V形的引导槽,使内螺杆更容易安装在笔杆内,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内螺杆和外螺杆的外螺纹分别设置成双头梯形螺纹,也使螺旋上升结构更加稳固,在内螺杆螺旋面上设置车削平面,节省材料的同时,降低螺纹旋转的摩擦力,达到省力的效果,结构简单,十分实用,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总装图。图2为笔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螺杆引导槽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导引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参见图I和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内螺杆100和笔杆200,内螺杆100的前端设置笔芯座110,笔芯座110上设置有限位槽111,笔杆200的内侧设置与限位槽111相对应的限位柱210,限位槽111、限位柱210的方向与所述笔杆200的轴向一致,限位槽111 和与限位槽111相对应的限位柱210数量为分别两个,限位槽111和限位柱210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内螺杆100后端为螺杆,前端设置笔芯座110,笔芯座110的直径略小于笔杆200内径,笔芯座110上设置笔杆200轴向截面为V形的引导槽112,V形的大端朝向笔杆200尾部,V形的尖端与限位槽111连通,内螺杆100安装到笔杆200内,V形的大端首先与限位柱210接触,再通过V形的内斜面,使限位柱210滑入限位槽111内,达到引导的作用。外螺杆300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增大上升螺距,不容易出现滑丝现象;内螺杆100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增大上升螺距,不容易出现滑丝现象。图4为图3的俯视图。内螺杆100螺旋面120上设置有车削平面121,车削平面 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车削平面121对称设置,在最大程度减小摩擦力的同时,也能够平稳传动。参见图5。笔尾400均匀分布^^一条导引槽410,^^一条导引槽410由十二条凸条 411组成,导引槽410的轴向与笔尾的轴向一致。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转动笔尾400,与笔尾400中导引槽410相匹配的齿轮结构310向前转动,从而带动外螺杆300转动,外螺杆300 外部的螺纹与笔杆200的斜牙220的匹配使得转动的外螺杆300向前运动,而外螺杆300 的转动引起了位于其内的内螺杆100的转动,同样,内螺杆100外部的螺纹与外螺杆300的齿牙的匹配使得转动的内螺杆100向前运动,因外,内螺杆100的前端和外螺杆300的后端得到径向固定,内螺杆100的后端和外螺杆300的前端做相对螺旋运动时,不会出现径向滑动,提高了彩绘笔旋转上升效率,外螺杆300和内螺杆100的外部螺纹皆为双头螺纹,于是当笔尾400转动一圈时,总螺距上升四圈。本技术的一种旋转式彩绘笔,与现有技术相比,内螺杆100的前端设置限位槽111,笔杆200上设置限位柱210,使内螺杆100的前端得到径向的固定,在与外螺杆300 作相对运动时不会产生径向滑动,提高彩绘笔旋转上升的效率,在限位槽111上连接V形的引导槽112,使内螺杆100更容易安装在笔杆200内,达到快速组装的目的,内螺杆100和外螺杆300的外螺纹分别设置成双头梯形螺纹,也使螺旋上升结构更加稳固,在内螺杆100螺旋面上设置车削平面,节省材料的同时,降低螺纹旋转的摩擦力,达到省力的效果,结构简单,十分实用,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彩绘笔,包括内螺杆和笔杆,所述内螺杆的前端设置笔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座上设置有限位槽,笔杆的内侧设置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限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笔杆的轴向一致,在所述笔芯座上设置引导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大端朝向笔杆尾部,所述V形的尖端与限位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旋转式彩绘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螺杆,所述外螺杆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旋转式彩绘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杆的外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旋转式彩绘笔,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彩绘笔,包括内螺杆和笔杆,所述内螺杆的前端设置笔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座上设置有限位槽,笔杆的内侧设置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限位柱的方向与所述笔杆的轴向一致,在所述笔芯座上设置引导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大端朝向笔杆尾部,所述V形的尖端与限位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