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静脉恒温输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专设的加热设备用以加温输液瓶的缺陷。其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连通的凹槽,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并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顶部的扣环,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在电源线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在凹槽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输液瓶放置腔与盘状加热线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实现方便。因此,适合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恒温输液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具体的说,是静脉恒温输液系统。
技术介绍
医院或者诊所在给病人输液时,由于没有专设输液的液体加热器件,输送至病人体内的药物液体温度偏低,导致病人出现发冷、僵硬或者输液侧肢麻木等不适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在温度适宜的病房内进行输液或者在输液前进行预热药液,但是病房的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以至于其内的温度波动较大,难以完全克服上述缺陷; 而预热药液的温度是否合适是由护士掌握,药液温度的高低完全凭主观意识掌握,很容易出现预热不够,或者预热过渡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方便的药液加温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连通的凹槽,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并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顶部的扣环,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突光层,,在电源线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在凹槽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输液瓶放置腔与盘状加热线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扣环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半圆柱形外壳的顶部。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半圆柱形外壳的侧边上还设有用以扣接的锁扣。更进一步的,所述盘状加热线覆盖面积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面积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实现方便;(2)本技术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盘状加热线,通过电加热对放置在输液瓶放置腔内的输液瓶进行加热,病人可以通过液体输送至体内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需要加热,不仅解决了无法加热输液瓶的缺陷,而且完全避免了他人预热药瓶,药瓶温度难以掌握的缺陷;(3)本技术中盘状加热线覆盖面积等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面积,使得药瓶受热更加均匀,有效地避免了药液冷热不均的缺陷;(4)本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均为普通材料,其造价十分低廉,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5)本技术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其用以夜间显示输液瓶的位置,便于护士夜间查房;3(6)本技术在电源线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通过该开关, 护士或病人可根据实际加热温度的需要调节加热温度的预定值,避免了加热过渡导致药液失效的缺陷;(7)本技术在凹槽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外接的温度显示表连接,其能直观地显示出被加热输液瓶内液体的温度, 便于护理人员调控;(8)本技术在输液瓶放置腔与盘状加热线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该保温层可有效地保持输液瓶的温度,使其在长时间内维持在恒定的温度,不仅保证了输液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节约了加热耗费的电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半圆柱形外壳的截面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I一半圆柱形外壳,2—输液瓶放置腔,3—凹槽,4一盘状加热线,5—扣环,6-电源线,7-锁扣,8-荧光层,9-温控开关,10-温度传感器,11-预热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案例。实施例如图1、2、3所示,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1,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I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2,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2连通的凹槽3,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并通过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4,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I顶部的扣环5。通过电加热对放置在输液瓶放置腔内的输液瓶进行加热,病人可以通过液体输送至体内的感觉来判断是否需要加热,不仅解决了无法加热输液瓶的缺陷,而且完全避免了他人预热药瓶,药瓶温度难以掌握的缺陷。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施例,方便输液,所述扣环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半圆柱形外壳I的顶部。本实施例中,在半圆柱形外壳I的外壁还包括一层突光层8,其用以夜间显不输液瓶的位置,便于护士夜间查房。本市实施中,在凹槽3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该温度传感器10通过信号线与外接的温度显示表连接,其能直观地显示出被加热输液瓶内液体的温度,便于护理人员调控。本实施例中在输液瓶放置腔2与盘状加热线4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11,该保温层可有效地保持输液瓶的温度,使其在长时间内维持在恒定的温度,不仅保证了输液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节约了加热耗费的电量。本实施例中,在电源线6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9,通过该开关,护士或病人可根据实际加热温度的需要调节加热温度的预定值,避免了加热过渡导致药液失效的缺陷。为了保证两个半圆柱形外壳I的扣接牢固,在所述半圆柱形外壳1的侧边上还设有用以扣接的锁扣7。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药瓶受热更加均匀,避免药液冷热不均的缺陷,所述盘状加热线4覆盖面积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面积相等。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1),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I)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2),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2)连通的凹槽(3),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并通过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4),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I)顶部的扣环(5),在半圆柱形外壳(I)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8 ),在电源线(6 )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9),在凹槽(3)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在输液瓶放置腔(2)与盘状加热线(4)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1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半圆柱形外壳(I)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圆柱形外壳(I)的侧边上还设有用以扣接的锁扣(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加热线(4)覆盖面积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面积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静脉恒温输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专设的加热设备用以加温输液瓶的缺陷。其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连通的凹槽,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底部并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顶部的扣环,在半圆柱形外壳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在电源线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在凹槽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输液瓶放置腔与盘状加热线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实现方便。因此,适合推广运用。文档编号A61M5/44GK202802395SQ20122041813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韦海君, 邱盛芬 申请人:成都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静脉恒温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扣合连接的半圆柱形外壳(1),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1)内部并与输液瓶形状相匹配的输液瓶放置腔(2),用以放置输液管且与输液瓶放置腔(2)连通的凹槽(3),铺设于输液瓶放置腔(2)底部并通过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盘状加热线(4),以及设置在半圆柱形外壳(1)顶部的扣环(5),在半圆柱形外壳(1)的外壁还包括一层荧光层(8),在电源线(6)上设有一个用以调控加热温度的温控开关(9),在凹槽(3)内还设有用以检测输液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在输液瓶放置腔(2)与盘状加热线(4)之间还设有预热保温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海君,邱盛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